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六种描写方法的作用_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六种描写方法的作用_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1、两种语言类型:口语和书面语

2、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3、三种感情色彩:

* 褒义:形容好的,如“顽强”。

* 贬义: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 中性:形容不好不坏,如“环视”、“桌子”

4、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一般分六种

* 主语:主谓语陈述的对象。

*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 宾语:是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

*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的“是定语的标志词。

*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地“是状语的标志词

* 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得“是补语的标志词。

5、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 主语:”==“划在主语下面。

* 谓语:”─“划在谓语下面。

* 宾语:”~~“划在宾语下面。

* 定语:”()“用在定语前后。

* 状语:”[ ]“用在状语前后。

* 补语:”<>“用在补语前后。

6、四种文学体裁:

* 小说

* 诗歌: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两种。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 古体诗:楚辞体和乐府。

* 近体诗:分为①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③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 曲:双称词余、乐府。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 戏剧

* 散文

7、句子的四种用途:

* 陈述句:用来陈述事情的句子,陈述语调。句未用句号表示。分为肯定陈述句和否定陈述句。

*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疑问语调。句未用问号表示。

* 祈使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祈使语调,语气强烈用感叹号表示。语气缓和的用句号。表请求时句未也可以用问号表示。分为要求、禁止、请求三类。

* 感叹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感叹语调,句未用感叹号。

8、文章写作的表达方式:

* 记叙: 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 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 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 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 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9、理解词语

* 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解释。

如:“疾驰”,“疾”是“飞快”的意思,“驰”是“奔跑”的意思,所以“疾驰”就是“飞快地奔跑”的意思。

* 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如:“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 联系上下文来解释。

如:《养花》一文,从“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10、表现手法:

* 对比:……和……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的……特点。

* 伏笔、铺垫:对将要出现的……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 前后照应(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主题更加鲜明。

* 烘托、渲染: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 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 前后呼应:……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 欲扬先抑:欲褒先贬来否认,批评目的是赞扬,先抑后扬妙笔生。

* 借物喻人:

* 借景抒情:

* 联想(散文):

* 想象(散文):

* 象征(散文):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 衬托(正衬、反衬):

* 直接(间接)描写

11、常用的八种修辞手法:

* 比喻: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等,也可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

* 拟人:把物当人写,使物像人一样。

* 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

* 排比:把意思相联、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大体相等、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 设问:自问知答。如: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 反问:无疑而问,问而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如:毒刑拷打算的了什么?(疑问句:提出问题。如:今天你去图书馆看书吗?)

* 对偶:

* 引用:

12、记叙文六要素及作用:(写事)

* 时间:以……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13、记叙三种顺序:

* 顺叙:

* 倒叙: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写法,设置悬念,引人深思。

* 插叙:……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 补叙:属于插叙的一种。

14、叙述方式:

* 概括叙述:

* 细节描写:

15、记叙线索:

* 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 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6、描写事物的角度:正面描写、反面描写

17、六种人物描写方法:

作用:表现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

* 语言描写:主要作用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答题格式:……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展示了……内心世界。表现了……。

* 动作描写: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答题格式:运用……的词语,生动、准确的刻画了……。

* 心理描写: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答题格式:……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 神态描写: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答题格式:……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 外貌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答题格式: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 细节描写:

1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19、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

* 作用答题格式

1)……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4)烘托出了……的气氛,表达一种……的思想感情。

20、描写景物的方法:

*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

* 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 移步换景

21、景物描写的作用:

* 渲染气氛:

* 烘托人物心情:

* 推动情节发展:

* 表现人物品质:

* 衬托中心思想

22、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等)

23、说明顺序:

*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6种:1)一般--个别。2)现象--本质。3)原因--结果。4)概括--具体。5)部分--整体。6)主要--次要。

24、两种说明语言:平实与生动

25、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26、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事物说明文

27、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引用、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28、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9、两种论据:事实、道理论据

30、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称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1、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32、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33、结构形式: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用并列式、递进式)

3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5、小说三要素

* 人物形角: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 故事情节:

1)开端: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2)发展:刻画人物、反应性格。

3)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4)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 具体环境: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36、句式变换:

* “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时可这样思考:什么“把”什么怎么样了;什么“被”什么怎么样了。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如:我打死了一只老鼠。应改为:我把一只老鼠打死了。不能改为:一只老鼠把我打死了。

* 转述:

把一句话通过你的口转告给别人。改写时注意人称的变化,要去掉冒号、引号,根据句意及通顺与否可对个别文字作适当改动,但不能改变句意。如:王老师对小明说:“我下去买水,你在这里好好练习。”改为转述句:王老师对小明说,他下去买水,叫小明在那里好好练习。

* 陈述句和反问句:

转换特点:陈述句 反问句 (肯定)……(否定)(否定)……(肯定)如: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应改为:马跑得越快,难道不是离越国就越远了吗?

