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论语第二章原文-论语第二章原文内容

论语第二章原文-论语第二章原文内容

学而(第二章)

原文:

  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原文解释:

  有子说:“那种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触犯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君子总是力求抓住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便产生了仁道。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就是仁的根本啊!”

  ——————

  当原文加入礼、理、心后,如下:

  ①.有子曰:“其为人理也孝弟礼,而好理犯上礼者,鲜理矣;不好犯上理,而好作乱礼者,未之有心也。君子理务本礼,本立理而道礼生。孝弟也者理,其为仁心之本礼与!”

  礼理心解读:

  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做为人的基本道理是要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仁礼,而因为正义喜欢讲理从而触犯上级的礼貌的人,按照道理来说,这种人非常少。不喜欢以下犯上这种低级的道理,而喜好造反这种大礼,这种人一般都是有心之人但基本上没有。君子的道理是要明白礼的根本所在,根本的道理一旦建立,仁道里所蕴含的仁礼便会应运而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种最简单的道理,恰恰就是仁心最根本的仁礼了。

  ——————

  分段细讲:

  1.其为人理也孝弟礼,而好理犯上礼者,鲜理矣;

  做为人的基本道理是要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仁礼,而因为正义喜欢讲理从而触犯上级的礼貌的人,按照道理来说,这种人非常少。

  只要是人,基本上都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种简单的礼貌。可对于上级来说,礼貌还是要给的,况且上级都好礼貌这口,溜须拍马的话,上级最为喜欢。就算不是上级,普通的人也喜欢,你见过别人非常有礼貌的向你问好,你一脚把人家踹跑吗?

  但是,当你的上级不讲理时,你是不是要讲理,但只要你讲理,基本上就触犯了上级的礼了,就算你说的再对,也有证据证人,上级会因为这些而向你道歉吗?

  不可能的,不光是上级,就连普通的人都不会因为你的证据确凿,而向你行道歉礼。特别是周围有第三人或者第四人,或者更多人在场时,你讲理的对象是不会道歉的。

  所以,有若说,平时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一般是不会去触犯上级的,就算有矛盾有冤屈,也不敢触犯上级的那个礼。而敢于触犯上级的人,他们平时也非常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但因为理也得讲一讲。有若才说,这种敢于讲正义理的人是很少很少的,这不妨是君子的行为,但也不妨是愚蠢的行为。

  在封建社会里,礼往往大于理,就算放到现在,依然是礼大于理。当君子是要付出代价的,你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家里的父母兄长考虑吧,不能因为一丝之理,而遭到株连…

  其实有若要说,敢于忠言逆耳的人是很少的。比如司马迁,他不就是替别人说了一些公道话,触犯的汉武帝的礼,从而被汉武帝剁了那个。

  再看看东方朔,他在说话讲理的同时,往往会先考虑汉武帝的礼,如果话里的意思对汉武帝的礼有不成立的地方,他会立即选择装聋作哑的不说。只有想到恰当的理由,而理由恰恰与汉武帝的礼相似,但又不触犯汉武帝的礼,他会积极发言。

  所以,汉武帝是非常喜欢东方朔。东方朔讲理而又不伤害汉武帝的礼,他们心里都舒服。说话要讲艺术,不管用什么说话艺术,只要把事情的核心思想传达给汉武帝就行了。

  乾隆爷与和珅。和珅不就是捡有礼的话说个没完没了吗?乾隆爷不也是听到心花怒放吗?

  可纪晓岚与刘墉,他们说的话都是理,但不好听,乾隆爷不是照样听,但心里一定不是心花怒放的感觉。

  有若说:鲜矣!

  有若才说:这种人是很少的,只要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自己的礼触犯上级帮别人说理,最后得不偿失不说,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株连父母与兄长。

  碰瓷不就是这样吗?

  比如,碰瓷老人不就是上级吗?辈分摆在那里了。老人摔倒,你去扶他,不就等同于拿着自己的礼貌去跟老人说这个伤没伤着的理由吗?

  老人抓住你的手讹诈你,不就等同于你的礼貌远远不够,还需要医药费的财礼补充一下嘛。如果你不服,甚至要讲理,问个为什么,作为上级辈分的老人会利用手中辈分的权理与身上的伤,走到任何地方他都是有理的。

  最后你想不开要用自杀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你想到,平时在家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结果到头来,被上级辈分的老人给坑了,还无处说理去。

  自杀有用吗?

  不管走到哪里去说理,结果都是一个道理,他是上级辈分的老人,没事你冒犯他干啥?

  你急得满头大汗,解释:我没有冒犯他,只是拿着我的礼貌去帮助他,谁承想,他嫌我的礼貌太轻了,还想要更重的财礼……

  别人会说:你还说没有冒犯他,如果没有冒犯,他身上的伤是怎么弄的?都有伤了,这是礼貌该有的结果吗?有第三人看见你的礼貌没有?如果没有,你就是有目的理的冒犯他了。

  所以说,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一传十十传百,没过多久后,很少会有人触犯上级辈分的老人了。

  所以有若说:其为人理也孝弟礼,而好理犯上礼者,鲜理矣;

  一般喜欢助人为乐的人,在家里基本上都是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好人,他在外面看见有老人摔倒时,会理所当然的去帮助人,但很容易触犯私礼的上级辈分的人,当这种事情发生时,后人会很少再去犯这种此类低级错误的事情了。

  现代都如此,更何况是古代的封建社会,那可是要家破人亡。

  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所以有若再说:当第一种事情发生后,有些人就不会犯触犯上级领导的这种傻事了,但他会记恨在心,会想方设法的去造反,可有这种心理的人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的。

  这种人是被礼破坏了道心,心理的仁心崩塌。而这种道心崩塌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比比皆是,很多很多。当一个封建王朝发展到这种地步,只要天时地利人和,有一个人挑头造反,后面会有成千上万的人站出来。这些事情都是第一句给闹得,也就是那个触犯上级礼。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该是这个道理。

  比如: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太平天国等等。这些都是因为上级自己的私礼造成的,说白了就是压迫。

  3.考虑到这个问题,有若才补充到下面的第三句、第四句:君子理务本礼,本立理而道礼生。孝弟也者理,其为仁心之本礼与!”

  不管你是高位的上级,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应该讲道理,懂仁心,当明白礼的问题后,仁礼与仁心就会应运而生,所有因为礼产生的矛盾压迫,都是迎刃而解。

  仁心有了,根本也就存在了。

论语第二章原文-论语第二章原文内容

  未完待续,请看下章: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