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一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杰作,写成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天宝三年(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这首诗是行前书赠友人的。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个部分。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第1张

一开篇,诗人出以对句,故意推宕一笔,以神山的不可觅求,反衬出天姥之分明可睹点示题旨。接着,进入对天姥的刻画。诗人写其山之壮阔:“连天向天横”,拔地耸天,大有横空出世之概。再用对比手法,盛夸气勢超拔著名的五岳,盖过山峰连绵的赤城。这样对比犹觉不足以显示天姥的峻高和气势,“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巍峨的天台山跟天姥比,也相形见。这一铺染,水涨船高,不明言天姥之高,而其高自出;不直说其势,而遮天蔽日、横云割雾的气势又自可想见,使之更为显著和突出。正因为天姥高峻无比,气势壮伟,诗人不禁心动神驰,浮想翩然。“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交代了“梦”的缘起,由聆听“越人语”而神思越,想象张开彩翼翔在九天之上,于是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长史书》),浪迹吴越的山水见闻便再次显现脑际。这样,此番的梦游不仅有现实的触发,而且有往昔的基础,因而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就深深地植根在历史和现实的士壤之中。梦游的念头的萌发扩开了下文,使诗人的感情形成波澜,诗篇的境界得到开拓,把读者引向一重新的形象天地,逗起人们跟随诗人一起畅游的兴味。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第2张

诗人以“一夜飞度镜湖月”,进入全诗的第二部分也是主体部分。着一“飞”字,拟超神入化,足见“度”得何等迅速,诗人对吴越的神往是多么急切。趁着皎洁的月色,掠过满湖的湖水意气飞扬,托出情怀。“夜”、“月”的入句,既环扣了题目的“梦”字,又使诗的境界弥漫出清丽的氛围。诗人驾长风,披一身月光,飞过镜湖,抵达剡溪这东晋名诗人谢灵运投宿的处所。作到剡溪,触目的是渌水荡漾,接耳的是清猿长啼,雅境满眼衬出诗人的雅兴满怀。诗人不及洗刷一身风尘,马上“脚者谢公展,身登青云梯”,“著”、“登”动作联属,写出诗人迫不及待地拾级爬山的轻捷情态。当他卓立山巅时,青云白雾仿佛缠绕在腰间。他纵目东眺,遥望到一轮红日从海浪中跳波涌出,耳听到报晓天鸡引颈啼鸣。这幅异景兼声兼色,壮阔雄奇。天姥苍郁,朝阳如染,海波湛蓝,画面色彩壮丽协调。至此,梦游的时间从月夜推到拂晓,梦游的行动从飞度进人登临,梦游的境界由秀美而及壮美,梦游的情怀由急切而成豪放,一切缘“梦游”的意脉而来。此山此水入胸怀,此画此景入诗来,这位谪仙诗人此时此刻心胸是何等开、畅朗!随着诗境的移步换形,诗人的想色彩益见浓。接写晨曦微露到薄暮入瞑的一天饱游。这一天,诗人该见过多少奇景异物,但他只以一笔拎出:“千岩方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天姥山上,秀色扑面,层峦耸翠,回环奇绝。诗人往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流连岩石之间,迷途失津,突然之间才觉得晨昏变易,夜幕降临。这一句虽是概述文字,未曾尽写千岩万岭、山花烂漫的细致风光,但是,一个“忽”字,可见他已醉情山水、恋意花木,乐而忘返不知“”之将至矣。这是从主观感受上下笔的。这句既总括一天的游程,又为下面写傍晚所见拓开了笔路。在暮色笼罩的天姥山上,飞瀑岩泉发出轰鸣巨响,犹如熊在吼叫,龙在长吟,使人发寒齿冷,毛骨竦然。再加之森森万树,飞瀑怒鸣,连绵山峰,神鬼立,更为之增添了恐惧氛围、战色彩。不唯于此,天地万物在入暮后都发生了急剧变化。“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云头低垂,水面蒸烟,眼看滂沱大雨即将来临。何处避雨,哪里投宿,诗人不禁心移神骇!这里的境界、情调、景象自与上面判然有别,意趣迥异。正当诗人手足失措之际,猛然间,“列缺霹雳,丘峦崩擢。”两句来得突元,也使画面的转换来得迅速,一道闪电骤然掠过,贯耳的天雷跟着炸响。“丘峦崩”是写情景,也是夸张霹雳的成力。这声霹雳打破了适才的阴森气氛,打开了另一重境界。把幻想托上了高峰,想象的彩翼振翮直上。“然中开”的“然”,以巨响,使画面有巨音翻过,令人魂魄动。这在诗的气势上起由低徊向昂奋的波澜;在诗的境界上,形成由晦深到瑰伟的变化。眩惑心目的景象纷呈于读者眼前,诗人来到了神仙世界。青色的苍穹,清澈透明,一望无涯;日月光耀,楼阁嗟峨,流金溢彩。设置了天风朗朗的仙境,诗入请神仙出场了:“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回车,仙之人今列如麻。”仙人出游有气氛上的足够渲染,一个“下”字从行动上勾画了他们翩翩出游的轻盈,从风度上传送出他们心情的轻快。“如麻”极言其多,“纷纷”写其风姿,这里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为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笔态天矫,意境俱到,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枕席依旧,而烟霞泯灭。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由云蒸霞靡的遐想进入严峻冷峭的现实。诗中两次出现“忽”,忽者,突然也。前一个“忽”表示流连山水,心志俱忘;后一个“忽”是暴露理想和现实的抵牾,个人和环境的尖锐矛盾。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诗人在梦觉低徊失望之余唱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他看来,天地无穷,万事不过如游仙梦幻,还不如骑上白鹿去寻仙访道,这种宇宙无垠、人生仓促的感慨,是李白这首诗的消极面。这是诗人由于事君不合、迭受打击产生的消极思想。在感叹造物无情之际,诗人又不愿屈伏于封建统治者,随波逐流。他从心底喊出的是这样响亮的声音,充溢着火山喷发般的激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示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合于世的一腔怨愤。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第3张

