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张溥传完整版翻译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张溥传完整版翻译

執玉握冰,◆比喻节操高洁。○清黄图珌《字字金·固穷》:“維有這心如水,守的來好似執玉握冰。”

掌握,◆1.手掌;手中。亦喻控制的範圍。○《列子‧湯問》:“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史記‧淮陰侯列傳》:“且[漢王]不可必,身居[項王]掌握中數矣,[項王]憐而活之。”○[唐][杜甫]《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掌握有權柄,衣馬自肥輕。”○[明][吳承恩]《賀少岩傅公晉秋卿障詞》:“[江][淮]大計,爰歸掌握之間。”○[瞿秋白]《亂彈‧財神的神通》:“[中國]一切窮人的生命都在地主紳士的掌握裏面。”◆2.控制;主持。○《宋書‧恩倖傳序》:“賞罰之要,是謂國權,出內王命,由其掌握。”○[明][劉基]《為杭州鄭善止題蓬萊山圖》詩:“仙人[東王公],掌握天紀弼帝尊。”○[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三:“掌握文衡,靡役不與。”○[孫犁]《白洋淀紀事‧村歌下篇》:“然後就分開小組圍着燈討論,各個代表分頭掌握。”○[劉白羽]《火光在前》第五章:“突然第二船的長鬍子老水手中了子彈倒在戰士的懷裏,船失去了掌握,立刻可怕的傾斜着在急流中亂轉起來。”◆3.謂瞭解、熟習並加以運用。○[李準]《李雙雙小傳‧耕云記》:“人不是神,可是人掌握了科學,比神還厲害。”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三章:“這些辦法是集中了全團人的智慧訂出來的,可是我們有些同志,願意把它挂頭上,而不願意真正地掌握它。”

在握,◆1.猶言在手中。○《宋書‧桂陽王休範傳》:“[王奐]佐[郢],兵權在握。”○[後蜀][歐陽炯]《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曾持象簡累為官,又有蛇珠常在握。”◆2.有把握。如:勝利在握。

運握(运握),◆轉動在手掌中。○[北齊][劉晝]《新論‧類感》:“陽燧在掌而太陽火,方珠運握而少陰水,類感之也。”

盈握,◆滿握。握,指一手所能握持的數量。○[宋][陸游]《秋日焚香讀書戲作》詩:“婆律一銖能敵國,水沉盈握有兼斤。”◆补证条目■满握。握,指一手所能握持的数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夜光之珠,不必出於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於崑崙之山。”

一握,◆1.猶言一把。亦常喻微小或微少。○《易‧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孔穎達]疏:“一握者,小之貌也。自比一握之間,言至小也。”○《淮南子‧原道訓》:“舒之幎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北史‧許惇傳》:“[齊文宣]嘗因酒酣,提[惇]鬚稱美,以刀截之,唯留一握。”○[金][元好問]《銅鞮次村道中》詩:“昂頭天一握,放腳百丈井。”◆2.猶一柄。○[明][郎瑛]《七修類稿‧國事‧徐劉先知》:“持此一握扇,天下橫行走。”◆3.一掌之中。○《列子‧湯問》:“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於一握。”◆4.一把抓住。○[宋][蘇軾]《次韻范景仁留別》:“會當聞公來,倒屣髮一握。”◆5.古代一種算法,布竹籌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角,為“一握”。○《漢書‧律曆志上》:“其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為一握。”○[顏師古]注引[蘇林]曰:“六觚,六角也。”

握篆,◆掌官印。印章皆用篆文,故云。○[明][沈德符]《野獲編‧禁衛‧錦衣官考軍政》:“今忽從南司登大堂晉一品,需次握篆,蓋近日新例。”○[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局詐》:“副將軍某,負貲入都,將圖握篆,苦無階。”

握中,◆手中。○[晉][劉琨]《重贈盧諶》詩:“握中有懸璧,本自[荊山]璆。”○[唐][王昌齡]《贈史昭》詩:“握中何為贈,瑤草已衰散。”

