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在写《苏东坡传》的版本中,影响力比较大的应该是林语堂了吧。

林语堂是个享誉文坛的文化大师,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题名,分别是1940年和1950年。对林语堂的评价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是张爱玲。

张爱玲在《私语》中写到:

在前进的一方面我有海阔天空的计划,中学毕业后到英国去读大学,有一个时期我想学画卡通影片,尽量把中国画的作风介绍到美国去。我要比林语堂还出风头,我要穿最别致的衣服,周游世界,在上海自己有房子,过一种干脆利落的生活。

想想张爱玲在民国时期在文坛上的影响力和名气,她还崇拜林语堂,可见林语堂的当时文坛的地位。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1张

关于《苏东坡传》成书以及作者

01

有人说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写得并不非常精彩,认为林语堂这本《苏东坡传》最初以英文写给外国人看得,相对于复杂的历史背景,林语堂不得不写得浅显一点。而由于英文和中文之间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差距,会失去很多意味。对于英文,我一窍不通,当然对英文版无从评价。但我仔细阅读《苏东坡传》后,觉得林语堂写得很精彩。比我从前看到的有关苏东坡的书籍都精彩。

在读《苏东坡传》之前,世人提起苏东坡没有不油然而生一份敬意的,说起他的名字,会不由自主的发自内心的会微笑起来。这种发现不只是被林语堂发现,没有读过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人,也是这种反应。就像中国说起毛泽东,会升起一份敬意,苏东坡的豁达、乐观、文采飞扬就是一个标签。

在读《苏东坡传》时,先了解一下作者林语堂,然后简单了解苏东坡所处的历史时代,对于理解《苏东坡传》更有帮助。

02

作者林语堂

在前面提到张爱玲对林语堂,最初是非常喜欢的。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在美国大获成功,一时出尽风头。把古老的中国介绍给美国等西方国家,林语堂无意是比较成功的。

林语堂是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赴美入哈佛大学文学系。192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北大教授。林语堂的主要作品有《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创办了《人间世》、《宇宙风》、《天风》等文学杂志。

以林语堂的文学造诣功力,写人物传记,应是非常拿手的。何况在作者序言中,可以看到作者在写这部传记的用情之深,用心之细,让人叹服。

林语堂在序言中写到: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

以至于林语堂全家赴美时,带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资料以及他的珍本古籍,成为行李中的大部分。在林语堂的心中,苏东坡是“富有创造力,守正不阿,放任不羁,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粮食。”对苏东坡的喜爱之情,可见一斑。

在阅读《苏东坡传》前后,很多人先后了解了司马光、苏洵、苏澈、欧阳修以及王安石,阅读了《宋史》《师友谈记》、《中国人史纲》、《苏轼评传》等,这是绕不过去的。像苏东坡这样优秀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历史越悠远,他的影响力就越大,因其他的都被遗忘或忽略了。苏东坡的一生中,这些人物与他的关系,也是无法避免的。读了苏东坡的有关诗文,再了解宋史,在阅读一下王安石等人的传记,对苏东坡才会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2张

林语堂在原序中概括苏东坡: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观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这些评价,已经把苏东坡一生的经历与人相处的性情全部概括了。他说苏东坡是“世间凤毛麟角,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苏东坡的评价,写得很精彩。《苏东坡传》出版以来,已经累计超过一百万多册。其中很多细节、轶事以及书中的图片,成为很珍贵的资料。

03

宋王朝教育文化,比它过去的任何时代都发达,这是宋朝极力消灭门第世家,推崇士大夫的成果。平民跃升到士大夫层次,考试制度才真正严格起来,苏轼就是在考试中一举成名。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对宋朝立国精神、教育文化简略的进行了介绍。说起宋朝的文化,成绩最突出的就是宋词。宋词作者最优秀的代表有李煜、苏轼、柳永、辛弃疾、史达祖。

苏轼在中国文学地位最为突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十项全能。对各种形式的作品,如赋、诗、词、文章、体、绘画、书法,几乎无一不精。他把词的范围扩大,从狭小的儿女之情的天地,扩大到广漠的大千世界。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世崩云,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江山多画,一时多少豪杰。

……

《苏东坡传》的风格

作者用“春秋笔法”把苏东坡的一生,详尽而全面的介绍给了读者,让读者能够了解更全面。苏东坡的资料比较全面,在各种史料中,都可以看到有关苏东坡的记载。苏东坡的著作也比较浩繁,难得可贵的是,对苏东坡的经历、札记、诗文、书简等,作者也用图片的方式一一罗列出来,满足了读者的眼福。在阅读的同时,你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情变化,以及人情世故的看法融入其中,使传记更具有人情味。

宋代文人都善于写日记,以司马光、王安石、曾布最为著名,比较勤奋的传记作者是王明清、邵伯温。由于苏东坡和王安石政治上的纠纷,一直关系到苏东坡政治的一生。他们都保存了相关资料,包括对话录等,数量很大。苏东坡的性格不喜欢写日记,但他喜欢写札记,他在游山玩水、思想、人物、处所、事件,都用笔记下。

