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不可名状的意思解释并造句(不可理喻的意思解释)

不可名状的意思解释并造句(不可理喻的意思解释)

拔葵去織(拔葵去织),◆《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云:‘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後以“拔葵去織”為居官不與民爭利的典故。○[晉][葛洪]《抱樸子‧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織。”○《宋書‧謝莊傳》:“臣愚謂大臣在祿位者,尤不宜與民爭利,不審可得在此詔不?拔葵去織,實宜深弘。”○[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長孫儉神道碑》:“拔園葵而去織婦,無三惑而絕四知。”○《新唐書‧蘇良嗣傳》:“[公儀休]一諸侯相,拔葵去織,未聞天子賣果蔬與人爭利。”亦省作“拔葵”。○《南史‧范泰傳》:“王者不言有無,諸侯不說多少,食祿之家不與百姓爭利,故拔葵所以明政。”○[宋][蘇軾]《和陽行先》:“拔葵終相[魯],辟穀會封[留]。”

蠶織(蚕织),◆蠶桑和紡織。○《詩‧大雅‧瞻卬》:“婦無公事,休其蠶織。”○[毛]傳:“休,息也。婦人無與外政,雖王后猶以蠶織為事。”○[晉][葛洪]《抱樸子‧吳失》:“以毀譽為蠶織,以威福代稼穡。”○[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細君知蠶織,稚子已能餉。”○[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蠶織是婦人應盡的公事,我們從下邊的幾首詩看來便可以明白。”

不可名状的意思解释并造句(不可理喻的意思解释)

纏織(缠织),◆1.纏縛編織。○[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八‧履考》:“《青州雜記》曰:‘桃花有一種,盛開時,垂絲二三尺者,采之煉以松脂,遞相纏織成履,寄都下,人皆不辨何物。’”◆2.猶纏綿。病久不愈。○《陳書‧後主紀》:“哀惸切慮,疹恙纏織。”

促織(促织),◆蟋蟀的別名。○《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唐][杜甫]《促織》詩:“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元][薛昂夫]《甘草子》曲:“促織兒啾啾添瀟灑,[陶淵明]歡樂煞。”○[清][蒲松齡]《聊齋志异‧促織》:“[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翠織成(翠织成),◆指綠色的絲織品。○[唐][杜甫]《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客從西北來,遺我翠織成。”○[宋][楊萬里]《三月三日上忠襄墳因之行散得十絕句》之二:“草藉輪蹄翠織成,花圍巷陌錦幃屏。”

雕文織綵(雕文织彩),◆比喻詞藻華麗。○[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下:“[孝武]詩,雕文織綵,過為精密,為二藩希慕,見稱輕巧矣。”

東織(东织),◆[秦][漢]時掌管織造的少府屬官之一。○《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有六丞。屬官有……東織、西織。”

鬥促織(斗促织),◆鬥蟋蟀。○[明][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是月始鬥促織,壯夫士人亦為之。鬥有場,場有主者,其養之又有師,鬥盆筩罐,無家不貯也。”○[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一》:“[三吳]有鬥促織之戲,然極無謂。”

斷織(断织),◆1.相傳[孟軻]少時,廢學歸家,[孟母]方績,因引刀斷其機織,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軻]因勤學自奮,師事[子思],遂成大儒。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後遂用為母親督子勤學的典故。○[唐][駱賓王]《上兗州張司馬啟》:“加以承斷織之慈訓,得銳志於書林;奉過庭之嚴規,遂容情於義圃。”◆2.為妻勸夫勤學之典。見《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東漢][樂羊子]遠出求學,以久行懷思,一年即歸,妻引刀趨機曰:“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幡織(幡织),◆見“幡幟”。

縫織(缝织),◆縫紉編織。○[謝覺哉]《唱的喜歡,聽的奮起》:“在癱瘓同志宿舍裏,有躺着看書的,躺着修理車子的,躺着安裝礦石收音機的,躺着縫織的。”

耕織(耕织),◆耕種紡織。猶言農桑。○《管子‧幼官》:“三會諸侯,令曰:‘田租百取五,市賦百取二,關賦百取一,毋乏耕織之器。’”[漢][賈誼]《新書‧過秦論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後漢書‧逸民傳‧梁鴻》:“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織為業。”○[清][方文]《述哀》詩:“方技知卜醫,可以代耕織。”

耕織圖(耕织图),◆描繪封建時代水稻耕種和絲麻紡織生產過程的圖畫。○[清][康熙]曾命[焦秉貞]繪《耕織圖》。○[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焦秉貞]所作《耕圖》、《織圖》,曾雕板印行。

