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庖丁解牛》是庄子讲的一个小故事,他以杀牛为例向梁惠王讲述养生之道。虽然短短几百字,庖丁解牛的三重境界却让人深思良久。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第1张

本来是要给梁惠王讲养生之道,但庄子却在大谈庖丁如何解牛,好像作文离题,思维太过跳跃。其实,庄子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大师,喜欢用浅显易懂的故事来譬喻,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让人理解故事背后的道理。

庖丁解牛神乎其技,一把刀用起来出神入化,可以十九年后依然如新。由此可见,杀牛刀都可以养护,生命也是可以养护的。

第一重境界:所见莫非全牛者

庖丁最开始学杀牛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一头牛的形象,这是一个笼统含混的意象。如何下刀,如何运刀,如何收刀,各个环节如何相互配合,庖丁此时还有些模糊。

此时,人们看到的只是事物本来呈现出的面貌,也是最基本的样子,背后的规律和结构性内容是不显现的。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第2张

第二重境界:未尝见全牛也

按照西方结构主义的理论,结构指的是"事物系统的诸要素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方式或联结方式"。结构主义强调相对的稳定性、有序性和确定性。

三年之后,庖丁技艺开始小成。此时他眼里已经没有一头完整的牛的形象了。此时,牛的形象结构化、具象化了。牛变成了牛头、牛身、牛尾、牛股、牛腱等一系列骨头与肌肉的组合。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第3张

从一个无从下手的结构整体,进入到组成这个整体的细微结构,并逐层解构,人的认知也就逐渐深化。

第三重境界:官知止而神欲行

第二境界的目无全牛看起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在杀了几千头牛之后,庖丁解牛的技艺进一步提高,终于达到了"官知止而神欲行"。进入化境的庖丁,最后可以不用眼睛等感官系统就能人刀合一,游刃有余。

举个例子,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A大队的人经过训练后,可以用未经校准的枪支,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打出10环的好成绩。他们靠的就不是借助纯感官,而是靠训练出来的记忆。

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_庖丁解牛的人生感悟200  第4张

经过刻意训练,人的认知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达到更好的境界。

《五灯会元》中曾有一段关于青原惟信的记载:"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祗是山,见水祗是水。"

其实,这段"山水论"跟庄子的认知三阶段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每个人都像庖丁一样,世间繁杂的事情就像是"牛"一样,如果我们可以找寻其中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那么就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