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晚霞消失的时候-晚霞消失的时候豆瓣

晚霞消失的时候-晚霞消失的时候豆瓣

追魂奪魄(追魂夺魄),◆見“追魂攝魄”。

追魂奪命(追魂夺命),◆奪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極大。○《綠野仙蹤》第四三回:“我活了四十多歲,才止見了這樣個伶俐俊俏、追魂奪命、愛殺人的一位小堂客。”○《綠野仙蹤》第七九回:“再看香裙下面,偏又配着周周正正、瘦瘦小小、追魂奪命一對小金蓮,真是[洛神]臨凡,[西施]出世。”

追奪(追夺),◆1.追究剝奪。◆2.指追削剝奪。○《元史‧文宗紀一》:“囊[加台]拒命西南,罪不可宥,所授制敕,宜從追奪。”○《綠野仙蹤》第九二回:“已故者,請旨革除,追奪封典;現任者,請立行斥革。”◆3.事後更改。○《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二年》:“以先帝臨政,信任台諫官,所陳已行之事多有追奪。”

晚霞消失的时候-晚霞消失的时候豆瓣

朱紫相奪(朱紫相夺),◆謂不同意見相互競優。○[南朝][梁][鍾嶸]《<詩品>序》:“[淄][澠]並泛,朱紫相奪,喧議競起,準的無依。”參見“朱紫”。

爭權奪利(争权夺利),◆爭奪權力和利益。○[鄒韜奮]《消弭內戰的唯一途徑》:“在這樣一致對外的行動之下,任何為私人私黨爭權奪利的內戰都必然地要為全國民眾所唾棄,因此都必然地無法支持下去。”○[丁西林]《等太太回來的時候》第三幕:“至於利用青年來造成個人爭權奪利的勢力,那是等而下之,不值得去說去。”亦作“爭權攘利”。○[李大釗]《大哀篇》:“鑽營運動、爭權攘利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爭名奪利(争名夺利),◆爭奪名位和利益。○[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摺:“想世人爭名奪利,何苦如此!”○《明成化說唱詞話叢刊‧花關索下西川》:“性命只在分毫上,要做爭名奪利人。”○[柳青]《狠透鐵》:“再沒有比把忠實於人民的事業說成爭名奪利令人寒心!”亦作“爭名競利”。○[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利走如狂,復被利名生怨隙。”

爭奪(争夺),◆1.《禮記‧禮運》:“爭奪相殺,謂之人患。”○《荀子‧性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好爭奪而無猒,專醜正而害直者,惡人也。”○[唐][李紳]《贈毛仙翁》詩:“[九州]爭奪無時休,八駿垂頭避豺虎。”○《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文烈]先射,汝何得爭奪?看我與你兩個解箭!”[明][李東陽]《紹興府學鄉射圃記》:“其用之者,不過戰鬥爭奪之資爾。”○[巴金]《秋》三:“‘五弟!你罵哪個?’坐在瓷凳上看完這場爭奪的[淑華]忍不住大聲喝道。”如:爭奪紅旗。2.爭鬥奪取;爭着奪取。○《禮記‧禮運》:“爭奪相殺,謂之人患。”○《荀子‧性惡》:“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晉][葛洪]《抱樸子‧行品》:“好爭奪而無猒,專醜正而害直者,惡人也。”○[唐][李紳]《贈毛仙翁》詩:“[九州]爭奪無時休,八駿垂頭避豺虎。”○《三國演義》第五六回:“[文烈]先射,汝何得爭奪?看我與你兩個解箭!”[明][李東陽]《紹興府學鄉射圃記》:“其用之者,不過戰鬥爭奪之資爾。”○[巴金]《秋》三:“‘五弟!你罵哪個?’坐在瓷凳上看完這場爭奪的[淑華]忍不住大聲喝道。”如:爭奪紅旗。