握雲拿霧(握云拿雾),◆見“握霧拏雲”。

握要,◆掌握要領。○《淮南子‧人間訓》:“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洪由義》:“雖然,人苟巨富,凡所欲得欲為者無不能,[洪]可謂握要以圖哉。”

握圖(握图),◆猶握符。謂膺天命而有天下。○[南朝][陳]徐陵《勸進梁元帝表》:“伏惟陛下,出震等於[勛][華],鳴謙同於[旦][奭]。握圖秉鉞,將在御天。玉縢珠衡,先彰元后。”○《舊唐書‧玄宗紀贊》:“[開元]握圖,永鑒前車。”○[明][張居正]《聖壽無疆頌》:“伏惟皇上,躬神聖之資,履沖和之德,握圖受命,廿有八載。”參見“握符”。

握炭流湯(握炭流汤),◆握熾炭,蹈沸湯。喻不畏危難,敢於用命。○《文選‧陸倕<石闕銘>》:“流湯之黨,握炭之徒,守似藩籬,戰同枯朽。”○[李善]注引《六韜》:“[紂]之卒,握炭流湯者十八人。”

握算,◆執算籌以計數。亦指謀劃。○《資治通鑒‧唐德宗建中四年》:“吏執筆握算,入人室廬計其數。”○[胡三省]注引[史炤]曰:“算,所以籌算也。”○[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言事‧算學》:“戶部胥吏,盡[浙]東巨奸,窟穴其間,那移上下,盡出其手,且精於握算,視官長猶木偶。”○[清][黃蛟起]《西神叢語‧許相公》:“是子非握算人,吾當授之經。”○[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將何以生活之。”

握粟,◆見“握粟出卜”。

握素披黃(握素披黄),◆猶言握鉛抱槧。素,白絹,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以校點書籍。○[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握素披黃,吟道詠德,苦辛無益者如日蝕,逸樂名利者如秋荼。”

握守,◆把守。○[陳春生]《庚子惠州起義記》:“聞會黨亦有眾二千五百人,握守距[淡水]約十里之[白良沙]。”○[郭孝成]《廣東光復記》:“遍布兵勇,握守各路口,預備與陸軍開戰。”

握手言歡(握手言欢),◆握手談笑。形容親熱友好。語出《後漢書‧李通傳》:“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八回:“[文]於去年北上,與公握手言歡。”○[巴金]《生之懺悔‧兩個孩子》:“一連打了三天,然後那兩位軍閥因為別人的調解又握手言歡了。”

握手,◆I執手,拉手。古時在離別、會晤或有所囑托時,皆以握手表示親近或信任。○《東觀漢記‧馬援傳》:“[援]素與[述]同鄉里,相善,以為至當握手迎如平生。”○《三國志‧魏志‧曹爽傳》:“[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託以天下。”○[唐][元結]《別王佐卿序》:“在少年時,握手笑別,雖遠不恨。”○[宋][陸游]《齋中雜興》詩之十:“道逢[若耶]叟,握手開蒼顏。”○[清][納蘭性德]《于中好‧送梁汾南還為題小影》詞:“握手西風淚不乾,年來多在別離間。”◆2.今用為見面、分別的禮節,也用來表示慰問或祝賀。[趙大年]《公主的女兒》三:“作揖變成了握手。”◆3.拳屈手指。[漢][焦贛]《易林‧乾之履》:“空拳握手,倒地更起。”◆4.指拳屈手指以掬物。《管子‧弟子職》:“凡拼之道,實水於盤。攘臂袂及肘,堂上則播灑,屋中握手。”○[尹知章]注:“堂上寬,故播散而灑;室中隘,故握手為掬以灑。”◆II古代死者入殮時套在死者手上的殮衣。以布帛縫製,形如直囊。○《儀禮‧士喪禮》:“握手,用玄,纁裏,長尺二寸,廣五寸,牢中旁寸,著組繫。”○[賈公彥]疏:“名此衣為握,以其在手故言握手,不謂以手握之為握手。”