橫織(横织),◆縱橫交織。○[康有為]《大同書》辛部第二章:“大同之世,鐵道橫織於地面,汽球飛舞於天空。”

徽織(徽织),◆《管子‧事語》:“農夫寒耕暑耘,力歸於上,女勤於緝績徽織,功歸於府者,非怨民心傷民意也。”○[王念孫]《讀書雜志‧管子十》:“徽織即徽識。○《周官‧司常》注曰:‘徽識,旌旗之細也。’識或作織。”○《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漢][鄭玄]箋:“織,徽織也;鳥章,鳥隼之文章。將帥以下衣皆著焉。”○[馬瑞辰]通釋:“按《周官‧司常》[賈]疏兩引《詩》皆作‘識文鳥章’。‘識’為正字,今作‘織’者,假借字,或通作‘幟’。”

迴文織錦(回文织锦),◆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凡八百四十字。”後以“迴文織錦”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摺:“只為你彩筆題詩,迴文織錦,送得人臥枕着床,忘餐廢寢。”

機織(机织),◆用織機織布帛。○[唐][張碧]《貧女》詩:“豈是昧容華,豈不知機織?”[宋][黃庭堅]《演雅》詩:“絡緯何嘗省機織,布穀未應勤種播。”○[郭沫若]《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那末一定是這些機織的工作已經成了專業,用不着每家的女人都要幹這項公事了。”

機織布(机织布),◆指用現代化大機器紡織的布。與用手工紡織的“土布”相對。○《人民日報》1954.9.17:“每人每年棉布的實際消費量也不過一二十尺,有的每年只買五尺布,有的只用少量土布,根本不用機織布。”

績織(绩织),◆紡織。○[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績織。”○[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呂無病》:“乃集婢媼,按日責其績織。”

交織(交织),◆1.謂穿梭往來。○[清][錢謙益]《羅延光授文林郎制》:“傳遽交織,而野無勞人。”◆2.縱橫交錯或錯綜複雜地合在一起。○[李準]《不能走那條路》:“密密的綠葉子交織在一起,像一團帳幕。”○[秦牧]《藝海拾貝‧哲人小孩》:“思想家的銳利和童稚的純真互相交織着,形成一種能夠緊緊攫住人心的藝術風格。”

裂織(裂织),◆相傳[孟軻]少時,廢學歸家,[孟母]方織,因引刀斷其機織,激其勤學自奮,遂成大儒。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又[漢][樂羊子]“遠尋師學。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於機杼,一而累,以至於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斷斯織也,則捐失成功,稽廢時月。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復還終業。事見《後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後遂以“裂織”稱頌婦女教子、勸夫的賢德。○[明][袁宗道]《金太宜人墓銘》:“裂織示訓,婦德未稱;捐金流譽,母儀尟聞。太宜人不兩有令名耶!”

羅織(罗织),◆1.謂無中生有地多方構陷。○《舊唐書‧酷吏傳上‧來俊臣》:“招集無賴數百人,令其告事,共為羅織,千里響應。欲誣陷一人,即數處別告,皆是事狀不異,以惑上下。”○[宋][蘇軾]《再乞郡札子》:“考其所言,皆是羅織,以無為有。”○[元][無名氏]《謝金吾》第二摺:“他則待賺離了邊關,羅織你些罪過。”○[張篁溪]《蘇報案實錄》:“﹝《蘇報》﹞遂引起[滿清]官吏之注目,羅織成獄。”○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二:“監察御史李全交素以羅織酷虐爲業,臺中號爲‘人頭羅刹’。”◆2.猶兜攬。○《西游記》第六三回:“你原來是取經的和尚,沒要緊羅織管事!我偷他的寶貝,你取佛的經文,與你何干,卻來廝鬥!”

麻織品(麻织品),◆用麻紗或麻線織成的物品,如夏布、工業用的亞麻帆布、包裝用的麻袋等。

毛織品(毛织品),◆1.指用獸毛纖維或人造毛等紡織成的料子。◆2.指用毛線編織的衣物。

棉織品(棉织品),◆用棉紗或棉線織成的布和衣物。○刘玉堂《山里山外》:“现在人们不愿意穿化纤织品,又喜欢穿棉织品、丝织品以及一切不带任何化学成分的织品了。”

男耕女織(男耕女织),◆男的耕田,女的織布。舊時指農家男女分工辛勤勞動。○[宋][羅泌]《路史‧後紀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織,不奪其時。”○[元][薩都剌]《過居庸關》詩:“男耕女織天下平,千古萬古無戰爭。”○[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陳宣帝三》:“地之力,民之勞,男耕女織之所有,殫力以營之,積日以成之,委輸以將之。”○刘绍棠《春草》:“这里家家互通有无,不分彼此,休戚相关,情同骨肉;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人人勤俭。”

