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民无信不立的翻译_民不信不立的课文翻译

民无信不立的翻译_民不信不立的课文翻译

公民儒学对于先秦儒学,有一个认同和继承的追求。儒学创始者孔子,是个讲究诚信的人。在他看来,信,不仅仅涉及个人信誉,而且关乎国家政治的兴衰成败,人生命运的生死存亡。《论语·颜渊》有一段对话,颇能体现孔子对于“信”的重视程度。其中说道: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国家和民众的信誉,被孔子认作立足的根本。

这段话对于今人仍有启示。环顾全球,从政治国理政者千万,不讲究信誉者实在也是不少。今日出兵他国,明日制裁别人,或认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称某国为疫情病毒泄露国,或突然抽身阿富汗;其所作所为,根本不讲究国家信誉,今日退出这个群组,明日放弃那个条约。这类肆意消费国家信誉的做法,实在令人遗憾乃至愤怒。

现代文明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社会交往和国家关系的契约化。一旦双方协议达成,任何一方都不宜撕毁协议,放弃责任与义务。所以,信誉于今更为重要。一旦国家信誉葬送,许多社会交往和经济和社会活动就无法真正展开。孔子所谓“无信不立”,正切中当今社会生活的命门。

民无信不立的翻译_民不信不立的课文翻译

为什么说“民无信不立”?那是因为,信用或者信誉,是对既往承诺的认同,是对基本原则的坚持,是行事底线的维护。只有坚持信用或者信誉,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国家与国家,合作才可以进行,关系才得以维护,事业才得以持续。讲究信誉,不仅在于寻常时期或顺利过程中,尤其在于困难时期,挫折过程中。无论社会组织、政党国家还是个人,任何人任何机构,都应该自觉继承自身信誉,而不可随意消费信誉,造成失信局面。

公民儒学重视孔子“无信不立”的原则,并力争将之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