握蛇騎虎(握蛇骑虎),◆[北魏][高祖]崩於行宮,[彭城王][元勰]等為防不測,密不訃聞,詔徵[世宗]會駕。靈柩至[魯陽],乃發喪行服。時[咸陽王][禧]疑[勰]有異謀,停在[魯陽郡]外,久之乃入。謂[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險至極。”○[元勰]恨之,曰:“兄識高年長,故知有夷險;[彥和]([元勰]的字)握蛇騎虎,不覺艱難。”見《魏書‧彭城王勰傳》。後以“握蛇騎虎”喻身處險境。○[宋][劉克莊]《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詞:“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

握蛇,◆見“握靈蛇之珠”。

握拳透爪,◆《晉書‧卞壼傳》:“[卞壼]拒[蘇峻],父子戰死。其後盜發[壼]墓,屍僵,鬢髮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穿達手背。”後以“握拳透爪”形容憤怒到極點。○[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同甫]《水調歌頭》:‘[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精警奇肆,幾於握拳透爪,可作中興露布讀。”亦謂誓死抵抗。○[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婁芳華》:“行路郎君冒昧乃爾,其欺我雙鬟雛稚,不能握拳透爪,徒為嚼齒穿齦邪?”亦作“握拳透掌”。○[宋][蘇軾]《東坡題跋‧偶書》:“[張睢陽]生猶罵賊,嚼齒穿齦;[顏平原]死不忘君,握拳透掌。”◆补证条目■○《晋书·卞壸传》:“卞壼拒蘇峻,父子戰死。其後盜發壼墓,尸僵,鬢髮蒼白,面如生,兩手悉拳,爪甲穿達手背。”■后以“握拳透爪”形容愤怒到极点。○明张岱《祭伯凝八弟文》:“常遭横逆,心負不平。握拳透爪,嚼齒穿齦。”

握拳透掌,◆見“握拳透爪”。

握拳,◆手指向掌心彎曲成拳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齊孝昭帝]侍[婁太后]疾,容色憔悴,服膳減損。○[徐之才]為灸兩穴,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滿手。”

握奇,◆軍陣名。古謂陣數有九,四正四奇為八陣,餘奇為握奇,乃中心奇零者,大將握之,以應赴八陣之急處。○[明][歸有光]《賀戚總戎平倭序》:“方求貙劉之禮,尋古握奇八陣之法。”○[清][錢謙益]《鄭大將軍生日》詩:“河鼓光芒朝北斗,握奇壁壘鎮南溟。”參閱《握奇經》。

握命,◆猶得志。○[晉][張華]《博物志》卷一:“百川沸騰,山冢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小人握命,君子陵遲。”

握靈蛇之珠(握灵蛇之珠),◆相傳古時[隋侯]見一大蛇傷斷,即以藥敷之。後蛇從[江]中銜出一大珠報之。因稱其珠曰[隋]珠或蛇珠。見《淮南子‧覽冥訓》“[隋侯]之珠”[漢][高誘]注。後以“握靈蛇之珠”喻具有非凡的才華。○[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亦省稱“握蛇”。○《舊唐書‧文苑傳序》:“爰及我朝,援生賢俊,[文皇帝]解戎衣而開學校,飾賁帛而禮儒生,門羅吐鳳之才,人擅握蛇之價。”◆补证条目■相传古时隋侯见一大蛇伤断,即以药敷之。后蛇从江中衔出一大珠报之。因称其珠曰隋珠或蛇珠。见《淮南子·览冥训》“隋侯之珠”汉高诱注。后以“握靈蛇之珠”喻具有非凡的才华。○明刘洪谟《苏原先生吉斋漫录序》:“至如割裂《伽》《嚴》,濫觴《莊》《老》,俎豆管韓,祧祫秦漢,嘵嘵焉騁一家之説,自謂抱荆山之玉,握靈蛇之珠。”○清黄宗羲《寿李杲堂五十序》:“而當日所爲之文章,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抱荆山之玉者,竟不異蟲讙鳥聒,過耳已泯。”