牛郎織女(牛郎织女),◆1.牽牛星(俗稱牛郎星)和織女星。兩星隔銀河相對。神話傳說:織女是天帝孫女,長年織造雲錦,自嫁河西牛郎後,就不再織。天帝責令兩人分離,每年只准於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會一次。俗稱“七夕”。相會時,喜鵲為他們搭橋,謂之鵲橋。古俗在這天晚上,婦女們要穿針乞巧。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蕓]《小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明][汪廷訥]《种玉記‧赴約》:“牛郎織女圖歡會,蜂喧蝶嚷須迴避。”○[清][鄭燮]《范縣署中寄舍弟墨第四書》:“嘗笑[唐]人七夕詩,詠牛郎織女,皆作會別可憐之語,殊失命名本旨。”◆2.今常喻指分居兩地的夫妻。○《文匯報》1984.12.27:“為本市高級技術幹部飛架鵲橋,牛郎與織女明年可團圓。”

牛星織女(牛星织女),◆即牛郎織女。○[宋][張先]《菩薩蠻‧七夕》詞:“牛星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參見“牛郎織女”。

駢織,◆密集交织。○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景》:“山曲小房……其後平風逶迤,古松鱗鬣,松下皆灌叢雜木,蔦蘿駢織,亭榭翼然。”

旗織(旗织),◆同“旗幟”。◆《漢書‧食貨志下》:“治樓船,高十餘丈,旗織加其上,甚壯。”○[顏師古]注:“織,讀曰‘幟’。”參見“旗幟”。

牽牛織女(牵牛织女),◆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牛郎]、[織女]。○[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唐][杜牧]《秋夕》詩:“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元][盧摯]《沉醉東風‧七夕》曲:“臥看牽牛織女星,月轉過梧桐樹影。”參見“牛郎織女”。

青織(青织),◆青色采帛。○[宋][朱敦儒]《臨江仙》詞:“紗帽藍輿青織蓋,兒孫從我嬉游。”○《金瓶梅詞話》第七一回:“[西門慶]令[玳安]拿上賀禮,青織金綾紵一端,色段一端。”

趨織(趋织),◆即蟋蟀。○《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三國][吳][陸璣]疏:“蟋蟀,如蝗而小……[楚]人謂之王孫,[幽州]人謂之趣織,督促之言也。里語曰‘趨織鳴,懶婦驚’,是也。”○《方言》第十一“蜻蛚,[楚]謂之蟋蟀或謂之蛬”[晉][郭璞]注:“即趨織也。”○[戴震]疏證:“趨音促。”

趣織(趣织),◆即蟋蟀。

群眾組織(群众组织),◆代表群眾利益,有廣大群眾參加的非政權性質的社會團體。包括工會、婦女聯合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等等。

桑織(桑织),◆謂植桑養蠶,取絲紡織。○[漢][嚴遵]《道德指歸論‧天下有始篇》:“衣食耕穫,桑織有餘;福積禍消,人給家贍。”

絲織品(丝织品),◆用蠶絲或人造絲織成之物,如綢、緞等。亦指絲質衣物。○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第四章:“浓郁东方风格的中国丝织品进入欧洲市场后,大多出现在富家豪门乃至皇家宫殿里。”

挑織(挑织),◆1.用針編織。○[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弁言》:“﹝[她]﹞死前最後的一件事,還替兩歲半的最小的女兒挑織一件外衣。”◆2.在布上按經緯的網目用針線織出各種花紋圖案。

文織(文织),◆1.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周禮‧天官‧玉府》:“凡王之獻金玉、兵器、文織、良貨賄之物,受而藏之。”○[鄭玄]注:“文織,畫及繡錦。”○《荀子‧禮論》:“卑絻、黼黻、文織、資麤、衰絰、菲繐、菅屨,是吉凶憂愉之情發於衣服者也。”○[楊倞]注:“文織,染絲織為文章也。”○[漢][劉向]《說苑‧善說》:“明日使人奉黃金百斤、文織百純,進之[張先生]。”◆2.舞文弄法,羅織人罪。○[清][侯方域]《癸未去金陵日與阮光祿書》:“何執事文織之深也,竊怪執事常願下交天下士,而展轉蹉跎,乃至嫁禍而滅人之族,亦甚違其本念。”

心織筆耕(心织笔耕),◆[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九:“《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請託為文,金帛豐積,人謂心織筆耕。’”本謂為人撰文獲得一定報酬,後亦以指賣文為生。參閱[唐][李肇]《翰林志》。

