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心经最佳翻译-心经翻译的最好的版本

心经最佳翻译-心经翻译的最好的版本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却诠理最深奥微妙的经典,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极大。

弘一法师评价说:“《心经》虽仅二百余字,但摄全部佛法。”

那么,《心经》到底有多厉害?又厉害在哪里呢?

《心经》不一定是玄奘所译

公众普遍认为,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通行译本,是玄奘法师翻译的。

其实不然。

根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法师在四川时,曾于路上看到一个病人,满身生疮,污臭难闻,衣服也穿得非常破烂,玄奘法师心生怜悯,就把他带到寺里,给他请医生治病,又给衣服和饮食,对病人多方照顾。

这个病人深感法师救护之恩,就传授他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玄奘法师得到《心经》后,心里感到十分欢喜,就发心修持这卷经书。

同样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玄奘法师抵达一个叫莫贺延碛的地方时,800余里都是沙漠戈壁,上无飞鸟,下无走兽,腹无水草,而且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恶鬼”围绕前后。

玄奘大师就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但是就算念了观音的名号,这些“恶鬼”还没有完全散去,于是玄奘大师又高声的念诵《心经》。一念《心经》,这些“恶鬼”都散去了。

后来,玄奘法师在西行旅途之中,遇到种种厄难,或粮食短缺,或路遇劫匪,有时候甚至生死存亡之际,多次靠持诵《心经》得到灵应,转危为安。

可是当玄奘法师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印度后,却发现在印度并没有这部《心经》的梵文原版。

而现存的《心经》的梵文版,则是后来由玄奘法师或者他委托印度僧人根据中文版《心经》翻译过去的。

那么《心经》是伪经吗?它是从何而来呢?

据学者们考证,《心经》最为公认的出处是来自于鸠摩罗什翻译的《大品般若经》,是由鸠摩罗什从《大品般若经》第二品中摘录并浓缩所得。

南怀瑾老师说:“《多经》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浓缩精要,至于般若法门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则是中译习诵的二百六十个字的《心经》”。

不管《心经》是否由玄奘法师所译,这部流传一千多年的经典都与玄奘有非常殊胜的渊源。

心经最佳翻译-心经翻译的最好的版本  第1张

《心经》说什么

《心经》主要说了有四项内容:

一、大智慧。《心经》之所以重要,正经中所说的“般若”精义,将佛教的理论核心揭示无遗,告诉一切众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脱的法门,究竟圆满。

“般若”在汉语中没有能够准确对应的词汇,可以方便地译为“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于世间的普通智慧。

般若妙智慧是我们自性中本自具足的一种无漏慧,完全由真心流露出来,指导人们离苦得乐,超越生死,同登彼岸。

二、破执著。破除执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碍,突破生命的局限性,要我们彻底地把我执、法执破除干净,连破除干净的这种意念也不要存在。

《心经》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破除执著。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

三、到彼岸。破除了执著,所显示的无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为“无智亦无得。”

此岸并非与彼岸有八万四千里之遥!此岸在当下一念,彼岸还是在当下一念。一念顿悟,众生即佛。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破除了一切执著,能够到彼岸,就得大自在。

我们人生有种种局限,种种追求和执著,因而有烦恼、痛苦,不得自在。

《心经》告诉我们只要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能“度一切苦厄”,就能“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获得大自在、大解脱。

心经最佳翻译-心经翻译的最好的版本  第2张

《心经》启迪

《心经》对人生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点:使人看破世事;放下则心无挂碍。

《心经》启示我们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无论是亲眷、财色,名利,地位等各种身外之物,最后都是虚幻不实的,我们不能执着于假有,而舍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这一点后,才能够去掉参透世事的苦空无常,从而放下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执着。

“看破”是真学问,“放下”是真功夫。

放下,不是说要生出离心,放弃现实的事。

家庭、事业、友情、爱情、亲情等等,并不需要放下。需要做的是把贪欲放下、愤恨放下、和妄想放下。

什么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当你再次面对你过往的难堪、你憎恨恼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动念,坦然面对,一笑了之。

即便别人在你面前,复述你过往种种不幸时,你仿佛是在听别人的故事,心里一丝涟漪都没有了。放下,莫过如此。

共勉。愿转发分享,共同弘扬中华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