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经典美文 >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1976年7月6日,朱德病逝之后,毛主席的病情愈加严重。而在毛主席临终前,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来到了毛主席床前与他作最后的告别。在此过程中,毛主席也一直躺在床上听着大家的汇报,直到叶剑英来到床前,毛主席的眼神闪烁召唤着叶剑英来到他面前。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1张

毛主席和叶剑英

而根据当时在场人的回忆,当叶帅向毛主席告别之后,他们刚刚退到门口,毛主席又将叶帅叫了回去。那么,毛主席为何要二次召唤叶剑英呢?他给叶剑英又留下了怎样的嘱托呢?而在多年后,叶剑英也道出了毛主席的临终嘱托。

毛主席和叶帅休戚与共的岁月

1976年元旦是毛主席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元旦,这天,毛主席发表了他在1965年5月填写的两首词,分别为《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这一年毛主席83岁,叶帅也年近八旬。

对于毛主席的诗词,叶帅有着说不出的喜爱,早在延安时期他也曾经常阅读毛主席的诗词,每当读到精彩之处,总会抑制不住地拍手叫好。

而当这年元旦,毛主席发表了这两首词,叶帅一如既往地捧场,他专心致志地逐字逐句阅读着,品味着其中独特的韵味。当他看到《鸟儿问答》上的写作时间时,叶帅不由得惊呼一声,喃喃自语道:“也是写在1965年秋!十年了。”

其实,就在这一年,叶剑英也曾写过一首七律《远望》,而令叶帅感到意外的是,毛主席的这首词和他的这一首是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首《远望》是他在开会期间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的,后来由董老传到了北京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2张

叶剑英

尽管毛主席当时并未对此事作出任何评价,但之后的一件事却令叶剑英百感交集,流下热泪。就在毛主席72岁的寿宴上,一字不差地当即抄送给了毛岸青和邵华。

后来,毛岸青便将毛主席抄送的《远望》转送给了叶帅,并在附件中表示:

“叶伯伯,记得1966年元旦前,我们去看望父亲,父亲挥笔写了一首《远望》,以教育、鼓励我们。”

叶剑英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也是一位有着极深造诣的诗人,对此,毛主席也是极为认同的,所以在1965年,毛主席在写给陈毅的信中说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

除了诗词方面的交往,叶剑英和毛主席在私下也有着颇深的交情。两人的交往始于苏区,那时,正值第二、第三次围剿,在毛主席陷入困境之时,叶剑英坚定不移地支持着毛主席的意见。

对于毛主席来说,能够得到叶剑英的支持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在回忆中,毛主席曾动情地表示:“那个时候,我的意见坚持的人不多,剑英算是一个。”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3张

叶剑英和毛泽东

而在后来的长征途中,叶剑英也曾三次帮助毛主席脱险。每每想起那段经历,毛主席总是感慨万千,也经常对人提起叶剑英称赞他的功劳:

“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自己,他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而在后来毛主席对叶剑英的重用并不仅仅基于此,众所周知,毛主席是一位知人善用的统帅,也能够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去选择他最合适的工作。1948年,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我军需要更多的干部出来独当一面,就在这时,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派叶剑英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

在此,要提一嘴叶剑英的履历,才更能深刻地理解毛主席重用叶剑英的原因。叶剑英是从正规军校云南讲武堂毕业的军人,同时也是粤军名将、黄埔教官,也曾参加过东征和北伐,策划过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不仅如此,叶帅也是喝过洋墨水的人,在苏联留过学,所以,对于毛主席的任命,除了叶剑英恐怕没有更加合适的人选了。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4张

叶剑英和毛泽东

得益于叶剑英卓越的功绩,在北平即将解放之际,毛主席再次点将,再次任命叶剑英为新北平第一任市长兼军管会主任。解放军打到广东之后,毛主席又再次起草电文派叶剑英出山指挥两广和海南岛的解放战争。

一路走来,毛主席的每一次任命,叶剑英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其工作也都可圈可点。毛主席也评价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而叶帅能够有如此成就,不仅仅基于他自身的聪明豁达和努力,在背后也有着毛主席的引领和影响。20世纪60年代,我国经济陷入困境,为了与全国人民共度难关,毛主席带头勒紧裤腰带,不吃肉只吃蔬菜。

而在毛主席的影响下,叶剑英也拒绝吃肉,在和女儿吃饭的时候叶剑英一直没有动筷子,当女儿询问过后,叶剑英才吐露实情,连毛主席都不肯吃肉了,自己怎么可以吃。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5张

