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论语为政篇的每条感悟_论语为政篇第一则感悟

论语为政篇的每条感悟_论语为政篇第一则感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那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

本章孔子讲的是人心。

论语为政篇的每条感悟_论语为政篇第一则感悟  第1张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并非,不是的意思;“其”,此处指的是某人自己;“鬼”,鬼神,孔子在此处指的是与自己有关系的但却已经逝去的亲人或榜样人物;“祭”,祭祀、祭奠;“谄”,即献媚、讨好之意。

孔子这一句话,表明的道理是:对于祭祀这样重大的事情,毕竟要谨慎且要有依据,不能随意而为之,更不能胡乱而行之。孔子这么讲,其道理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失礼的表现。对于祭祀这样的事情,是儒家所提倡的“礼”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在祭祀之上不用心、不仔细,说明这个人心无敬畏,做事轻浮草率,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不在乎自己行为的合理性,这样来看,肯定就是一件极其失礼的事情。

论语为政篇的每条感悟_论语为政篇第一则感悟  第2张

二是求利的表现。所谓凡事必有因果,一个人不可能凭空去做一件毫无任何意义的事情,相应的,只要做了,那就代表了他肯定抱有某种目的。就好像对于祭祀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怕麻烦地“非其鬼而祭之”,背后的动机无非就是贪欲,贪财、贪权、贪色等。归根结底,就是为了求利,为了自己某方面的利益所致。而这样的求利行为,显然又是极不符合道义,更是不能得到其他人认同的。

三是无德的表现。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儒家虽然不敬鬼神,但却是对祭祀之事极为上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于逝者的追思和尊重,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如果他对于逝去的人都能够做到“诚”,那么对于活着的人,就更加能够用心去对待。所以,如果一个人在祭祀这件事情上,胡乱行事,那他心中肯定缺乏诚意,这样的人必然也是德行缺失的人。

论语为政篇的每条感悟_论语为政篇第一则感悟  第3张

“见义不为,无勇也”:“见”,发现,看到;“义”,合乎正义的事情,此处可以理解为应该去做的事情;“为”,即做;“勇”,指的是勇气。孔子这一句话,是为了表明,一个人有品德的人应该具有让人赞同、肯定的勇气。所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当然,孔子所说的义,指的是符合儒家思想的义,而非某种特定的内容。在孔子心中,只要是符合本心,与“德”无违的义,既可以不分好坏,又可以不论高低,更可以不惧大小,都是其认同、支持的。

本章之中,孔子连着举了两件事情,虽然表面看来,并无太直接的联系,但却都是直指人心。所以,孔子这样的言论,最终将所有的事情都直指修心,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品行,增强自己仁义忠勇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