與奪(与夺),◆1.賜予和剝奪;獎勵和懲罰。○《左傳‧成公八年》:“七年之中,一與一奪,二三孰甚焉!”○《荀子‧王制》:“貴賤殺生與奪,一也。”○《後漢書‧符融傳》:“三公所辟召者,輒以詢訪之,隨所臧否,以為與奪。”○[唐][韓愈]《孟東野失子》詩:“失子將何尤,吾將上尤天。女實主下人,與奪一何偏。”◆2.決定;裁決。○《三國志‧魏志‧明元郭皇后傳》:“值三主幼弱,宰輔統政,與奪大事,皆先咨啟於太后而後施行。”○《舊唐書‧裴漼傳》:“[琰之]命書吏數人,連紙進筆,斯須剖斷並畢,文翰俱美,且盡與奪之理。”○《續資治通鑒‧宋仁宗慶曆二年》:“課吏民射,有過失,射中則釋其罪;有辭某事,輒因中否而與奪之。”◆3.取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謂總文理,統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綸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唐][白居易]《論考試進士事宜狀》:“雖詩賦之間,皆有瑕病,在與奪之際,或可矜量。”○[宋][王安石]《議服》:“禮之所與奪,刑之所生殺,皆於此乎權之。”◆4.得失。○《魏書‧甄琛傳》:“臣子所求,便為議上,都不復斟酌與奪,商量是非。”○[晉][葛洪]《抱樸子‧廣譬》:“與奪不汩其神者,至粹者也。”○[宋][范仲淹]《答安撫王內翰書》:“尚有議論與奪,或失此機會卒無休兵之期,如更有沮敗則用何道?”[明][高啟]《北郭秋夜喜徐卿遠來兼南游》詩:“與奪得喪未足較,惟有一貧聊復爾。”◆5.褒貶。○[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立義選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必附聖以居宗。”○[唐][劉知幾]《史通‧稱謂》:“愛憎出於方寸,與奪由其筆端。”

議奪(议夺),◆猶核准。○[明][海瑞]《均徭申文》:“即查該縣原申均徭令七甲為首編起,果於眾心樂從,民無異議,方與議奪。”

意奪(意夺),◆神志沮喪。○[南朝][梁][江淹]《別賦》:“有別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补义条目■谓精神被某种事物吸引而不能自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画壁》:“東壁畫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櫻唇欲動,眼波將流。朱注目久,不覺神摇意奪,恍然凝想。”

易奪(易夺),◆改正補充;更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惠》:“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雖復思經千載,將何易奪?”

移奪(移夺),◆強行改變。○《南史‧殷景仁傳》:“知[文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宋][蔡夢弼]《草堂詩話》卷一:“窮理天性,移奪造化。”○[明][方孝孺]《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摇奪,◆补证条目■因外力影响而动摇改变决心。○晋葛洪《抱朴子·道意》:“患乎凡夫不能守真,無杜遏之檢括,有嗜好之摇奪,馳騁流遁,有迷無反。”

宣奪(宣夺),◆謂由帝王定奪。○《太平天國文書彙編‧殿佐伍檢點吳如孝致美國水師提督布嘉南照會》:“但我左輔正軍師[東王]有令,凡有鄰封事宜量略,不論水陸前來,准止邊關傳奏,候旨宣奪等因。為此本檢點敢請貴軍門有何國事會議,乞先示知。”

像形奪名(像形夺名),◆比擬其形狀,而訛易本名。○《紅樓夢》第十七回:“又有叫作甚麼綠荑的,還有甚麼丹椒、蘼蕪、風蓮,見於《蜀都賦》。如今年深歲改,人不能識,故皆像形奪名,漸漸的喚差了,也是有的。”

詳奪(详夺),◆審察決定。○[明][寓山居士]《魚兒佛》第三齣:“小神奉殿下法旨,將這幾宗文卷,請菩薩詳奪者。”○[明][海瑞]《申朱提學道教條》:“為此合行備申,伏乞詳奪施行。”

鮮艷奪目(鲜艳夺目),◆謂色彩鮮明艷麗而耀眼。○[曹禺]《日出》第二幕:“﹝[顧八奶奶]﹞穿一件花旗袍,鑲着燦爛的金邊,顏色鮮艷奪目,緊緊地箍在她的身上。”○[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也就是[劉易之]的太太,穿着一件大紅閃花緞旗袍,在百枝燭光的電燈照耀之下,比在黃昏的微弱光線裏,尤為鮮艷奪目。”

先聲奪人(先声夺人),◆謂先張揚聲威以挫敵士氣。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一年》:“軍志有之:先人有奪人之心,後人有待其衰。”○[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十三:“今[中國]欲大舉以滅[交趾],兵法有先聲奪人之心,不若先舉兵入寇。”○[清][鄭志鴻]《常語尋源》卷上:“此語《左傳》凡三見,俱在‘先人’。先聲奪人,或出[孫][吳]兵法。”○[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東王][西][南][翼王][羅大綱]等所以屢戰屢勝者,亦先聲奪人。”○[茅盾]《子夜》十二:“他這眼光是有魔力的,他這眼光是他每逢定大計,決大疑,那時候兒的先聲奪人的大炮!”

