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文化汉中》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第1张

中国是礼乐之邦,诗书国度。大凡在中国文学上屡屡有题咏的地区,要么是开发较早的经济区、文化区,要么是战略地位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要么就是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山水佳绝、风俗淳厚而著称的名城宝地。诗以地名,地以诗显,位于秦岭、巴山之间的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则三者兼而有之,这无疑使汉中在历史时期倍受文人学者推重并多有描绘书写,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纪行文学及历史、地理著述中,留下了大量关于汉中的名篇佳作,充分反映出汉中历史文化之悠久和历史地位之显赫。

唐宋时,众多优美的散文因汉中而产生。唐代柳宗元的《兴州江运记》和宋代雷简夫的《白水路记》,是有关嘉陵江水文与航运的历史地理文献。中唐刘禹锡的《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是反映唐代汉中政区沿革和区位优势的重要史证,而欧阳詹的《栈道铭》对秦蜀栈道交通描写之生动形象无出其右。晚唐孙樵的《书褒城驿壁》由“天下第一驿”褒城驿的荒芜残破推及天下的吏治腐败,成为针砭时弊的不朽杂文。北宋文同的《奏为乞修兴元府城及添兵状》《奏为乞置兴元府府学教授状》和《奏为乞修洋州城并添兵状》,是后世研究宋代汉中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献。苏轼的《文与可画赏筜谷偃竹记》,系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画论之一。南宋陆游的《成都府江渎庙碑》,是研究汉水发源地的重要史料。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生平并无汉中经历,却留下了《兴州江运记》这篇具有重要历史地理学价值的纪事散文。德宗贞元十五年(799),时任兴州刺史的严砺为了解决屯兵陇南、抵御吐蕃东侵的军事急需,调集军民疏浚兴州长举县(今陕西略阳县白水江镇长丰村)至成州(今甘肃成县)段嘉陵江支流漕运河道。这段河道就是李白在《蜀道难》中所喟叹的“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的青泥河。河道疏通后,兴州士民“舞跃欢呼......愿建碑纪德,垂亿万祀”。而《兴州江运记》碑文记录了这一壮举:“乃出军府之币,以备器用,即山僦功。由是转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坚刚,化为灰烬。畚锸之下,易甚朽壤,乃辟乃垦,乃宣乃理。随山之曲直以休人力,顺地之高下以杀湍悍。厥功既成,咸如其素。于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抃,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既会既远,澹为安流。烝徒讴歌,枕卧而至,戍人无虞,专力待寇。”撰写《兴州江运记》后不久,朝廷发生“永贞之变”,维新改革派人士尽行贬杀,柳宗元被远贬南荒柳州(今属广西) ,《兴州江运记》成为柳宗元政治生涯高峰时期的最后作品。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第2张

柳州柳侯祠孙启祥摄

唐代汉中为山南西道行政区,安史之乱后战略地位逐渐提高,文人学士普遍对汉中的区位优势和人文地理看好。文宗开成二年(837),著名诗人刘禹锡应山南西道节度使令狐楚的嘱托,为新落成的节度使府官署写下了《山南西道节度使厅壁记》,成为唐代汉中的重要文献。“厅壁记”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新体,大多因文化名人应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员邀请,为官署大厅题写的粉饰性文章。但刘禹锡这篇《厅壁记》却在“捧场”的同时别具一格,重在揭示汉中地理形势和战略地位:“古荆梁之地举曰山南,厥后析为东西。天汉之邦,实居右部。按梁州为都督治所,领十有五州,县道带蛮夷,山川扼陇蜀,故二千石有采访防御之名。兵兴多故,其任益重。澄清节钺,二柄兼委。建中末,德宗南巡狩,偃翠华而徘徊,箫勺之音洽于巴汉。戡难清宫,六龙言旋,乃下诏复除征繇,升州为府。等威班制,与岐、益同。地既尊大,用人随异。故自兴元至大和,五十年间,以勋庸佩相印者三,以谟明历真相者九,由台席授钺未几复入相者再焉。磊落震耀,冠于天下。”从这篇《厅壁记》看,刘禹锡对初唐至中唐汉中的政区沿革和地理区位、历史事件十分熟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同时指出历任节镇汉中者皆为出将入相之重臣,以此衬托汉中地位的重要显赫。除此之外,两年以后的开成四年(839),为纪念山南西道节度使归融复通褒斜道事,刘禹锡还写有《山南西道新修驿路记》,对研究唐代栈道交通有重要史料价值。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第3张

