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经典美文 > 祁奚请老文言文翻译-祁奚请老翻译

祁奚请老文言文翻译-祁奚请老翻译

《古文观止》的文章,总共不过200余篇,但却从某一侧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几千年的历史轨迹,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兴亡,记录了众多贤哲的襟怀抱负。读《古文观止》,如同跨入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巍峨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见灼真知。所以直到现在,《古文观止》仍是深受青年学子喜爱的一本课外读物。他们一方面把它当作学习文言文的优秀教材,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金克木先生谈到《古文观止》的价值时如是说:“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这段话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可以看成是对《古文观止》文化价值的贴切概括。我们今天简单说说《古文观止里》几个关于人情世故的例子:

一、《祁奚请免叔向》:看人要准,关键问题不能轻信于人。

春秋时,晋国的叔向是著名的贤人,但读点史书的人就知道,贤人的命不一定好。叔向就因为他的兄弟被无辜卷入了栾盈之乱中。叛乱是要被杀头的,作为被株连者也不能例外。叔向和他的家人、族人都被关在了死牢里,也只有引颈受戮的份儿。

在这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一般人要是有根稻草肯定会去抓。穷途末路之时,时期似乎出现了大转机,一个大救星出现了。这个人就是晋君面前的红人乐王鲋,红人就是很能揣测君主心意的人,也是说话很管用的人。他表示:“哥们儿,你的命我来救,我跟国君求情去,保管有用。”叔向没有回应他,也没有向他行礼。

他的家属和族人此时真是急疯了,更是气疯了,这个人说说情,说不定大家的命都能保下来,你倒好,这么好的机会,你装作没看见。这下倒好,大家都得死翘翘。

叔向说,你们不了解乐王鲋这人,他一直是两面派,嘴上这么说,但是还会会猜测国君的心思来行事,就他这种人是绝对不会忤逆国君的意思的,他就靠这点本事红起来的。如果有人能救我,那么这人一定是祁奚,只有像他这样正直无私的人才能替我们求情。

国君问乐王鲋,叔向这小子是否与其弟一通参与了栾盈的叛乱。乐王鮒居然说:“叔向这个人品德好,笃于友爱,亲近家人,或许会有这种情况吧。”听听,就不是翻版的“莫须有”吗?不过按照时间,这个才是原版呢。

果然,被叔向说中了,乐王鲋并不会真为自己说情。当然,乐王鲋这么回答国君,跟叔向冷落得罪自己有没有关系就不知道了。不过,正直的人不会因为赌气而做伤天害理,颠倒黑白的事情。

说来也巧,将要退休养老的祁奚听说了这个情况,赶快去找晋国的执政范宣子,劝诫他叔向是社稷之臣,不应该因为其弟的罪行受牵连,告诉范宣子多行善事,会形成良好的执政榜样效应,没有必要多杀。最终两人一起向国君求情,使叔向得免。

叔向对人的品格和心性的洞察,断定乐王鲋只不过说说而已,并不会真正去做,并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而断定能解救他的人最终果然实现了他的预言。如果他看不懂人情世故,轻信乐王鲋的话,那么最终等待他的将会是不可避免的死亡。

二、《范雎说秦王》:交浅不可言深,重要谋断要慎重。

范雎从魏国到达秦国,经历了生死考验,好不容易见到秦昭王,有机会陈述自己治国理政的观点。秦昭王礼贤下士,执礼甚恭,态度谦卑而陈恳,一再请教他有什么可以指教。面对这样一位求贤若渴的君王,终于有机会一展抱负,一般人自然会侃侃而谈,条陈奏对。但他没有,而是一再欲言又止,在观察秦昭王。因为他的治国之策就是要让秦王亲政,抑制宣太后和穰侯的权力,这俩人一个是君王的母亲,一个是舅舅。俗话说疏不间亲,处人骨肉之间,他自己是从魏国来的客卿,跟昭王的交情很浅。唯有确定昭王的真实态度和内心的志向,才可以把自己的真心话告诉他。要不然及时秦昭王不杀他向太后、穰侯明志,听闻消息的太后和穰侯也会想办法弄死他,导致谋略无法施展,才能无从发挥,志向不为人所知,也就没有“远交近攻”战略构想的实施了。他的谨慎,是他品格的一部分,与他在魏国遭受的非人迫害不无关系。

三、《苏秦以连横说秦》:做个靠谱的家庭成员,别期待无限的包容。

苏秦去游说秦王,把别人资助的巨资花光,磨破嘴皮子也没用,落得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境地,灰头土脸回家,被全家人看不起。父母不理他,妻子不停下手里的活跟他说句话,嫂子也不给饥肠辘辘的他做饭。

祁奚请老文言文翻译-祁奚请老翻译

有人说这家人简直太没有人情味儿了,太势力了。其实人情冷暖就是如此,对于一个成年人,家人也不会给予无限度的宽容。如果家里出现一个整天喊着要搞一番大事业,却天天不务正业,只会耍嘴皮子,把钱全部挥霍光的人,放在现代社会也很少有人能接纳。即使他最后成功了,这种成功有很大程度的偶然性,很难复制。所以,好高骛远、不务正业、挥霍无度的人,放在谁家谁也不喜欢。

四、《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福祸相依,钱多也不一定就好。

进士王参元家里失火,家里的积蓄全被烧光,柳宗元却给他写信表示祝贺为什么失火还值得庆祝呢?这里面有着许多人情世故在里面。王参元家里的财富挺多,钱多本来是好事儿,谁都嫌钱财多。但是钱多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来这个人挺有才华,喜欢读读书,能写一首漂亮文章,又擅长小学,更重要的是靠上了进士,但在文坛和政坛都是不瘟不火,没什么发展和进步。就是因为他多金,所以没人敢给他说好话,没人敢公开表扬他,夸赞他,引荐他。一旦如此,就会被别人的唾沫淹死,说你是因为收受了他的好处。这跟当时的世风有关,但也是古往今来的常见现象了吧。所以当一场伤财不伤人的大火来临的时候,柳宗元才觉得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