違奪(违夺),◆違背人的意願而迫使改變。○《宋書‧孔靈符傳》:“百姓雖不親農,不無資生之路,若驅以就田,則坐相違奪。”○《魏書‧彭城王勰傳》:“雅操不移,朕亦未敢違奪。”

推奪(推夺),◆猶推移。

天奪之魄(天夺之魄),◆亦作“天奪其魄”。◆1.上天奪走他的魂魄。謂欲其死。○《左傳‧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奪之魄矣。”○[孔穎達]疏:“魂魄去之,何以能久。”◆2.謂天使其神志迷亂。○[宋][沈作哲]《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晉安帝》:“[段業],竊也;[仲堪],叛也;天奪其魄,以迷於鬼,而死也固宜。”◆补证条目■亦作“天奪其魄”。上天夺走他的魂魄。谓欲其死。○唐柳宗元《为裴中丞贺破东平表》:“臣聞負恩干紀者,鬼得而誅;犯順窮兇者,天奪其魄。”

天奪之年(天夺之年),◆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況周頤]《蕙風詞話續編》卷二引[清][顧貞觀]《<栩園詞棄稿>序》:“欲盡招海內詞人,畢出其奇,遠方駸駸,漸有應者,而天奪之年,未幾,輒風流雲散。”

天奪其魄(天夺其魄),◆見“天奪之魄”。

天奪(天夺),◆為上天所禠奪。○[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表》:“顧殘年而氣若尸居,聽成命而魄疑天奪。”參見“天奪之魄”。

損奪(损夺),◆削減。○《晉書‧荀勗傳》:“若於事不得不時有所轉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損奪者,可隨宜節度。”

收奪(收夺),◆罷黜。○《北史‧甄琛傳》:“既得不以倫,請下收奪。”

石赤不奪(石赤不夺),◆石質堅硬,丹砂色鮮紅,均不可改變。比喻意志堅定不移。○[漢][揚雄]《太玄‧度》:“石赤不奪,節士之必。測曰:石赤不奪,可與有要也。”○[范望]注:“石不可奪堅,猶丹不可奪赤也。守志如是,若節士之必專也。”

生殺與奪(生杀与夺),◆同“生殺予奪”。◆《通典‧職官三》:“《周官》內史掌王之八柄,爵祿廢置,生殺與奪,執國法及國令之貳以考政事。”○[郭沫若]《奴隸制時代》三:“對於這些種族奴隸,國家是操有生殺與奪之大權的。”

神迷意奪(神迷意夺),◆謂精神迷亂,情思恍惚。○[唐][裴鉶]《傳奇‧崑侖奴》:“生歸達一品意,返學院,神迷意奪,語減容沮,怳然凝思,日不暇食。”

喪奪(丧夺),◆謂因遭侵奪而損失。○[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宋]﹞維持國家亦二百載。雖遭喪奪,尚能奄有偏方。”

權奪(权夺),◆古代官員居父母喪,喪服未滿,朝廷強令出仕,稱為“權奪”。○《晉書‧禮志中》:“[太康]七年,大鴻臚[鄭默]母喪,既葬,當依舊攝職,因陳不起,於是始制大臣得終喪三年。然[元康]中,[陳準]、[傅玄]之徒,猶以權奪,不得終禮,自茲已往,以為成比也。”○《北齊書‧文襄帝紀》:“詔曰:‘既朝野攸憑,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懷,須有權奪,可復前大將軍,餘如故。’”[南朝][梁][江淹]《柳僕射為南袞州詔》:“﹝[柳世隆]﹞必能宣弘恩政,威懷萬里。雖哀疾毀頓,而禮有權奪。”

取奪(取夺),◆奪取;以武力強取。○[宋][丁謂]《丁晉公談錄》:“汝等入城,不得驚動府庫,不得殺害人民,不得取奪財物。”

傾奪(倾夺),◆競爭;爭奪。○《史記‧春申君列傳》:“是時[齊]有[孟嘗君],[趙]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爭下士致賓客,以相傾奪,輔國持權。”○《文選‧傅毅<舞賦>》:“馬材不同,各相傾奪。”○[李善]注:“傾奪,馳競也。”○[唐][柳珵]《上清傳》:“[陸贄]久欲傾奪吾權位。今有人在庭樹上,吾禍將至。”○[明][高啟]《行路難》詩之三:“世人傾奪首未迴,可憐不飲冢纍纍!”