林玉堂写苏东坡,也许是因为关于苏东坡的资料太多了,苏东坡丰富多彩的一生若全部记录下来,可能几本书都不够。最好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一就是用顺序的办法,把苏东坡的一生概括出来,从童年、青年、中年到晚年,然后简略他生平大事,给读者简明清晰的了解思路;二是苏东坡的文学艺术特色;三苏东坡的政治立场。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3张

苏东坡的生平童年与青年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佑六年(公元一〇三六年——一〇六一年)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21岁开始进入仕途,曾经两次进京任龙图阁学士、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官职。苏轼46岁以后自号“东坡居士”,大家更喜欢称呼他东坡。连日常生活中也有了东坡巾、东坡肉、东坡豆腐等,可见苏轼对世人的影响。

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山。苏家在当时也算是小康之家,自己有田产。苏东坡出生那年,他的祖父六十三岁,年轻时生得高大英俊,身体健壮,酒量好,慷慨大方。关于苏东坡祖父,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苏东坡的祖父不像别人家一样储存粮米,他却以米换谷,在自家谷仓存了三四万石之多。随后荒年欠收,他祖父开仓散粮,先给自己的近亲近邻,然后是他妻子的娘家人,接着是他的佃农,最后是同村的贫民。这时村人才知道他为什么储存稻谷,因为稻谷可以藏数年,而稻米容易放坏。他祖父衣食无忧,生活悠哉,喜好喝酒,爱和村人谈笑。

据说苏东坡的叔父赶考高中,喜信送到时,老人家正喝的醉醺醺的,手里拿着一块牛肉在吃。结果他祖父酩酊大醉骑着驴,往城里去。后面跟着一个小子扛着怪行李,引起路人大笑。苏家的同时高中的亲戚以为是丢脸的事,苏家人当作笑话谈论。苏东坡的胸襟气度、纯厚正值、不拘小气,深受到他祖父的影响。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政治抱负上,算是抑郁终身。在苏洵去世前的几年,他所追求的文名和功名,在他两个儿子的身上出现了。苏洵性格古怪,秉性颖异,个性刚烈,不服管教。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大约应该是有了儿子后,自己开始追悔时光虚度,痛自鞭策。《三字经》中有句“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说的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的故事

苏东坡小时候,母亲给他讲《范滂传》,小东坡看着母亲说:“长大以后,自己想作想范滂这样的人,您是否愿意?他母亲说到,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从苏东坡的祖父散粮救灾,父亲而立之年发奋学习,以及母亲对他的谆谆教导,可以看出苏东坡为什么会成为乐观、正值、担当、责任的人,与他自小生活的环境有关。

苏东坡二十岁左右赶考应试时,苏东坡十八岁已经与妻子王弗结婚。宋仁宗嘉佑元年(一〇五六)五月,三苏到了汴梁城,寄宿于僧庙。苏洵将著作呈给德高望重、大名鼎鼎的欧阳修。这时苏家第一次与欧阳修接触。殿试的时候,皇上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令人扼腕叹息的时,原本是苏东坡的第一名,因欧阳修误会是自己的朋友曾巩的,为避免招人闲话评为第二名,结果苏东坡原本应该获得第一名却成了第二名。二十岁的苏东坡成为进士,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有人说苏东坡是文曲星下凡,人的才学真的不是刻苦学习就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的。

《苏东坡传》中写到苏东坡在此次答卷中写得:“当尧只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尧和皋陶有关此事,不敢公然提出疑问,怕别人说他知识不够渊博,不记得古籍。考试过后,梅圣俞问苏东坡这句话出自何处?苏东坡答是自己杜撰,让梅大吃一惊。

欧阳修与同僚说起苏东坡,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父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欧阳修给他儿子说,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再无人谈论欧阳修。他的话果然应验,在苏东坡去世的十年之内,大家都在谈论苏东坡。在苏东坡的作品遭朝廷禁阅时,好多人偷偷的阅读。

壮年

宋仁宗嘉佑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〇六二年——一〇七九年)

每个人的壮年都是人生最关键,苏东坡也不意外。但是由于他个性宽厚,嫉恶如仇。用他自己的话说,遇到邪恶,“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随性大度的脾气以及在他“眼中没有坏人”人生态度,让他遭遇了很多打击。

苏东坡最初被朝廷认命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有权连署奏折公文。

苏东坡虽然很有才情,却直爽坦白,是个急躁火爆的脾气,在人情世故上却不够老练成熟,需要他的妻子在他身旁提醒。她警告苏东坡堤防那些过于直率的泛泛之交,提防“天下无坏人”的偏激看法。

苏东坡虽然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却相信世间有神仙存在,跟着村民去求雨,居然“灵验”。后新主英宗即为,他十分喜欢苏东坡,破格提拔任翰林之职位。宰相韩琦极力反对。最后苏东坡通过考试,在史馆任职。那年五月,苏东坡的妻子去世,年近二十六岁,生有一子。在妻子死后的第十年,苏东坡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这个时期,影响他一生的政治纠纷,是王安石变法,也是苏东坡一生绕不过去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4张

