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先生也称赞他是“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教人求真”,做真正的教育,以“爱满天下”的情怀教育孩子,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至今为止仍是中国千千万万名人民教师学习的榜样和导师。

尤其是他的“四颗方糖”的故事更是给解决当今“熊孩子”的教育点了一盏明灯。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第1张

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一个男孩子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一会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发现男孩已经早他一步到了。陶行知没有批评他,而是送了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陶行知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男孩迷惑不解地接过了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说:“据我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所以我再奖励你一颗。”

这时,男孩感动地哭了:“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给男孩:“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

待他接过糖,陶行知说:“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德育启示: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第2张

要尊重孩子,批评讲究场合。

古训有云:“爱子七不责”,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孩子,大街上、学校里、亲朋好友面前、老师的办公室里,当众批评孩子,孩子会感觉没有面子,会产生的更多是厌烦和逆反心理,更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要注意语言,威胁、恐吓、嘲讽、侮辱性的语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破坏安全感,他们容易对自我产生怀疑,陷入无尽的自卑与恐慌里,会形成严重的心理壁垒。

所以,批评孩子应给孩子“下坡的台阶”,让他把偏激情绪平息一下后,换个地点再个别谈话,这样容易取得预期的效果。

就事论事,点到为止。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待男孩接过4颗糖,陶行知也结束了这场充满智慧的批评教育。反观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和老师批评孩子时唠唠叨叨、说不到重点上,还爱扯东扯西、翻旧账,难怪孩子不喜欢听。孩子对老师或家长的批评,最怕的就是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纠缠不休。其实孩子很聪明地,父母和老师把话说到一定程度他们自己就会意识到问题所在。言简意明,点到为止,对于这样的批评,孩子会牢记终身,并受益终身的。

因此我们要注意把握批评的度,多用提醒、暗示、启发的办法,批评的话语不在多,在于简练、精妙,一语中的,点到为止。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第3张

调查清楚后再批评。

学会冷静下来,不要在没有了解清楚事情前因后果的时候,就劈头盖脸给孩子一通不实事求是的批评。陶先生在事发现场制止了孩子的错误行为之后,让孩子到自己办公室去处理,即在其他同学面前给孩子了保留了面子和尊严,也避免了自己感情用事,给了自己冷静思考和进一步调查事件缘由的时间。

孩子犯错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是孩子主观刻意为之,有时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的是不小心,有些是态度问题,有些是出于善意的动机。比如一个孩子不小心把一大盆水洒得到处都是,但其实他只是想悄悄倒水给妈妈洗脚。这就要求家长在批评孩子前先冷静下来,调查清楚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再评判,并且给孩子解释、申诉的机会。

挖掘优点,先肯定表扬。

在批评的同时,对孩子在反省错误中,和整个事件过程中做的对的地方要予以肯定,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才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孩子犯了错误,批评时不能用“一点论”,必须用“两分法”,既看到错误和缺点,又看到长处和优点。其实这不仅是教育观念问题,也是教育水平问题。陶行知先生正是看到了一个打架孩子的四个优点并给予了奖励。因而,老师和家长必须要练就一双善于挖掘孩子潜在优点的敏锐目光,批评前多作调查分析,给孩子申述的机会,以便分清是非,以理服人,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颗糖教育意义及启示_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第4张

要给孩子冷静反省的空间和时间。

孩子一旦犯了错误,不仅家长或教师要保持冷静,也要给孩子一个冷静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很多时候,孩子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错事,这一点就连成年人都会,更何况是孩子呢?而且,如果贸然处理,可能此时的孩子还在迷惑阶段和愤怒阶段,此时批评孩子,不但不会承认错误,反而会激起其叛逆心,结果会越来越糟。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冷静反省的空间和时间,使其心情平复下来,再进行心平气和地循循善诱、说服教育,孩子会很快认识到自己地错误。当孩子认识到错误,达到教育效果的时候,问题处理就要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