侵奪(侵夺),◆1.侵占,搶奪。○《荀子‧王制》:“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則好取侵奪,如是者危殆。”○《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數侵奪[漢]甬道,[漢]軍乏食,遂圍[漢王]。”○[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若巧者侵奪已甚,則拙者迫怵無聊。利害相形,不得不察。”○[明][沈德符]《野獲編‧土司‧緬甸盛衰始末》:“[正統]間,﹝[迤西]﹞為[麓川]所侵奪,訴於朝。”徐特立《抗日十大綱領》:“另一方面要靠用武力來侵奪殖民地,重分世界,如[德]、[意]、[日]。”◆2.謂侵犯奪取。○[鄭觀應]《盛世危言‧公法》:“夫各國之權利無論為君主、為民主、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他人不得侵奪。”◆3.被逼迫,受陷害。○[漢][王充]《論衡‧亂龍》:“囚罪正則木囚不動;囚冤侵奪,木囚動出。”◆补证条目■侵占,抢夺。亦谓侵犯夺取。○《朱子语类》卷一一五:“德孤,只是單丁有這些道理,所以不可靠,易爲外物侵奪。”

巧偷豪奪(巧偷豪夺),◆詐取與強搶。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利。○[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之一:“怪君何處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金][元好問]《覓神宵道士古銅爵》詩:“巧偷豪奪吾何敢?他日酬君九府錢。”○[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小縣少古跡》:“總之,彈丸小邑,僻陋自慚,蓋不得不為此巧偷豪奪之行也。”亦作“巧取豪奪”。○[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反對帝國主義的巧取豪奪,倒行逆施!”◆补证条目■亦作“巧取豪奪”、“巧取强奪”。诈取与强抢。常用以形容不择手段获取财物或权利。○宋刘克庄《铁庵方阁学墓志铭》:“公儒者,未嘗行巧取豪奪之政。”○又《饶州州院申潜招桂节夫周氏阿刘诉占产事》:“前後騙人田産,巧取强奪,不可勝計。”

巧取强奪,◆见“巧偷豪奪”。

巧取豪奪(巧取豪夺),◆見“巧偷豪奪”。

巧奪天工(巧夺天工),◆[元][趙孟頫]《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謂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清][張岱]《陶庵夢憶‧濮仲謙雕刻》:“[南京][濮仲謙],古貌古心,粥粥若無能者,然其技藝之巧奪天工焉。”後以“巧奪天工”形容技藝巧妙。○[郭小川]《在社會主義高潮中》詩:“六萬萬雙巧奪天工的手,創造着自己的幸福。”

强取豪奪,◆凭强力或权势夺取(财物等)。○《文汇报》2007.6.22:“冯永强利用自己的劳务队以及一些社会闲散人员,疯狂从事强取豪夺、寻衅滋事、伤害他人等违法犯罪活动。”

強詞奪正(强词夺正),◆同“強2詞奪理”。◆同“強詞奪理”。○[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摺:“但酒醒,硬打掙,強詞奪正,則除是醉時節酒淘真性。”

強詞奪理(强词夺理),◆沒有理而硬說成有理。○《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均非正論,不必再言。’”○《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此時姑娘越聽[張金鳳]的話有理,並且還不是強詞奪理,早把一腔怒氣撇在九霄雲外。”○[曹禺]《日出》第二幕:“[福]:(強詞奪理地)我怎麼沒有聽見哪?”

遷奪(迁夺),◆謫降削職。○[唐][劉餗]《隋唐嘉話》卷上:“[太宗]之為[秦王],府僚多被遷奪,深患之。”

氣消膽奪(气消胆夺),◆形容畏懼到極點。○《南史‧賊臣傳‧侯景》:“初,[景]之圍[臺城],援軍三十萬,兵士望青袍則氣消膽奪。”

氣奪(气夺),◆勇氣喪失。○《尉繚子‧戰威》:“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鬥,氣奪則走。”○[漢][王粲]《羽獵賦》:“禽獸振駭,魂亡氣奪。”○《明史‧金興旺傳》:“[興旺]出兵躡之,墜崖石死者無算,[友仁]自是氣奪。”