營織(营织),◆構思組織。○[唐][孟郊]《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詩之二:“文字徒營織,聲華諒疑驕。”

針織(针织),◆用針將線紗編織成衣物。分機織和手工織兩種。○《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郫縣犀浦和古城兩個鄉是怎樣處理各項具體問題的》:“家庭手工業,主要是針織、刺繡和手工編織。”

針織品(针织品),◆用針編織的物品,如線襪子、線手套、線圍巾等。

織貝(织贝),◆織有貝殼花紋的綿。○《書‧禹貢》:“厥篚織貝。”○[孔穎達]疏引[鄭玄]曰:“貝,錦名。○《詩》云:‘萋兮斐兮,成是貝錦。’”[蔡沈]集傳:“織貝,錦名,織為貝文。○《詩》曰‘貝錦’是也。”

織帛(织帛),◆織作絲織品。亦指已織成的絲織品。○《管子‧山國軌》:“女貢織帛。”○《漢書‧董仲舒傳》:“故[公儀子]相[魯],之其家見織帛,怒而出其妻……曰:‘吾已食祿,又奪園夫紅女利虖!’”[唐][元稹]《織婦詞》:“繰絲織帛猶努力,變緝撩機苦難織。”

織補(织补),◆1.用紗、線等依照織物原有的經緯交織規律把破處補好。○《紅樓夢》第五二回:“這不值什麼,趕着叫人悄悄地拿出去,叫個能幹織補匠人織上就是了。”◆2.指編織補綴。○[管樺]《不講理的人》:“一天,兩位老人在村頭大道邊柳樹蔭下織補魚網,瞎聊天兒。”

織布(织布),◆1.用織機將棉紗或絲縷織成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那遊人行到亂雲深處,聽得雞鳴犬吠,繰絲織布之聲。”○[劉大白]《賣布謠》一:“嫂嫂織布,哥哥賣布。賣布買米,有飯落肚。”◆2.指已織成的布匹。○《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漢][王充]《論衡‧异虛》:“絲成帛,縷成布,賜人絲縷,猶為重厚,況遺人以成帛與織布乎?”

織成(织成),◆古代名貴的絲織物。以彩絲及金縷交織出花紋圖案,[漢]以來一般為帝王公卿大臣所服用。一說出自[西域]。○《後漢書‧輿服志下》:“衣裳玉佩備章采,乘輿刺繡,公侯九卿以下皆織成,[陳留][襄邑]獻之云。”○[晉][楊方]《合歡詩》之二:“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唐][杜甫]《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詩:“客從西北來,遺我翠織成。”

織楚成門(织楚成门),◆語本[南朝][梁][沈約]《郊居賦》:“織宿楚以成門,籍外扉而為戶。”宿楚,指陳舊的荊條。後遂以“織楚成門”表示房屋簡陋。○[清][唐孫華]《雙鳳村居後有隙地雜栽花木詩以志之》:“鳳凰村畔得吾廬,艾席葭牆稱隱居。織楚成門通步屧,向明鑿牖便觀書。”

織髮夫人(织发夫人),◆古代傳說,[三國]時[吳主][趙夫人]曾析髮以神膠續之,織為羅縠,裁為幔,內外視之,飄飄如煙氣輕動,而房內自涼,時人謂之“絲絕”。見[晉][王嘉]《拾遺記‧吳》。後因稱[趙夫人]為“織髮夫人”,並用以贊美善於編織的婦女。○《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織髮夫人]昔擅奇,神針娘子古來稀。”

織坊(织坊),◆即織室。○《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時后為宮人,在織坊中。”參見“織室”。

織婦(织妇),◆1.指從事紡織勞動的婦女。○《後漢書‧龐參傳》:“伏見道路行人,農夫織婦,皆曰‘太尉[龐參],竭忠盡節,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閒,自處中傷之地。’”[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農夫織婦,攜持幼弱,餉於其後。”○[宋][戴復古]《織婦嘆》:“一春一夏為蠶忙,織婦布衣仍布裳。”◆2.指織女星。○[三國][魏][曹植]《雜詩》之三:“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黃節]注:“西北織婦,蓋喻織女星也……是西北者,織女所在之方也。”

織花(织花),◆用各種紗線、絲縷在織機上織成帶有花紋的紡織品。亦謂用手工編織出帶有花紋的編織物。○[唐][棲蟾]《送遷客》詩:“織花蠻市布,擣月[象州]砧。”○《宋史‧輿服志二》:“皇太子妃……出入亦乘檐子。中興簡儉,惟用藤檐子,頂梁、舁杠皆飾以玄漆,四角刻獸形,素藤織花為面,如[政和]之制。”