握兩手汗(握两手汗),◆因驚駭而兩手出汗。猶言捏兩把汗。○《元史‧趙璧傳》:“[憲宗]即位,召[璧]問曰:‘天下如何而治?’對曰:‘請先誅近侍之尤不善者。’[憲宗]不悅,[璧]退,[世祖]曰:‘秀才,汝渾身都是膽耶?吾亦為汝握兩手汗也。’”

握曆,◆谓帝王掌握历运而有天下。○《魏书·肃宗孝明帝纪》:“皇家握曆受圖,年將二百,祖宗累聖,社稷載安。”○《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勳馭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曆,持衡擁璇。”

握蘭(握兰),◆1.[漢][應劭]《漢官儀》卷上:“﹝尚書郎﹞握蘭含香,趨走丹墀奏事。”蘭,香草。後以“握蘭”指皇帝左右處理政務的近臣。○《隋書‧百官志上》:“自禮闈陵替,歷茲永久,郎署備員,無取職事。糠秕文案,貴尚虛閑,空有趨墀之名,了無握蘭之實。”○[唐][楊炯]《常州刺史伯父東平楊公墓志銘》:“入踐郎官,含香握蘭。”○[宋][王禹偁]《贈禮部宋員外閣老》詩:“堪笑白頭[王小諫],握蘭猶未得相親。”◆2.古時握蘭以贈別。○《文選‧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詩》:“握蘭勤徒結,折麻心莫展。”○[李善]注:“[靈運]《南樓中望所知遲客詩》曰‘瑤華未堪折,蘭苕已屢擿,路阻莫贈問,云何慰離析?’然握蘭擿苕,咸以相贈問也。”◆3.喻孝養父母。○[唐][劉禹錫]《送太常蕭博士棄官歸養赴東都》詩:“侍膳曾調鼎,循陔更握蘭。”參見“蘭陔”。

握君,◆如意的別名。○[宋][陶穀]《清异錄‧握君》:“僧[繼顒]住[五臺山],手執香如意,紫檀鏤成,芬馨滿室。○[繼元]時在潛邸,以金易致。每接僧,則頂帽,具三衣,假比丘,秉此揮談,名為握君。”

握鏡(握镜),◆1.執持明鏡。喻帝王受天命,懷明道。○《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蓋聖人握金鏡,闡風烈。龍驩蠖屈,從道汙隆。”○[李善]注:“《春秋孔錄法》曰:‘有人卯金刀,握天鏡。’《雒書》曰:‘[秦]失金鏡。’[鄭玄]曰:‘金鏡,喻明道也。’”[南朝][梁元帝]《玄覽賦》:“惟天惟大,惟[堯]則之。惟地惟厚,惟王國之。粵我皇之握鏡,實乃神而乃聖。”○[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龍華寺》:“[魏]籙仰天,玄符握鏡。璽運會昌,龍圖受命。”○[唐][張說]《文舞》詩:“三宗握鏡,六合渙然。帝承其祀,率禮罔愆。”◆2.泛指手握鏡子。○[唐][張九齡]《和秋夜望月憶韓席等諸侍郎》:“握鏡慚先照,持衡愧後行。”

握節(握节),◆持守符節。謂不辱君命。○《左傳‧文公八年》:“司馬握節以死,故書以官。”○[唐][杜甫]《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詩:“燃臍[郿塢]敗,握節[漢]臣回。”○[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其有[桀]犬,嬰此湯羅,銜鬚義憤,終乎握節,各徇所奉,咸有可嘉。”

握椒,◆《詩‧陳風‧東門之枌》:“視爾如荍,貽我握椒。”○[鄭玄]箋:“女乃遺我一握之椒,交情好也。”後以指男女間持贈表示愛情的禮物。○《藝文類聚》卷七九引[漢][陳琳]《神女賦》:“申握椒以貽予,請同宴乎奧房。”