* 肯定句和否定句:

如:(“肯定句”改为“否定句”)街上的人很多。应改为:街上的人真不少。将肯定句改为否定句,一定要在句子中加“不”、“没有”等词,然后将“不”、“没有”等词后面的词换成反义词。

37、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引领下文、总结上文

* 文未: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8、修辞手法的应用:

①、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 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 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的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的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 感。

③、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 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④、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⑤、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⑥、 ”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某种品 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 比喻: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拟人:生动形象。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特点)。

*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突出了+对象+特点。

*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借代:用……代……。使被替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39、标点符号的作用

1、——(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 表注释

* 表插说

* 表示声音中断、延续

* 表话题转移

* 表意思递进

2、”“(引号)的五种用法:

* 表引用

* 表特定称谓

* 表讽刺或否定

* 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 表特殊含义

40、六种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不完整,不明确。

*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的怪,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的前面加上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在花草树木后面加上发芽了。

答案: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 例3: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答案: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

*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士匪吗,还要勾结,这种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六种描写方法的作用_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 例2:小明兴奋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种题又是 ”披着羊皮的狼”题。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那多难看呀,我们要变成可爱的小天天使。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 例3: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解析:“缺乏”使用不当,应改为“缺少”。

3)搭配不当。

* 例: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解析:“穿”与“帽子”搭配不当,

答案: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4)重复啰嗦。

* 例: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解析:这里“成绩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就可以。

5)前后矛盾。

* 例: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解析:“一片金黄”和“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6)语序混乱。

* 例: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答案:我对打乒乓球很感兴趣。

7)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 例:他在霞光中读看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解析:“霞光”稍纵即逝,持续两个小时是不符合现实的,应把“霞光”改为“阳光”。

41、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解题步骤

①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②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③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④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

1)、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了来的,有的也许写的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①、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②、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③、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认证方法证明了(认证了)+论点。或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2)、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中心句。

①、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格式: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写事的,格式: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的,主要赞美美景的美丽可爱;格式: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写物的,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也有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以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就是借物喻理。

⑤、写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⑥、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的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⑦、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些,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已的语言表达出来。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一般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⑴、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①设置悬念(小说):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格式:……,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②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分析开头所有景物的特色。格式:……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⑵、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

⑶、文未:

①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

②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③前后照应(议论文、记叙文、小说):在文章开关、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格式:……与……相到照应,表现了……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方法一: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

方法二: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伤保持通顺。

方法三: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

6)、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已与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7)、选择恰当的字词

①、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②、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8)、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①、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②、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9)、文章的写作顺序

①、时间先后顺序。

②、地点变换顺序。

③、按先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顺序。

10)、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八种复句类型)

①、并列:句子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一面……一面……、……一会儿……一会儿……、既……又……

②、递进: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仅……而且……、……不但……还……、……连……也……

③、选择: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需要从中选择一件。常用关联词语有:……不是……就是……、……或者……或者……、宁可……也不……、与其……不如……

④、转折:前一个分句说了一个意思,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来,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的意思和个分句完全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尽管……可是……、虽然……但是……、……支……、……然而……

⑤、假设:句子前面一部分介绍一种假设情况,后面一部分是假设的情况实现后要产生的结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⑥、条件:句子前面提出条件,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公产后的后果。常用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也……

⑦、因果:句子的前一部分表示原因或结果,后一部分表示结果或原因。常用关联词语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⑧、承接:

11)、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的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的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③、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④、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⑤、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⑥、 ”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某种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 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加语言色彩。答题格式: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生动形象。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特点)。

*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答题格式: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突出了+对象+特点。

*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借代:用……代……。使被替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12)、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吗?为什么?

*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 注意有些句子是可以换的。

42、说明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要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有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生动和平实两种。

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 列数字: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 打比方:和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生动形象说明了事物的某种特征。

* 作比较:跟修辞中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 分类别:可以将复杂的事情说清楚。

43、扩句和缩句

①、扩句: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再在主干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词。扩写后的句子比原句的意思更具体、充实,但主要意思不变。

如:小明去看电影。扩写为:小明(穿着一件衣服,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不能扩写为:小明和妹妹高高兴兴地去新华电影院看电影。

②、缩句:首选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什么、怎么样“两部分。然后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干词,再去掉修饰性的词语,把主干词连成完整的句子,但要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

如: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应缩写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不能缩为:曹操听到呐喊声。

44、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要从景、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作答。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准确概括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例: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答:此诗描绘了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