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第1张

词是抒情诗,要了解作者抒的是什么感情,就要查一下作者在什么时候写的,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他有什么遭遇等,帮助我们去了解所读的词。像《念奴娇》,《东坡乐府笺》引《纪年录》:

“壬戌七月作。”即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阴历七月作的。他在《前赤壁赋》里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跟这首词是同一时期作的。当时他贬官到黄州(湖北黄冈)。在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刺史任上被逮捕进京下狱,原因是他有的诗讽刺了新法。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主管的官一定要把苏轼处死,实在找不到犯死罪的凭证,把他贬官到黄州。了解他的这种遭遇,有助于理解这首词。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第2张

再看他当时的心情,他在《前赤壁赋》里想到曹操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看了这些话,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首词。

读《念奴娇》这首词,一般都说结尾“人生如梦”消极,是不是只有结尾消极呢?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不是积极呢?看了《前赤壁赋》,词的开头,跟说曹操的“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致。“一世之雄”就属于“千古风流人物”,“而今安在”就是“浪淘尽”了。并不从“一世之雄”里取得鼓舞,振奋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反而感叹“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第3张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苏轼早有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不过他对改革的设想同王安石的变法不同罢了。他看到推行新法的种种弊病,还没有正面提出批评,只是写了几首诗来婉转地讥讽,就被逮捕下狱,几乎送命,又被贬官,在这样的政治迫害下,个人的政治抱负,雄心壮志,还不是都只能付之东流吗?在这样的心情下,才产生“二世之雄”“而今安在”的疑问,才有“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叹息,才有“人生如梦”的感慨。因此,这个开头也带有感叹意味,这正是他所遭受的政治迫害所造成的。

他对待所遭受的政治迫害,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是消极隐退,欣赏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另一方面,从“不可乎骤得”又想到人间,想到一世之雄的建功立业。于是“遥想公瑾当年”的“雄姿英发”,在赤壁大破曹军的建立殊勋。这说明他虽受到政治迫害,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抱负,因此写得意气飞扬。

但这些究竟是怀古,回到现实中来,面对的还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所以说“故国神游”,这些豪情壮概,只属于神游的范围。现实里伴我的是多情明月,“应笑我早生华发”。当时苏轼是四十七岁,在神游故国中想到的周瑜建立殊勋时才只有三十四岁,不能不感自己的早生华发,空有壮志难酬、人生如梦的感慨。只有明月多情相照,所以用一杯酒来浇江中明月,表示感激的心情,那末他结尾的消极是很自然的了。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第4张

其实他不是真消极,真消极就要隐退,就去领略清风明月,不会再想到一世之雄,不会“遥想公瑾当年”了。正由于他不能忘情世事,所以要想到公瑾当年,所以面对现实的政治迫害,产生人生如梦的感叹。这种感叹,正是对所受政治迫害的不平,正是不忘情世事的表现。所以在表面的消极中,含蕴着他的不甘消极的用世精神在内。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及翻译!-苏轼赤壁怀古原文赏析  第5张

作者简介:周振甫 (1911~2000),浙江平湖人。1932年肄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历任上海开明书店校对、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中华书局编审。昆明第一届文论学会会员,济南文心雕龙学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词例话》《文心雕龙注释》《中国修辞学史》《毛泽东诗词欣赏》等,专著辑为《周振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