織畫(织画),◆一種工藝美術品。將羅紋紙剪成片、條,織成山水、人物、花鳥等。○[明]代即已流行,並視為珍品。○[嘉靖]時抄沒[嚴嵩]財產中即有“紙織”名目。○[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二:“近[閩中]有織畫,乃破紙為條織成之,山水、人物、花鳥,布置設色,種種臻妙,與刺繡無異,亦奇技也。”○[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十七:“又[漳州]織畫,裂紙為之,一經一緯,布置設色,無異絲繡。”參閱[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嚴嵩》。

織機(织机),◆1.織造工具。其作用為將經線與緯線按一定規律織成布帛。○《藝文類聚》卷六五有[晉][楊泉]《織機賦》。2.織作布帛。○[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中:“某之文如野嫗織機,雖能成幅而終非錦繡。”○[宋][趙汝鐩]《耕織嘆》:“雪團落架抽繭絲,小姑繅車婦織機。”◆补证条目■织造工具。其作用为将经线与纬线按一定规律织成布帛。○赵丽宏《猎鸟》:“尽管在几十里路以外早已办起了一座现代化的纺织厂,可村里的纺车和木织机依然夜夜唱着一曲曲古老的歌。”○侯宇燕《清华往事·20世纪70年代的公寓》:“画面上,常常是一个健壮豪迈的纺织女工骄傲地站在织机边,脖子上围着雪白的手巾。”

織績(织绩),◆織布與緝麻。指紡績織紝等女工之事。○[漢][劉向]《列女傳‧魯季敬姜》:“《詩》曰:‘婦無公事,休其蠶織。’言婦人以織績為公事者也。”○《後漢書‧崔寔傳》:“[五原]土宜麻枲,而俗不知織績,民冬月無衣。”○[明][唐順之]《葛母傳》:“[揚]之俗呰窳浮麗,男子游手末作,其婦女鮮事織績,而習為假髻、侈袖、緣履之飾。”

織金(织金),◆用金絲織出圖案的珍貴織物。古代多用作朝服。○《元典章‧工部一‧雜造》:“民間製造銷金、織金及打造金箔,並行禁止。”○[明][沈德符]《野獲編‧叛賊‧武定府改流》:“萬里來歸,誠可嘉尚,可特授中順大夫[武定]軍民府知府,并賜朝服、織金衣、紗帽、金帶。”○[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故二‧賜衣》:“[永樂]中,賜內閣七人二品織金紵絲衣。”

織錦(织锦),◆1.織作錦緞。○[漢][王充]《論衡‧程材》:“刺繡之師,能縫帷裳;納縷之工,不能織錦。”○《北史‧畢義雲傳》:“又坐私藏工匠,家有十餘機織錦,并造金銀器物,乃被禁止。”○[唐][李白]《烏夜啼》詩:“機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2.見“織錦迴文”。◆3.織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4.一種絲織畫幅。有彩色和單色兩種,為[杭州]、[成都]等地特產的工藝美術品。○[碧野]《大海風濤》四:“早晨,日出東海,把[上海]照耀得像一幅金絲銀線的織錦,艷麗輝煌。”

織錦戶(织锦户),◆古稱以織錦為業的人家。○[唐][王建]《織錦曲》:“大女身為織錦戶,名在縣家供進簿。”

織簾居士(织帘居士),◆指[南朝][齊][沈驎士]。○[驎士]少好學,家貧,織簾誦書,口手不息。隱居不仕,不與人物通。見《南齊書‧高逸傳‧沈驎士》。○[清][吳偉業]《蘆筆》詩:“採箬編蒲課筆耕,[織簾居士]擅書名。”

織路(织路),◆見“織絡”。

織羅(织罗),◆羅織。謂虛構罪名,陷害無辜。○[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人生實難,逢此織羅。”○《新五代史‧唐臣傳‧毛璋》:“[璋]前經推劾,已蒙昭雪,而[延祚]以責賂之故,復加織羅。”○[宋][曾鞏]《徐孺子祠堂記》:“然在位公卿大夫,多豪傑特起之士,相與發憤同心,直道正言,分別是非白黑,不少屈其意;至於不容,而織羅鉤黨之獄起。”○《元典章‧聖政二‧理冤滯》:“比者尚書省[脫忽脫]、[三寶奴]等織羅煆煉,濫殺立威。”

織縷(织缕),◆織作布帛。○[唐][元稹]《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見聚螢而肄業,知織縷之嘗勤。”