起奪(起夺),◆耍弄,和人開玩笑。○《西游記》第六九回:“[八戒]道:‘八百八味,每味三斤,只用此二兩,誠為起奪人了。’”

排奪(排夺),◆除去。○[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士人以氏族相高……而流習所徇,扇以成俗,雖國勢不能排奪。”

迷魂奪魄(迷魂夺魄),◆見“迷魂淫魄”。

迷奪(迷夺),◆猶惑亂。○[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曹操])迷奪時明,杜絕言路。”

悗奪(悗夺),◆謂設法使之放棄其主張。○[宋][葉適]《徐德操墓志銘》:“有所執論,發於堅毅,不可悗奪也。”

略奪(略夺),◆掠奪。○《後漢書‧朱暉傳》:“﹝[朱暉]﹞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物。”○《梁書‧曹景宗傳》:“[景宗]軍士皆桀黜無賴,御道左右莫非富室,抄掠財物,略奪子女,[景宗]不能禁。”○[瞿秋白]《赤都心史》三八:“幾十年前,發縱指使略奪[東亞][滿洲]的參謀本部--[彼得]之城,不意今日又成遠東革命聲浪留音之機。”

率奪(率夺),◆猶率割。○《史記‧殷本紀》:“[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

漏奪(漏夺),◆漏脫。○《後漢書‧黨錮傳‧李膺》:“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名籍,苟安而已!”[唐][戴叔倫]《敬酬陸山人》詩之一:“當時漏奪無人問,出宰[東陽]笑殺君。”

陵奪(陵夺),◆侵凌劫奪。○《後漢書‧董卓傳論》:“夫以刳肝斮趾之性,則群生不足以厭其快,然猶折意縉紳,遲疑陵奪,尚有盜竊之道焉。”○《百喻經‧灌甘蔗喻》:“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專形挾勢,迫脅下民,陵奪財物。”○[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藍摩國》:“至於此國,方欲興工,而此池龍恐見陵奪,乃變作婆羅門。”○[章炳麟]《五無論》:“苦寒地人與溫潤地人,每歲爰土易室而居,迭相遷移,庶不以執着而生陵奪。”

老虎口中奪食,◆比喻胆大,做极其危险的事。○《型世言》第三十回:“我正怕你在此有禍,怎還到老虎口中奪食!”○《八仙全传》第三八回:“再説豹子好好給我收伏,與你甚麽相干?偏你又想出這等花樣來,有心去撩撥他。分明是俗語説的老虎口中奪食喫,又叫空手捋虎鬚,你想這箇還有命麽?”

夸奪子(夸夺子),◆謂名利之徒。○[唐][韓愈]《雜詩》:“向者夸奪子,萬墳厭其巔。”○[宋][沈遼]《古興》詩之三:“寄語夸奪子,古人已皆然。”

夸奪(夸夺),◆謂爭名奪利。○[宋][王安石]《奉使道中寄育王山長老常坦》詩:“百年夸奪終一丘,世上滿眼真悠悠。”○[宋][劉克莊]《念奴嬌‧丙午鄭少師生日》詞:“過眼夸奪紛紛,浮雲野馬,幾度棋翻局。”

空奪(空夺),◆藥草名。又名寇脫,俗名通草。○《山海經‧中山經》:“﹝[崍山]﹞其木多檀柘,……多葯空奪。”○[袁珂]校注:“[汪紱]云:‘空奪即寇脫也。’案[汪]說疑是。”一說即蛇皮蛻。見[郭璞]注。

救奪(救夺),◆猶取捨。○[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其寬猛迭用,猶質文循環,必稽其弊而矯之,是宜審其救奪爾。”救奪,一本作“究奪”。

驚心奪目(惊心夺目),◆謂內心震動很大,引起非常注意。○[清][秋瑾]《<中國女報>發刊詞》:“使我[中國]女界中放一光明燦爛之異彩,使全球人種驚心奪目,拍手而歡呼。”

驚魂奪魄(惊魂夺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老舍]《四世同堂》二六:“當一個文化熟到了稀爛的時候,人們會麻木不仁的把驚魂奪魄的事情與刺激放在一旁,而專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節目上去。”亦作“驚魂攝魄”。○《花城》1981年第1期:“為了探索生命的奧秘,科學家們正付出艱辛的勞動和經歷着驚魂攝魄的鬥爭。”