叶剑英和女儿

叶剑英在女儿面前哽咽着说出了心中所想,对毛主席的心疼在女儿面前表露无疑。就这样,两人惺惺相惜相交一生,就在毛主席临终前也念念不忘叶剑英,接连两次叫他到床前留下嘱托。

毛主席给叶剑英留下临终嘱托

进入70年代,毛主席的确进入了老年阶段,由于他长期的劳累加上年迈体弱,患上多种疾病,陷入了病痛的折磨中。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主席已经不能进食了,就连喝流食都会被呛住。

为了保证主席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医护人员和厨师特意配置了鼻饲,通过插入鼻子的导管注进去。但毛主席又有着严重的肺心病,常常缺氧被憋得连嘴唇都发紫。

医护人员回忆当时的情况时,情难自禁哽咽着说道,那个时候毛主席长期躺在床上动都动不了,两侧的髋骨都长出了褥疮,但毛主席从来不喊疼,只是一抹淡淡的微笑来安慰身边的工作人员叫他们不要担心。每当医护人员看到主席满目疮痍的身体无不心疼地落泪。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6张

毛泽东

进入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更差了。与此同时,周总理和朱德元帅的相继逝世给毛主席在精神上给予沉重打击。每日郁郁寡欢的他越来越察觉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

1976年的春节,毛主席是在悲伤凄凉中度过的,孩子们并没有回到他的身边,也没有客人陪他过年,陪伴他的依旧还是那些工作人员。这一天,毛主席像往常一样只吃了点米饭和武昌鱼,随后便只是静静地坐着不言不语,看着身边的工作人员。

到了午夜时分,听着红墙外的爆竹声响,毛主席才知道是要过年了,这个春节主席是孤独的,但他想到不能让身边的孩子们陪着自己坐着,年轻人就该过过节放点鞭炮,热闹热闹。说罢,脸上露出一丝慈祥的笑容。不管何时,毛主席总能设身处地地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对于身边的工作人员,毛主席也总是把他们当做孩子来看待。

而在1976年9月8日,也就是毛主席去世的前一天,这天,毛主席终于见到了他的孩子李敏,而从当日的病历记录中能够看出,在毛主席病危中抢救之时,毛主席依旧坚持看文件看文件多达11次之多,加起来就有两个小时五十分钟之久。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7张

毛泽东

可是谁又知道,当时毛主席的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导管,胸部安装着心电监护的导线,鼻子里插着鼻饲管,而文件和书也是在别人的托举下给主席看的。可想而知,毛主席惊人的毅力和对国家大事的重视。

9月8日晚上,毛主席处于弥留之际,包括叶剑英在内的政治局委员分组向他作了沉痛告别。

据当时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吴德回忆,那天,他和叶帅、李先念是一组的,当时毛主席还有意识,因为当他们报上自己的姓名的时候毛主席是知道的,手还在动好像要找眼镜或是什么东西。而据吴德透露,当他们与毛主席会见过后,当他们刚退身到门口,毛主席却又叫叶帅回去了一下,当时两人便站在门口等候叶剑英。

而在门口他们看到叶帅走到了毛主席的身边和他握了握手,毛主席好像要说什么话,但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两人具体说了什么内容。不一会儿,叶帅就出来了。

但这天晚上他们并没有离开,所有的人都在毛主席的病房外看心电图监视器,直到看到监视器上没有任何变化和跳动的时候,众人才意识到伟大的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8张

毛主席逝世

其实在当时,除了吴德回忆叶剑英面见毛主席的这一版本外。还有另外的一种版本,当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来到毛主席的病床前告别,毛主席双目紧闭没有丝毫的动静,但当叶剑英走过来的时候毛主席睁开了眼睛眼神闪烁,用尽了最后力气轻轻地摆动着手臂,但那个时候的叶剑英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所以也并没有注意到毛主席的举动,等到叶剑英走出病房刚踏出门,毛主席才突然清醒,便招呼他回去。

身旁的护士看到毛主席的细微的动作,便赶紧通知叶剑英说道:“首长,主席招呼您呢。”叶剑英立即走回病房,弯下腰倾听毛主席的话,但毛主席只是睁开了双眼,嘴角微微张开,什么也说不出来,叶剑英抓着毛主席的手想要引导他说出来,但始终都没听到毛主席说出同一个字,最后毛主席用手指轻轻拍了拍叶剑英的手背,叶剑英只好拖着脚步离开了病房。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9张