織女(织女),◆1.即織女星。織女與其附近兩個四等星,成一正三角形,合稱織女三星。○《詩‧小雅‧大東》:“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史記‧天官書》:“婺女,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張守節]正義:“織女三星,在河北天紀東,天女也,主果蓏絲帛珍寶。”後衍化為神話人物。○《淮南子‧俶真訓》:“若夫真人,則動溶於至虛,而游於滅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織女],天地之間何足以留其志!”[漢][班固]《西都賦》:“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歲華紀麗》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佚文:“[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月令廣義‧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蕓]《小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後常用此典以詠夫妻暌隔,或藉以表達男女相思、相愛之情。○[三國][魏][曹丕]《燕歌行》之一:“[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唐][杜甫]《牽牛織女》詩:“[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明][謝讜]《四喜記‧巧夕宮筵》:“跨銀河烏鵲橋填整,信[織女][牛郎]懽慶。”○[郭沫若]《星空‧天上的街市》:“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那隔着河的[牛郎][織女],定能騎着牛兒來往。”參見“織女星”。2.織紝女工。○《藝文類聚》卷六五引[晉][楊泉]《織機賦》:“織女揚翬,美乎如芒。”○[南朝][宋][鮑照]《代堂上歌行》:“暉暉朱顏酡,紛紛織女梭。”○[宋][蒨桃]《呈寇公》詩之一:“不知織女螢窗下,幾度拋梭織得成。”

織女河(织女河),◆天河。又名銀河。古代神話相傳[織女]與[牛郎]隔天河相對,每年七夕渡河相會,故稱。○《漢武帝內傳》:“啟彼無涯津,泛此織女河。”亦稱“織女津”。○[明][王寵]《入消夏灣》詩:“疑觴[王母]池,誤攀織女津。”

織女津(织女津),◆見“織女河”。

織女星(织女星),◆星官名。又稱“天孫”。共三星,即天琴座三星,形如等邊三角形,在銀河以西,與河東牽牛星相對。其中織女一,白色,星等0.04,離地球距離為26.4光年,表面溫度約9000℃。通常所稱織女星,多單指此星。參見“織女”。

織皮(织皮),◆用獸毛織成的呢氈之屬。○《書‧禹貢》:“厥貢……熊羆狐狸,織皮。”○[孔]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孔穎達]疏引[孫炎]曰:“織毛而言皮者,毛附於皮,故以皮表毛耳。”○[唐][張說]《開元正曆握乾符頌》:“織皮火毳,暍炎山,氾熱海,向風來王。”○[宋][蘇軾]《賜于闐國黑汗王進奉示諭敕書》之二:“璧馬充庭,尚識[漢]儀之舊;織皮在篚,聊觀《禹貢》之餘。”

織蒲(织蒲),◆編蒲為席。○《左傳‧文公二年》:“﹝[臧文仲]﹞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杜預]注:“家人販席,言其與民爭利。”後即用作為政不仁與民爭利之典故。○《南史‧范泰傳》:“食祿之家,不與百姓爭利,故拔葵所以明政,織蒲謂之不仁。”○[唐][楊炯]《益州溫江縣令任君神道碑》:“妾本絕於織蒲,馬無聞於食粟。”

織室(织室),◆1.[漢]代宮中掌管絲帛禮服等織造之機構。織室在[未央宮],分設東、西織,織作文繡郊廟之服,有令、史,屬少府。○[成帝]時省東織,更名西織為織室。○《漢書‧惠帝紀》:“秋七月乙亥,[未央宮]凌室災;丙子,織室災。”○[顏師古]注:“主織作繒帛之處。”○《漢書‧外戚傳上‧高祖薄姬》:“[漢]使[曹參]等虜[魏王][豹],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三輔黃圖‧未央宮》。2.指[織女]織作處。○[唐][盧照鄰]《七夕泛舟》詩之一:“水疑通織室,舟似泛仙潢。”

織素(织素),◆1.將絲織為絹帛。素,白色生絹。○《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南朝][陳]徐陵《鴛鴦賦》:“[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唐][張德昇]《聲賦》:“織素寒早,調砧夜半。”◆2.指已織成之生絹。○[南朝][梁簡文帝]《梅花賦》:“爭樓上之落粉,奪機中之織素。”

織文(织文),◆1.染絲織成花紋的絲織品。○《書‧禹貢》:“厥貢漆絲,厥篚織文。”○[孔]傳:“織文,錦綺之屬。”○[孔穎達]疏:“綺是織繒之有文者,是綾錦之別名,故云錦綺之屬,皆是織而有文者也。”○[唐][劉禹錫]《觀市》:“在巾笥者織文及素焉,在几閣者彫彤及質焉,在筐筥者白黑巨細焉。”○[清][劉大櫆]《游黃山記》:“岡多異松,而棋枰松尤奇,高不盈二尺,而覆十圍,枝葉糾結平密,如掌,如席,如織文,其上可弈。”◆2.旗幟上的紋樣。織,通“幟”。○《詩‧小雅‧六月》:“織文鳥章,白旆央央。”○[鄭玄]箋:“織,徽織也。”○[朱熹]集傳:“織,幟字同。”