握機(握机),◆1.掌握天下的權柄。○《後漢書‧祭祀志上》:“昔在[帝堯],聰明密微,讓與[舜]庶,後裔握機。”○《文選‧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我大[齊]之握機創歷,誕命建家,接禮貳宮,考庸太室。”○[呂延濟]注:“握機,執天下之柄也。”◆2.同“握奇”。○[唐][李靖]《李衛公問對》卷上:“是故握機、握奇,本無二法。”

握河,◆《初學記》卷九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堯]率諸侯群臣,沉璧於[河],受圖書,今《尚書中候握河紀》之篇是也。”後以“握河”指帝王祭祀河神。○[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方握[河]沈璧,封山紀石,邁三五而不追,踐八九之遙跡。”

握管,◆執筆。謂書寫或作文。○[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伊昔齠齔,實愛斯文,援紙握管,會性通神。”○[唐][袁郊]《甘澤謠‧許雲封》:“[季公]握管,醉書某胸前。”○《明史‧張溥傳》:“[溥]幼嗜學,所讀書必手鈔……右手握管處,指掌皆成繭。”○[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五:“文人握管,誠不宜專恃稗販,致蹈獺祭雉竄之譏。”

握固,◆屈指成拳。○《老子》:“骨弱筋柔而握固。”○[魏源]正義:“握固,謂以四指握拇指也。”○[宋][蘇軾]《龍虎鉛汞論》:“人能正坐瞑目,調息握固,心定息微,則徐閉之。”○《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牛黃清心丸》:“牛黃清心實中藏,痰壅神昏不語言,口眼喎斜形氣盛,兩手握固緊牙關。”

握符,◆謂即帝位。符,指帝王受命於天的符命。語本[漢][班固]《東都賦》:“聖皇乃握乾符,闡坤珍,披皇圖,稽帝文。”○《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蕭][曹]扶翼[漢祖],滅[秦][項]以寧亂。○[魏氏]乘時於前,皇[齊]握符於後。”○[李善]注引《孝經鉤命決》:“帝受命,握符出也。”○[明][劉基]《送陳庭學之成都衛照磨任》詩:“聖皇握符御宸極,煙塵不起鯨波息。”○[明][張居正]《賀元旦表》:“恭惟皇上握符,應運紹基。”

握風捕影(握风捕影),◆猶言捕風捉影。○[漢][牟融]《理惑論》卷一:“神仙之書,聽之則洋洋盈耳,求其效,猶握風而捕影,是以大道之所不取。”

握髮殿(握发殿),◆[五代][吳越][錢氏]的宮殿名。○[宋][莊季裕]《雞肋編》卷中:“車駕駐蹕[臨安],以府廨為行宮。○[紹興]四年,大饗明堂,更修射殿以為饗所,其基即[錢氏]時[握髮殿]。○[吳]人語訛乃云‘惡發殿’,謂[錢王]怒即升此殿也。”

握髮(握发),◆見“握髮吐哺”。

握遞(握递),◆兩手屈拱而不能伸直的殘疾。○《管子‧入國》:“聾盲、喑啞、跛躄、偏枯、握遞,不耐自生者,上收而養之疾官而衣食之。”○[尹知章]注:“遞,著也。謂兩手相拱著而不申偏者,謂之握遞。”

握刀紋(握刀纹),◆掌紋的一種。相術謂主凶惡,好殺。○[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摺:“臉上生那歹鬥毛,手內有那握刀紋。”○[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一摺:“若是殺人處,不教別人去,則教[李順]去。哥也,偏怎生我手裏有握刀紋?”