交奪(交夺),◆互相爭奪。○[宋][王禹偁]《單州成武縣主簿廳記》:“然爾其間有鬥訟相高,婚田未決,畜產交奪,契券不明者,在乎察其情偽,正其曲直。”

降奪(降夺),◆謂降位奪職。○《後漢書‧安帝紀》:“降奪儲嫡,開萌邪蠹。”

擊奪(击夺),◆搶奪,劫掠。○《荀子‧正論》:“於是焉[桀][紂]群居,而盜賊擊奪,以危上矣。”○[漢][賈誼]《新書‧時變》:“工擊奪者為賢,善突盜者為哲;諸侯設陷而相飭,設輹而相紹者為知。”○[漢][桓寬]《鹽鐵論‧世務》:“故謀臣以為擊奪以困極之。”

魂消魄奪(魂消魄夺),◆同“魂飛魄散”。◆《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季斯]看了多時,又閱其容色之美,服飾之華,不覺手麻腳軟,目睜口呆,意亂神迷,魂消魄奪。”

魂喪神奪(魂丧神夺),◆同“魂飛魄散”。◆[清][無名氏]《燕京雜記》:“﹝優童﹞妖態豔妝,逾於[秦]樓[楚]館,初入都者,鮮不魂喪神奪,挾資營幹,至有罄其囊而不得旋歸者。”

昏奪(昏夺),◆猶昏亂,神志迷糊。○[宋][葉適]《湖南運判到任謝表》:“然念臣災屯合聚,痾恙侵凌,形質至於變移,心慮從而昏奪。”

回奪(回夺),◆謂轉變態度,更改主張。○《新唐書‧韋處厚傳》:“[處厚]姿狀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爭,嶷然不可回奪。”

虎口奪食,◆从老虎口中抢夺食物。比喻胆大包天,做十分危险之事。○《后水浒传》第三十回:“你這村牛,想是吃了豹子心、豺狼膽,敢來虎口奪食!”○《解放军报》2007.9.9:“那年,我们虎口夺食,从日寇眼皮底下搞来一万斤猪肉和一千斤猪肝,过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春节。”

紅紫奪朱(红紫夺朱),◆謂紅、紫以間色奪朱。比喻以邪奪正。○《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邢昺]疏:“此章記[孔子]惡邪奪正也。惡紫之奪朱也者,朱,正色;紫,閒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也。”亦作“紅紫亂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閔悼[堯]、[舜]、[湯]、[文]、[周]、[孔]之業將遂湮微,正塗壅底,仁義荒怠,佞偽馳騁,紅紫亂朱。”

橫奪(横夺),◆無理奪取。○[漢][劉向]《說苑‧至公》:“討有罪而橫奪,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

核奪(核夺),◆審核決定。○[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第三章三:“所有軍隊歸併[荊][宜]司令部節制,兵餉由[宜]擔任兩營,藉蘇民困,一面呈請[黎都督]核奪。”

豪奪巧取(豪夺巧取),◆謂憑強力搶奪或用欺詐的手段獲取。○[明][王世貞]《觚不觚錄》:“[朱]好之甚,豪奪巧取,所蓄之富,幾與[分宜]埒。”○[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其夫隨[高葉飛]官[天長],甚見委任;豪奪巧取,歲以多金寄歸。”參見“巧取豪奪”。

豪奪(豪夺),◆仗勢強奪。○《管子‧國蓄》:“故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舊唐書‧羅威傳》:“其凶戾者,強買豪奪,踰法犯令,長吏不能禁。”○《明史‧李敏傳》:“官校招無賴為莊頭,豪奪畜產,戕殺人,污婦女,民心痛傷,災異所由生。”○[聞一多]《關於儒、道、土匪》:“先講偷兒和土匪,這兩種人作風的不同,只在前者是巧取,後者是豪奪罷了。”

詭奪(诡夺),◆用詭詐手段奪取。○[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既有[秦昭][章臺]之觀,而無[藺生]詭奪之誑。”○《新唐書‧郭子儀傳贊》:“及大難略平,遭讒甚,詭奪兵柄,然朝聞命,夕引道,無纖介自嫌。”

光華奪目(光华夺目),◆猶光彩奪目。○《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盤,五色燦爛,光華奪目。”○《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二回:“穿了一身時式衣服,剃光了頭,打了一條油鬆辮子,越顯得光華奪目。”○[錢鍾書]《圍城》五:“﹝這女人﹞頸裏一條白絲圍巾,身上綠綢旗袍,光華奪目。”