若说王安石是苏东坡的政敌,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他们两个分属两个政治营地,彼此之间还有这理不清的恩怨。苏东坡和他的家人站在旧党一边,王安石当然是属于改革派新党一边的。性格耿直的苏东坡,不可能违心的站在王安石一边。嘉佑六年(1061年)苏东坡参加参加科举,王安石出任考官,苏东坡在试卷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王安石前两年对皇帝上书的万言书观点相反,王安石斥责苏东坡。

苏洵当时以文章闻名京师,王安石对苏洵却不看重。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吊唁,苏洵却不肯去。苏洵还写了《辩奸论》讽刺王安石。苏东坡对于父亲写的《辩奸论》不以为然,他甚至很欣赏王安石的文才。但苏东坡对王安石极度激进、极端的制度,表示反对。王安石也把苏东坡当作隐形的强敌。王安石还与谢景温和睦陷害苏东坡“贪污”,后真相大白。私下,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才学非常赞赏。后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王安石从江宁上书神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苏东坡才免于死刑。元丰七年(1084年)七月,刚来开黄州贬所的苏东坡来到江宁府,会晤了退居的王安石。

苏东坡在熙宁九年年底,调离密州,改派山西省的河中府任职,接着改任徐州太守。遇到洪灾,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劝说大家“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苏东坡亲自参与了防御工程的数字计算。苏东坡又恳求禁卫军协助,指挥官看到苏东坡亲自监工,积极配合,全城得救。这就是有名的黄楼。

这时的苏东坡,已经有了文坛盟主的称呼。宋朝有名的词人秦观和黄庭坚,就是苏东坡的门下。

老年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公元一〇八〇年——一〇九三年)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多数都是卷在是非的漩涡中,受尽打击。他一次又一次被流放,每到流放之地,就成为当地百姓的福音。不但在精神上有了光芒的照射和指引,就是在人生态度上,也感染了很多人。当权的那些小人,看不得苏东坡的开心,也嫉妒他的才华和受百姓欢迎的程度,一再流放他。难得的是在命运多舛的日子中,他一贯保持乐观、坦然的快乐心理。

《苏东坡传》有一个细节,让人感动。苏东坡的出行总有人打听出来,他们一到目的地,就看到大堆的绫绢和纸,大家请他题字。所有求字的人,他都满口答应。众人满意而归。

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六月十五日,苏东坡沿运河归常州家园。

他万劫归来的消息引起了轰动,沿路在运河两岸,老百姓表示发自真诚的欢迎。他体力较佳,已经能在船里坐起,头戴小帽,身着长袍。在炎热的夏天,两臂外露。他转身向船上别的人说:“这样欢迎,折煞人也!”

七月二十八日,他迅速衰落下去,呼吸觉得气短。方丈靠近他,在他耳边说:“现在,要想来生。”

苏东坡说:西天也许有;空想前往,又有何用?即便勉强想,就错了。

他儿子请示遗教,他一言未发,便去了。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5张

《苏东坡传》的艺术价值

林语堂在写《苏东坡传》,文中引用了苏东坡很多的诗文以及很多读者不知道的书信,这是难得可贵的之一。由于资料的局限性,不是所有喜欢苏东坡的人,可以查阅到这些材料的,林语堂的列举,无意满足了苏东坡迷的好奇心。

之二,在《苏东坡传》中作者用详细、客观的观点,分析了苏东坡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与其他的小故事,是很多人前所未闻的。比如写苏东坡老年时炼瑜伽和炼丹,我们有幸阅读了苏东坡写给王巩关于炼丹的书信,如获至宝,对于了解苏东坡晚年的性格和思想,是难得的资料依据。在文中,我们看到栩栩如生的苏东坡与邻居谈笑,看到他潇洒的挥墨画竹。他不但在绘画上能独创一派,在饮食、酿酒、工程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成果。

在林语堂的笔下,我重新认识了我们才华横溢,“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林语堂语)的苏东坡。

历代人对苏东坡的评价

宋仁宗赵祯,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黄庭坚评价,我认为最中肯:

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

苏澈: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还是苏澈最了解自己哥哥的本性、性格和为人的优点、缺点。

陆游:公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

关于苏轼的文集特别多,简单的举例如下,大家可以参考阅读:

冷成金《苏轼的哲学观与文学观》2003年北京学苑出版社;

朱靖华《苏轼论》1997年北京京华出版社;

曹枣庄《三苏文艺思想》1985年四川文艺出版社;

王水照、朱刚《苏轼评传》200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唐玲玲、周伟民《苏轼思想研究》1996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语堂苏东坡传-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第6张

结语:《苏东坡传》文中详实的资料,对苏东坡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裨益。但林语堂的一些观点,还是值得商榷的,一是他对佛教的看法;二是对王安石的评价。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看法,我们也要尊重作者的观点。总之,《苏东坡传》是一部非常精彩的传记,一脉相承富有节奏感的语句以及作者风趣幽默的语言,不时让读者莞尔一笑。若喜欢苏东坡,不如读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