握柄,◆掌權。○[明][沈德符]《野獲編‧禁衛‧世錦衣掌衛印》:“祖制不欲清流握柄,意深遠矣。”

握別(握别),◆執手相別。○[清][凌廷堪]《齊天樂》詞:“回思[胊]上握別,片帆初掛後,驪唱何遽?”[蘇曼殊]《致劉三書》:“閱數月東行,又無握別之緣,及今未聞動定,少病少惱不?”[魯迅]《書信集‧致增田涉》:“握別以來,感到寂寞。”◆补证条目■执手相别。○《唐代墓志汇编·唐故左领军卫仓曹参军李府君墓志铭》:“臨終神守不虧,親故握别,即開元廿六年正月十九日,實東都殖業里中。”

吐握,◆吐哺握髮。○[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昔[周公]躬吐握之勞,故有圄空之降。”○[唐][范攄]《雲溪友議》卷五:“故行流極之刑,成吐握之美,乃帝子之股肱,萬方之軌度也。”○[金][王若虛]《<史記辨惑>三》:“至于[成王]剪葉以封[唐叔],[周公]吐握以待士……皆委巷之談。”○[清][湯右曾]《上玉峰徐公》詩:“每看元老虛懷處,吐握風流一旦親。”參見“吐哺握髮”。

吐食握髮(吐食握发),◆同“吐哺握髮”。◆[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雖筆不集札,菽麥不辨,為之倒屣,吐食握髮。”

提握,◆1.執持。○[唐][裴夷直]《觀淬龍泉劍》詩:“擊磨如不倦,提握願長從。”○[唐][雍裕之]《題蒲葵扇》詩:“羨爾逢提握,知名自[謝公]。”◆2.執手,攜手。○[唐][高適]《答侯少府》詩:“提握每終日,相思猶比鄰。”

明史张溥传原文及翻译-张溥传完整版翻译

司握,◆掌握。○《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伸論民族、民權、社會三主義异同再答來書論(新世紀)發刊之趣意》:“今之主民族主義者,其目的也,惟漢人始能握政權,全國之行政機關,皆由其司握。”

三握髮(三握发),◆《史記‧魯周公世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後以“三握髮”喻禮賢下士,悉心招攬人才。○[唐][邵謁]《論政》詩:“賢哉三握髮,為有天下憂。”

三吐三握,◆《史記‧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後以“三吐三握”為求賢殷切之典。○[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七》:“[周公]流言東征,《詩》不頌其多才多藝之敏,三吐三握之周。”

柔握,◆柔美的手。多稱女子。○[晉][陶潛]《閑情賦》:“願在竹而為扇,含淒飆於柔握。”○[唐][陸龜蒙]《秋熱》詩:“自昔秋捐扇,今來意未衰。殷勤付柔握,淅瀝待清吹。”○[宋][陸游]《沁園春》詞之二:“憶盈盈倩笑,纖纖柔握,玉香花語,雪暖酥凝。”

拳握,◆像握着的拳頭大小。喻體積小。○[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其外人所見者,拳握之內,或吐異香;胸臆之間,乍表金色。”○[宋][陳師道]《幼嶺》詩:“誰言拳握間,意作萬牛重。”○[宋][陸游]《嘉陽官舍奇石》詩:“散落支床壓酒槽,大或專車小拳握。”

朴握,◆亦作“朴渥”。◆兔子跳躍貌。借指兔子。○[宋][蘇軾]《游徑山》詩:“寒窗暖足來朴握,夜缽咒水降蜿蜒。”○[宋][范成大]《復自姑蘇過宛陵至鄧步出陸》詩:“飲溪有跡於菟過,掠草如飛朴渥翻。”○《剪燈餘話‧聽經猿記》:“師方鼾睡,朴握暖足,伊尼衛床。”

撲握(扑握),◆1.腳毛叢生貌。○[宋][梅堯臣]《和永叔內翰戲答》:“固勝兔子固勝鶴,四蹄撲握長啄啄。”◆2.兔的代稱。○[宋][陸游]《贈湖上父老十八韻》:“已遣買撲握,亦可致噞喁。”參見“撲朔”。

領握(领握),◆領會並掌握。○[晉][王該]《日燭》:“今則[支子]特秀,領握玄標,大業沖粹,神風清肅。”