光彩奪目(光彩夺目),◆亦作“光采奪目”。◆形容光采極為鮮明,令人眼花繚亂。○《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玉臺翠樹,光采奪目。”○[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面色如朝霞和雪。明眸皓齒,光彩奪目,豔絕人寰。”○[禮平]《晚霞消失的時候》第四章:“這光輪在進入雲濤之前,驕傲地放射出它的全部光輝,把整個天空映得光彩奪目。”◆补证条目■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五:“廊蕪同懸琉璃燈,光彩奪目。”

光采奪目(光采夺目),◆見“光彩奪目”。

改奪(改夺),◆變更,改動。○《晉書‧荀勖傳》:“若於事不得不時有所轉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損奪者,可隨宜節度……若造次改奪,恐不能不以為恨。”○[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上》:“[馬卿]為《自敘傳》具在其集中,[子長]因錄斯篇,即為列傳,[班氏]仍舊,曾無改奪。”

二人奪(二人夺),◆刀的一種。鞘似手仗,刀貯其中,遇人搶奪,鞘脫刃出,可以防身,故名。○[田真]《好一個“鐵拐李”》:“四個高舉火把的黑衫人為前導,一個身穿月白中式衫褲的矯健身影氣勢洶洶而上,一橫‘二人奪’,跳個‘鐵門坎’,在臺口一個亮相。”

惡紫奪朱(恶紫夺朱),◆原謂厭惡以邪代正。後以喻以邪勝正,以異端充正理。古代以朱為正色,喻正統,故云。語本《論語‧陽貨》:“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漢書‧杜周傳》:“[孔子]曰:‘惡紫之奪朱’,當世治之所務也。”○[顏師古]注:“朱,正色也。紫,間色之好者也。惡其邪好而奪正色,以喻利口之人,多言少實,傾惑者也。”○[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司》套曲:“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摺:“這廝每惡黨兇徒,敗壞風俗,將好人家惡紫奪朱……豈不聞人心似鐵,官法如爐。”

奪宗(夺宗),◆《漢書‧梅福傳》:“諸侯奪宗,聖庶奪適。”○[顏師古]注引[如淳]曰:“奪宗,始封之君尊為諸侯,則奪其舊為宗子之事也。”後稱奪取嫡長子地位為“奪宗”。○《三國志‧魏志‧賈詡傳》:“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隋書‧煬帝紀下》:“每矯情飾行,以釣虛名,陰有奪宗之計。”

奪轉(夺转),◆猶言奪回。○《水滸傳》第五四回:“先把兩家老小,並奪轉許多家財,共有二十餘輛車子,叫[李逵]、[雷橫],先護送上[梁山泊]去。”

奪朱,◆○《论语·阳货》:“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朱是正色,紫是间色。后因以“奪朱”喻以邪犯正。○唐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而爲文之士亦多漁獵前作,戕賊文史,抉其意,抽其華,置齒牙間,遇事蠭起,金聲玉耀,誑聾瞽之人,徼一時之聲,雖終淪棄,而其奪朱亂雅,爲害已甚。”

奪志(夺志),◆迫使改變志向。○《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清][昭槤]《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朕必立一剛堅不可奪志之人,為爾天下共主。”

奪職(夺职),◆削職;免職。○[宋][沈括]《夢溪續筆談》:“獨三司使[李諮]奪職,謫[洪州]。”○[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文公謚議》:“尋以論者詆為偽學奪職,而公亦繼以下世矣。”◆补证条目■削职;免职。○《魏书·成淹传》:“淹曰:‘伏聞發洛已來,諸有諫者,解官奪職,恐非聖明納下之義。’”

奪印(夺印),◆1.奪去官印,謂將付予臣下的權力收回。○《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郭昌]﹞為拔胡將軍,屯[朔方],還繫[昆明],毋功奪印。”○[唐][韓愈]《永貞行》:“一朝奪印付私黨,懍懍朝士何能為。”◆2.謂在競爭中獲得代表某種權力的官印。○《白雪遺音‧馬頭調‧古人名》:“[楊金花]比武奪印在演武廳。”

奪移(夺移),◆1.奪此移彼;轉移。○《後漢書‧獻帝紀論》:“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晉][曹攄]《感舊詩》:“[廉][藺]門易軌,[田][竇]相奪移。”◆2.動搖改變。○[唐][孟郊]《同年春宴》詩:“願保金石志,無令有奪移。”○《新唐書‧趙彥昭傳》:“[彥昭]顧己處外,恐權寵奪移,不悅。”