叶剑英和毛主席

而在多年之后,叶剑英也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道出了毛主席临终前对他的最后的嘱托。

结合毛主席在世时的心情,他认为毛主席是要在他去世之后辅佐当时的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华国锋,因为当时华国锋资历尚浅,极为需要叶剑英这样有智慧且有着一定威望的中央领导人来辅佐。对此,叶剑英表示,自己确实也把华国锋当做后主看待,尽管自己精力有限,但还是想尽力辅助他。

华国锋叶剑英齐聚毛主席故居

其实,早在毛主席逝世之前,叶剑英和华国锋也曾来到毛主席的故居。在这里两人有了一次短暂的接触。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叶剑英主政华南,而华国锋随军南下,也来到了湖南,任职了湘阴县委,湘潭县委书记。

在毛主席的家乡,华国锋有着极快的进步。1959年毛主席外出视察途经长沙,华国锋陪同毛主席游览了家乡。而在这次视察过后,毛主席便提名华国锋为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在这之后,叶剑英也来到了韶山,因此,两人有了一次单独的接触。

其实在这之前,两个人并不熟悉,但初次见面两人却毫不生疏,在去往韶山的路上,叶剑英元帅轻轻哼唱着一首关于剿匪的歌,见此,华国锋也跟着唱了起来。而当华国锋来到韶山时,能够看出来他的心情非常好,因为身边的每个乡亲都在和华国锋打招呼,亲切地喊他华书记。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10张

华国锋

对此,叶剑英很是疑惑,便问他是不是经常来韶山。华国锋回答自己在湘潭工作的时候,来得比较多所以和乡亲们都认识。正在这时,韶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毛继生跑了过来,和叶剑英打了声招呼便直接对华国锋说道,毛主席故居的管理现在不归湘潭管了,给了省文化局领导,是不是嫌弃他们的文化低了。还调笑着说道:文化低,人心齐,也可以泰山移。

听到这句顺口溜,两个人哈哈大笑,华国锋语重心长地说道,毛主席故居改为省里领导,是为了统一管理,现在就有一个专门的办公室在搜集毛主席的历史资料,准备早点把毛主席陈列馆办起来,毛继生听此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而叶剑英听后也激动地问道中央没有没有批下来。华国锋回到现在中南局已经同意了,如果中央不同意就准备来个先斩后奏。

从毛主席故居出来之后,叶剑英又来到了韶山管理局来参观这里的毛泽东青少年时代陈列室。为了看清楚图片上的字,叶剑英弯着腰逐字逐句看着上面的图文,华国锋则站在身后时不时和叶剑英讨论着什么。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11张

叶剑英

而当叶剑英看过之后,在激动之余写下了一首《七绝》:“六亿同胞呼万寿,五洲志士称导师。欲溯河源到星宿,韶山风物耐人思。”其实这六亿同胞,叶剑英刚开始写的是五,但由于和五洲重复,所以便改为了六。

而跟在身后的华国锋读完这首词后,直拍手叫好,在他看来,虽然自己不懂什么诗词,但他却觉得这首诗非常有味道,尤其是“韶山风物耐人思”的“耐”字上,这个耐字讲出了千秋万代的事。而叶剑英见此也谦虚地笑了笑,握了握华国锋的手。

在这之后,华国锋在毛主席的授意下成为了“接班人”。那么,华国锋又是凭借什么得到了毛主席的信任和喜爱呢?

第一,华国锋的履历众所周知,既有基层的工作经验,也有省里和中央工作的经验,所以,在履历方面,华国锋是可以过关的。第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华国锋为人老实,且对领袖忠心耿耿,别无二心。

而毛主席也曾对华国锋有着高度的评价,说他办事公道行事作风不纯。不过,在叶剑英来看,毛主席选择华国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毛主席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人。

登泰山记逐字逐句解释(登泰山记的简化图)  第12张

华国锋

不论是从工作经历,工作作风、行事风格还是在性格脾气,为人方面,华国锋的每一点毛主席都看在了眼里,所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毛主席便选定华国锋成为最终的接班人。因此,叶剑英认为毛主席的临终嘱托,就是要他去协助华国锋。不过对于这个接班人,叶剑英自然也赞成主席的意见,采取支持和合作的态度,并表示华国锋是“非常之时,非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