織烏(织乌),◆借指太陽。因太陽每日東升西落,如織梭之往來,故稱。烏,太陽的代稱。○《全唐詩》卷八六五載《襄陽旅殯舉人詩》:“流水涓涓芹努芽,織烏西飛客還家。”○[宋][蘇軾]《和陶<貧士>》之一:“青天無今古,誰知織烏飛。”○[清][趙翼]《苦熱》詩:“雷公伏藏雨師避,惟有織烏當空恣騰擲。”參閱[宋][趙令畤]《侯鯖錄》卷五。

織物(织物),◆用棉、麻、絲等為原料織成的棉布、綢緞、呢絨、麻布、針織物和編織物等的總稱。◆补证条目■用棉、麻、丝等为原料织成的棉布、绸缎、呢绒、麻布、针织物和编织物的总称。○张一平《丝绸之路·罗马艺术在东方的影响》:“在贸易大道另一端的且兰地区的墓地里,也发掘到了中国的羊毛织品和丝绸织物。”

織造(织造),◆1.織作綢、布、呢絨等之總稱。亦借指紡織工業。○[孫中山]《國民政府建國大綱》:“政府當與人民協力,共謀農業之發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展,以裕民衣。”◆2.官名。○[明][清]兩代於[南京]、[杭州]、[蘇州]各地設立專局,掌管織造各項絲織品,供皇室之用。○[明]於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一人。○[清]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內務府人員,稱織造。○[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一:“[明世宗]命內臣[蘇][杭]織造,大學士[楊廷和]曰:‘歷考[洪武]、[永樂],下及[天順],並無此,有之惟[成][弘]間一行耳,可謂織造為累朝故事乎?’”[胡適]《<紅樓夢>考證》二:“他的父親[曹璽]做了二十一年的[江寧]織造,[曹寅]自己做了四年的[蘇州]織造,做了二十一年的[江寧]織造,同時又兼做了四次的[兩淮]巡鹽御史。”◆补证条目■织作绸、布、呢绒等之总称。亦借指纺织工业。○明海瑞《兴革条例·工属》:“一件織造事,嘉靖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奉府帖取織造料銀一百五十四兩二錢二分二釐。”○《明史·潘士藻传》:“撤大工以俟豐歲,蠲織造、燒造以昭儉德,免金花額外徵以佐軍食。”

織綜(织综),◆1.經緯線交織。○[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蓋緯之成經,其猶織綜,絲麻不雜,布帛乃成。”◆2.引申指組合。○[唐][孔穎達]《<尚書正義>序》:“惟[劉焯]、[劉炫]最為詳雅,然[焯]乃織綜經文,穿鑿孔穴,詭其親見,異彼前儒。”

織組(织组),◆1.謂經緯相交,織為布帛。組,編織。○《詩‧鄘風‧干旄》“素絲紕之”[毛]傳:“紕,所以織組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吳起]﹞使其妻織組而幅狹於度。○[吳子]使更之,其妻曰:‘諾。’”◆2.用於比喻排比辭句。○[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元][舒道原]﹞其文章頗有法律,詩則縱橫排宕,不尚纖巧織組之習。”

織作(织作),◆指紡織操作。○《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女求作布衣、麻屨,織作筐緝績之具。”○[唐][杜甫]《牽牛織女》詩:“雖無舅姑事,敢昧織作功。”○[清][王士禛]《居易錄》:“美女數十人,皆鳴機織作,錦綺炫目,不可名狀。”

織錦回文(织锦回文),◆見“織錦迴文”。

織錦迴文(織錦迴文),◆用五色絲織成的回文詩圖。○《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悽惋。”相傳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餘首,計八百餘言,縱橫反覆,皆成章句。後遂以“織錦迴文”借指妻子的書信詩簡,亦用以贊揚婦女的絕妙才思。○[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摺:“吟得句兒勻,念得字兒真,詠月新詩,煞強似織錦迴文。”亦作“織錦回文”。○[宋][張孝祥]《虞美人‧無為作》詞:“織錦回文空在,寄它誰?”亦省作“織錦”。○[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序》:“纖腰無力,怯[南陽]之搗衣;生長深宮,笑[扶風]之織錦。”○[宋][柳永]《燕歸梁》詞:“織錦裁編寫意深,字值千金。”○[明][陳汝元]《金蓮記‧彈絲》:“金牋玉管,偏超織錦之才。”參閱《四庫全書總目‧別集一‧璇璣圖詩讀法》。