兩握(两握),◆指雙拳。○[宋][陸游]《度筰》詩:“汗沾兩握色如菜,數乘此險私自怪。”

角握,◆《禮記‧王制》:“宗廟之牛,角握。”○[鄭玄]注:“握謂長不出膚。”○[孔穎達]疏:“《公羊傳》曰:‘膚寸而合。’[鄭]注《投壺禮》云:‘四指曰扶,扶則膚也。’”古人並四指以量牛角長短。後以“角握”指小牛。○[唐][張說]《開元樂章‧迎俎雍和之樂》:“角握之牲,色純之騂。”

懷黃握白(怀黄握白),◆謂攜帶着錢財。黃,指黃金;白,指白銀。○[晉][葛洪]《抱樸子‧勖學》:“於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穫矣。”

持握,◆執持。○[宋][梅堯臣]《湯珙秘校遺沉水管筆一枝》詩:“沉香細榦天通中,束毫為呼[諸葛]翁;久從海上厭持握,乞與[阮籍]書途窮。”

持籌握算(持筹握算),◆計算;精打細算。○[清][蒲松齡]《聊齋志异‧雲蘿公主》:“婦持籌握算,日致豐盈,[可棄]仰成而已。”○[清][昭槤]《嘯亭雜錄‧權臣奢儉》:“至於[和相]則賦性吝嗇,出入金銀,無不持籌握算,親為稱兌。”○[梁啟超]《滅國新法論》:“夫開鐵路,為興利也,事關求利,勢不可不持籌握算,計及錙銖。”◆补证条目■计算;精打细算。○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一面持筹握算,一面诵诗读书,数代以后,就雅起来。”

部握,◆統管,掌握。○[前蜀][杜光庭]《刁子趙太尉陽平化醮詞》:“總領戎伍,慚無[韓][白]之功;部握魚符,愧乏[龔][黃]之政。”

抱玉握珠,◆比喻滿腹經綸,富有才學。語出[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當此之時,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再生緣》第十一回:“抱玉握珠真博學,經天緯地實奇英。”參見“抱璞”、“握靈蛇之珠-握靈蛇之珠”。

把握,◆1.指一把所握之大小長短。○《國語‧楚語下》:“郊禘不過繭栗,烝嘗不過把握。”○[韋昭]注:“把握,長不出把。”按,指祭祀用的牛的角。○[漢][晁錯]《論貴粟疏》:“其為物輕微易藏,在於把握。”○《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今子執分寸而罔億度,處把握而卻寥廓。”○[呂向]注:“把握,言把握之狹也。”◆2.掌握;執持。○《淮南子‧原道訓》:“行而不可得窮極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唐][柳宗元]《貞符》:“運臂率指,屈伸把握,莫不統率。”○[明][高攀龍]《講義‧君子修己以敬章》:“不知聖人把握宇宙樞紐,萬化都在於此,人也以此去安百姓也。”○[侯外廬]《坎坷的歷程》:“[周恩來]同志通過參加讀書會,把握我們每個人的研究方向和思想脈搏,從而能夠及時地給我們作一些原則性的指導。”◆3.手相攜握。○《子華子‧神氣》:“今世之人,其平居把握,附耳咕咕,相為然約而自保,其固曾膠漆之不如也。”○[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玉公子》:“公子以為然,蚤起,肅衣冠,踵門請謁,刺甫投,[韋]即趨出,把握甚懽。”○[冰心]《我們太太的客廳》:“我們的太太微微的一笑,抽出手來,又和後面一位文學教授把握。”◆4.成功的根據或信心。○[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下‧格局》:“開首筆機飛舞,墨勢淋灕,有自由自得之妙。則把握在手,破竹之勢已成。”○[鄭觀應]《盛世危言‧商務》:“商務一端,必須統籌全局,果有把握而後可行。”○[魏巍]《冬天和春天》:“在指揮上,我一次比一次覺得更有把握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