这首诗的思想意义是十分突出的。

李白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宏伟的抱负,希望能大“济苍生”,但是,在世道混浊的历史环境中,他的理想无法得到实现。上层统治者暴殄天物,骄奢涩逸,对人民实行铢尽取的刮。他们把握权柄,昏庸无能,扼杀贤才。这样,他们既陷广大劳动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又阻挠象李白一类的知识分子实现理想抱负。面对上层社会的黑暗,诗人没有轻易改变自己的理想,牺牲自己的人格,去迎合权贵们的心愿,成为他们的“北门学士”。对黑暗如漆的社会,他奋力抗争,以明亮的诗篇在墨黑的长空中划出了目的光柱。《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发出的理想追求之声,对权贵们的反抗之音。他把神仙世界当作没有现实人生中的权贵横行、餮恣睢的理想境界来咏歌和追求。他以慠然卓立的姿态出现在当时文坛上。因而他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和热情,不仅仅是属于个人的,而且有着强烈的社会意义。他和上层统治集团的决裂是勇敢的、彻底的,具有无畏的气概。他那响亮的呼声代表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他那豪放俊逸的品格成了当时进步知识分子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和概括。同时,他对黑暗世界的揭露和批判,也使我们认识到唐王朝的种种腐败和罪恶。因而,这首梦游诗具有强烈的历史进步性,以其特有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在唐代诗坛上独标异帜

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当他郁结孤愤、难以奋飞之时,只是想浪迹江湖、求仙访道,道家愤世嫉俗、归返自然的思想就鸣响在他的诗歌琴弦上。这是消极面,但跟他决不向权贵们擢眉折腰的反抗精神相比,又是居于次要地位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第4张

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就是异常显著的。这种特色集中到一点,就是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想约略探讨一下李白作品中体现的理想和现安,浪漫主义精神和手法之间的关系。

