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散文精选 >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题注:

《何不忆江南》节选。2021年国庆探亲,有幸登黄鹤楼。

2021年国庆去武汉探亲。

我们到黄鹤楼公园,还要夜登黄鹤楼。武汉现在车水马龙,一片忙碌的景象。艳红的国旗比黄石的要大些,和太原的一样平齐招展。

现已深秋,太原树叶渐渐变黄开始落了,可是黄鹤楼公园的绿植绿得要滴水。换上在太原长穿的夏装,汗水已濡湿了裤腿,T恤也湿漉漉的,脸上的汗水不停地淌,这里比太原的气温高20多度。我感觉汗流浃背的另一种舒适和酣畅,用心体会这里的日子和味道。

辛亥革命纪念馆外,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在参观历史遗迹,敬拜革命先烈。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和孙中山石像前留影的人流更是络绎不绝。忽然想起《章炳麟驳康有为书》中那铿锵的话语:“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鼓舞人心。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现置身武昌起义故地,感念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今天的幸福生活。

公园里大片的芭蕉叶子绿得嫣嫣的嫩嫩的,好像刚用啤酒擦洗过一样。即使是一枝小叶片,也绿的柔嫩,没有干边。最厉害的是所有的叶片几乎没有尘土,一尘不染,我常常不由自主的抚摸这这些叶片,爱不释手。其实,只有环境是不带情绪的,它对待每个南来北往客都是笑脸相迎。江南的花红草绿,江南的小路,江南的苔藓绿衣,就像一副慢慢晕染的油画,蔓延,浸润,任凭你远足,绝不会沾染一丝灰尘。衣领是洁白的,鞋面是干净的,这就是北方人喜欢江南的地方。

黄鹤楼位于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武汉市的地标建筑。据说黄鹤楼旧址被长江大桥桥墩占据,后移到一千米外的蛇山。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九层,隐含九五之尊深意。一楼有“白云黄鹤”的壁画,二楼有大理石镌刻闫伯理的《黄鹤楼记》,三楼有唐宋名人“绣像画”,四楼五楼是名人字画和《长江万里图》。今晚登黄鹤楼,只开放一、三、五层,夜色中看得比较模糊。

站在五层外廊,遥望长江大桥和武汉夜景,真是美轮美奂。那一刻想到了崔颢、李白、王维、岳飞、闫伯理、毛泽东等为黄鹤楼写的诗词。他们登临黄鹤楼旧址,看到的风景和现在是决然不同的。走下黄鹤楼,我也是黄鹤楼的故人了,对那句“故人西辞黄鹤楼”深有感触。芸芸众生事事萦绕,暂时身临其境物我两忘,终归要回到现实回到熟悉的地方。黄鹤楼终要一别,辞别美景思虑人生境况,会有不同的感触生发。真可谓楹联写得那样“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外地游客夜登黄鹤楼,眺望长江大桥,桥上柱架勾连着的彩灯不同于他处的华灯初上,都会深情瞭望激动不已,好多年轻人还会尖叫。随后,沿着层层台阶走下黄鹤楼,再观赏黄鹤楼耀目的灯光秀。心里会留下不一般的印象和感想。

每个风景都和特定时刻的心境是一样的,一千个人会有一千种黄鹤楼的美。李白崔颢到黄鹤楼的心境也是不同的。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里使人愁”是思乡之情在涌动,崔颢这首描写乡愁的佳作,有地理上的故乡,和每个人时空归属的故乡。他的登黄鹤楼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独步整个诗歌史。黄鹤楼的乡愁诗,被崔颢直接挂在了黄鹤楼上,一千多年来又有哪首乡愁诗有这样的地位和境遇。李白看了崔颢的诗,为何有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不是李白的才华不及崔颢,李白也修道悟道,真正领会了崔颢想表达的内涵和境界,觉得符合自己的想法和体会,而且崔颢的诗句表达的优美含蓄,调动灵感捻须思虑自觉无法超越,只能罢笔而去。他后来写下《登金陵凤凰台》,诗句自是优美:“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读之有《黄鹤楼》之韵味,可谓对崔颢的呼应和敬意。

一家四口夜登黄鹤楼,观赏灯光秀,享受着儿女的孝心。看着夜色里美不胜收的武汉夜景,触情触景,有诸多感慨。只有国富民强,才会有重修黄鹤楼,才会有黄鹤楼更雄伟壮观的今天。只有党的英明领导,才及时扼住新冠疫情的肆虐,让武汉快速解封,才会有万家人信步的欢乐幸福。盛世华章,璀璨夺目,国泰民安,万民欢乐。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1张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2张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3张

孙中山雕像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4张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5张

黄鹤楼灯光秀

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原文-登黄鹤楼王之涣古诗  第6张

黄鹤楼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