紙織字畫(纸织字画),◆用羅紋紙片纂組而成的字畫。○[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紙織字畫》:“國朝[楊復吉]《夢闌瑣筆》云,[閩]中[永春州]織畫,以羅紋箋翦為片,五色相間,經緯成文。凡山水、人物、花鳥皆具……[嘉靖]間,沒[嚴嵩]家物,已有紙織字畫,蓋前[明]即行之矣。”

種學織文(种学织文),◆見“種學績文”。

組織(组织),◆1.經緯相交,織作布帛。○《呂氏春秋‧先己》“《詩》曰:‘執轡如組’”[漢][高誘]注:“組讀組織之組。夫組織之匠,成文於手,猶良御執轡於手而調馬口,以致萬里也。”○[宋][歐陽修]《酬學詩僧惟晤》詩:“又如古衣裳,組織爛成文。”○《遼史‧儀衛志二》:“[太祖]仲父[述瀾]……始置城邑,為樹藝、桑麻、組織之教,有[遼]王業之隆,其亦肇跡於此乎!”◆2.織成的織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麗詞雅義,符采相勝,如組織之品朱紫,畫繪之著玄黃。”○《隋書‧何稠傳》:“[波斯]嘗獻金綿錦袍,組織殊麗,上命[稠]為之。”◆3.指詩文的造句構辭。○[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雕琢情性,組織辭令。”○[唐][孟郊]《出東門》詩:“一生自組織,千首大雅言。”○[宋][陸游]《答邢司戶書》:“退而組織古語,剽裂奇字,大書深刻,以眩世俗。”○[清][黃遵憲]《陳葵獻偶刻詩文序》:“[周元公]曰:‘文所以載道也。’今人無道可載,徒欲激昂於篇章字句之間,組織紉綴以求勝,是空無一物而飾其舟車也。”◆4.安排;整頓。○[元][姜個翁]《霓裳中序第一‧春晚旅寓》詞:“園林罷組織,樹樹東風翠雲滴。”○[清][龔自珍]《懷我生之先箴》:“今大夫天干琅琅,地支氣昌,帝組織我陰陽,庸詎知我非符。”○[清]丘逢甲《夢中》詩:“奔馳日月無停軌,組織[河]山未就功。”◆5.構陷。猶羅織。○[唐][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6.機體中構成器官的單位,是由形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按一定方式結合而成的。如:神經組織;肌肉組織。◆7.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務和系統加以結合。也指所結合的集體。○[毛澤東]《抗日戰爭勝利後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人民靠我們去組織。○[中國]的反動分子靠我們組織起人民去把他打倒。”○[瞿秋白]《論大眾文藝、普洛大眾文藝的現實問題》:“這個俗話革命的任務,是一般文化革命的任務,一切革命的文化組織應當擔負起來,而尤其是文學的革命組織。”◆8.特指中國共產黨組織。○[柳青]《銅墻鐵壁》第二章:“抗戰以後咱的軍隊上來,這才又恢復起地方組織,我續上關係工作到如今。”○[西戎]《女婿》:“[青枝]對着爹的耳朵,嚴肅地說:‘爹,你不知道嗎,[鎖柱]是組織裏的人,他能不積極帶頭嗎?’”

組織法(组织法),◆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的組成和活動原則的法律。實體法的一種。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等。

組織生活(组织生活),◆黨派、團體的成員每隔一段時間聚集在一起進行的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等的活動。○[謝覺哉]《書同文,語同音》:“農民不大喜歡長的詞兒,如過組織生活叫‘過生活’,組織介紹信叫‘生活條子’等。”○[劉心武]《班主任》四:“爬山,那叫什麼組織生活?”[張書紳]《正氣歌》二:“黨員們已經二年沒過組織生活,像風箏斷了線,像孩兒離開了媽,他們重新聚在一起,心似大海翻騰。”

組織學(组织学),◆通過顯微鏡的觀察來研究人體或動植物體各組織的構造的科學。◆补证条目■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来研究人体或动植物体各组织的构造的科学。○《文汇报》2006.2.10:“组织学分析表明,同时发现的两具五彩冠龙化石,一只12岁,另一只才6岁。”

組織液(组织液),◆1.促進血液和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液體。存在於組織的空隙間,是由血漿經過毛細管壁過濾進入組織空隙而形成的。◆2.用動植物的某些組織製成的液體藥劑。注射到人體內能治療某些慢性病。例如用胎盤製成的組織液能治神經衰弱、胃潰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