积极浪漫主义的思想精神规定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又反转来加强了诗人积极浪漫主义思想精神的发挥。诗人大胆地采用了超现实的特殊形式来寄托自己的现实人生态度,强化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这里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脱离了现实生活的原来形式,但它丝毫也没有减弱或转变个人和环境、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内容和性质,相反却得到了深化。他的浪漫主义情怀是在夜气如磐、齷龊如腥的情境中产生出来的,是对丑恶现实的坚决否定,而他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正是为了更充分地摆脱现实的羁縻,从而形成了他思想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

诗人以现实作为冲飞腾越的立脚点,不管如何进山入天,奇思放想,最后这只驶行八极、遨游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还是按照预定的目标回收到地面上来。李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但是大梦一醒,又回到现实惨淡的人生中来。这样,他的浪漫主义是非现实的,但又不是避离人世的荒诞,而是紧紧联系着现实的。然而,他的理想又经过艺术的加工,经过充分的发挥,这种业经巨大发挥的理想就更显得超迈豪纵,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就更为深邃。所以,经过梦游回到人世的不愿擢眉折腰的思想也就更有震慑人心的力量。

由于诗人采用超现实的形式来表达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因而,能调动众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志。美妙的意境,奇特的想象。李白多方面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使这首诗变幻多姿。飘越镜湖,月光临照,碧波涟漪,见其秀色;拾级登山,天鸡啼晨,海浪日,见其壮美;暮色迷,飞湍瀑流,惊雷急炸,见其森凛;飞阁流丹,楼台喷彩,神仙出游,见其瑰丽。每幅画面都有规定的意境、色彩和具体鲜明的形象,一系列富于审美意义的神话、自然的形象天衣无缝地网织在一起。各幅画面之间既有气氛色彩上的对比、调节,显得不涩不滞,又在整体上交融成壮秀得兼的形象领域,这就是诗的图画美和艺术感染力,深入展示出感情的波澜起伏。炬照全诗的感情火把是篇末结韵,这根感情的彩线串接首尾,得到辗转生发,神话和生活形象随着感情的波澜起伏,跳脱而出;艺术画面之间虽然瞬息万变,坐驰万象,但是由于有着感情的稳固联系,就不显得破碎,而显得完整。而从画面的迅速转换中,我们又分明窥见到诗人感情潮水的激荡。如果我们顾及李太自全集,就会发现迅速表现诗人感情波澜是李白诗的一贯特色。他的《行路难》(其等诗就是如此生动、明净、自如的艺术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概括了李自诗歌语言的特色。这首梦游诗也是如此。他的诗语不是靠苦吟、雕琢、堆砌而成的,乃是直接从生活形象中提炼形成的。例如“对此欲倒东南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明白自如。但明白自如,又不是淡若凉水,味同嚼蜡,而是有丰富的形象力和表现力,寓豪放于自然,见深刻于浅显,圆活通畅,音韵浏亮,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的人体裁运用上的大胆突破。李白在这首诗中突破了一般留别诗的陈规旧俗,表明了诗人冲破旧形式的勇敢精神。诗中无一字吟“别意,而是借“别”怀,另有寄托。李擅操歌行体这是因为这种诗体不拘一格,不受严格控制,适宜于骋情怀。这首梦游诗以七言为主轴,错以其它长短句式,参差多变,浑然一体,忽刚忽柔,或纵或敛。于波澜起伏之中,益见其不同凡响的气概和逸兴壮思的豪放。

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诗意_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句子  第5张

李白在这首诗中表现出的艺术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生活实践,同时也与吸取前代精华和继承民歌传统分不开。李白对屈原十分推崇,称说“屈平词赋悬日月”(江上吟)。这固然有其思想的继承性,也有其艺术的继承性。他在本诗中写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等就全用屈赋的句法。他又善于学习民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有生命力的形式,在学习的基础上又加以艺术的治铸,这当然会在中国诗坛上自成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