欧阳詹《栈道铭》是唐代唯一以栈道为主题的散文。欧阳詹长期任职国子监四门助教,于文学创作主张“文以载道”,是韩愈的坚决支持者,为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栈道铭》大约作于贞元八年(792)进士及第后归闽省亲途中,对川陕栈道交通描写之生动形象无以复加:“惟兹地,有川不可以舟涉,有山不可以梯及。粤有智虑,以全元造。立巨衡而举追氏,缒悬鑪以下梓人。猿垂绝冥,鸟傍危岭。凿积石以全力,梁半空于木棚。斜根玉垒,旁缀青泥。截断岸以虹矫,绕翠屏而龙踠。坚劲胶固,云横砥平。总庸蜀之通途,统岐雍之康庄。”

孙樵《书褒城驿壁》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著名的讽刺性散文。褒城驿建于唐安史之乱后,原址位于今汉中市西北,是唐代秦蜀间国驿大道上建筑规模最大的一个驿站,曾有“天下第一驿”的美誉。宣宗大中四年(850),著名文学家孙樵由长安入西蜀,出秦岭至褒城驿,目睹号称“天下第一”的褒城驿一片残破萧条,再听驿吏村夫讲述来往宿驿官吏昏庸贪婪、中饱私囊事,深为震惊,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书褒城驿壁》。文章开篇即沉痛地说:“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然后又借一老甿(乡村老农)之口,道出了更加让人痛心的现实乱象:“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呜呼!州县真驿耶?矧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文中的描述和分析,在今天仍有警省现实之意义。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第4张

文同墨竹图

北宋著名画家、诗人文同在熙宁年间知兴元府和洋州的经历及与其表弟苏轼、苏辙诗文唱酬,既给后人留下了津津乐道的文坛佳话,更给汉中留下了不可多得的文史素材。文同熙宁六年(1073) 知兴元府,九年(1076)知洋州,在汉中曾经仕宦6年之久,对汉中的山川地理、风俗民情有真切的感受和高度的评价。他先后上《奏为乞修兴元府城及添兵状》、《奏为乞置兴元府府学教授状》和《奏为乞修洋州城并添兵状》,主张加强城池防护、发展教育。文同与苏轼等有大量的诗歌唱和与文章往来,其中,与苏轼、苏辙、鲜于侁以“洋州三十景”为题而作写景抒情组诗,是诗坛不多见的现象。特别是苏轼的《洋州园池三十首》,密州(今山东诸城)和洋州两地都将其刊刻于石碑,广为流传,影响深远。文同的画以墨竹闻名,是后世尊崇的“湖州竹派”代表,但其生前并未到过湖州,其画风在洋州已经形成,画名在洋州也已远播,按他自已的话说就是“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接任湖州知州的苏轼在湖州再睹文同作于洋州的遗画《筼筜谷偃竹图》,不禁悲从中来,失声痛哭,乃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悼之。《偃竹记》除了深情回忆二人往昔真挚深沉的友情外,其揭示的两条书画理论一直为后世所称赞。一曰胸有成竹:“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即作画前须长期观察积累,精于构思,捕捉灵感,及时动笔。二曰心手相应:“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所谓“心手不相应”,就是心中了然而笔下难为。苏轼认为此乃“不学之过”,强调既要“有见于中”,又要“操之纯熟”。苏轼这篇为纪念文同洋州画竹而作的文章,成为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画论之一。

(LSY)

优美散文有哪些_优美散文精选摘抄  第5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