奪衣(夺衣),◆奪袍。喻在詩文競賽中獲勝。○《剪燈餘話‧瓊奴傳》:“﹝[耕雲]﹞因呼二生至前,指壁間所掛‘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四畫曰:‘二郎少攄妙思,試為詠之,中目、奪衣,在此一舉。’”

奪席(夺席),◆《後漢書‧儒林傳上‧戴憑》:“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群臣能說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為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後因謂成就超過他人為“奪席”。○[清][朱彝尊]《題程侍郎江山臥游圖》詩:“[啟][禎]之際南北派,書有[董][米]畫[崔][陳]。○[青溪先生]起奪席,二者并妙稱絕倫。”○[柳亞子]《感事呈毛主席》詩:“奪席談經非[五鹿],無車彈鋏怨[馮驩]。”◆补证条目■○《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帝令羣臣能説經者更相難詰,義有不通,輒奪其席,以益通者。憑遂重坐五十餘席。故京師爲之語曰:‘解經不窮戴侍中。’”后因谓成就超过他人为“奪席”。○《续传灯录·筠州清凉德洪禅师》:“與士大夫遊,議論袞袞,雖稠人廣座,至必奪席。”

奪算,◆削去寿数;缩短寿命。○《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某年月日,通奸胞姊,致姊家敗人亡,奪算五紀。”○《清史稿·索尼传》:“若各爲身謀,有違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凶誅。”

奪適(夺适),◆見“奪嫡”。

奪人(夺人),◆1.猶損人。○《初刻拍案驚奇》卷四:“某官性詭譎好名,專一暗地坑人奪人。”◆2.猶動人。○[胡采]《<在和平的日子裏>序》:“他的作品,自始至終洋溢着一種奪人的力量。”

奪卻(夺却),◆奪去;占去。○[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銓曹》:“醞署丞等三官,皆流外之職,已被士人奪卻。”○[五代][和凝]《解紅》詞:“兩箇瑤池小仙子,此時奪卻《柘枝》名。”○[宋][朱熹]《答呂子約書》:“年來覺得日前為學,不得要領,自做身主不起,反為文字奪卻精神。”

奪權,◆夺取权力(多指夺取政权)。○《人民日报》1988.3.17:“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林彪一伙迫不及待地抛出所谓‘天才论’,发动抢班夺权。”

奪取(夺取),◆1.使用力量強行取得。○《史記‧龜策列傳》:“[江]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奪取其寶,諸侯爭之,兵革為起。”○《後漢書‧孔融傳》:“[術]輕侮之,遂奪取其節。”○[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八:“雪花如血灑戰袍,奪取[黃河]當馬槽。”○[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武裝奪取政權,這是戰略口號。”◆2.努力爭取。○[魯迅]《野草‧題辭》:“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

奪情(夺情),◆1.謂減少居喪期間的哀痛之情。○《魏書‧禮志三》:“夫聖人制卒哭之禮、授練之變,皆奪情以漸。”◆2.猶奪服。○《周書‧王謙傳》:“朝議以[謙]父殞身行陣,特加殊寵,乃授[謙]柱國大將軍。以情禮未終,固辭不拜。○[高祖]手詔奪情,襲爵[庸公]。”○《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況鍾]﹞因丁憂回籍,聖旨奪情起用,特賜馳赴任。”○《清史稿‧穆宗紀一》:“[李續宜]母喪,詔奪情署[安徽]巡撫。”

奪氣(夺气),◆挫傷銳氣;喪失勇氣。○《孫子‧軍爭》:“故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梁書‧曹景宗傳》:“[景宗]等器甲精新,軍儀甚盛,[魏]人望之奪氣。”○[唐][獨孤及]《為江東節度使奏破餘姚草賊龔厲捷書表》:“賊眾奪氣,不知所守。”○[清][魏源]《聖武記》卷六:“軍士奪氣,望風解體。”

奪魄(夺魄),◆驚心動魄;失魂落魄。○[唐][宋之問]《嵩山天門歌》:“晚陰兮足風,夕陽兮赩紅。試一望兮奪魄,況眾妙之無窮。”○[唐][李德裕]《贈王茂元司徒制》:“來必挫鋒,去者奪魄。”○《金史‧移剌蒲阿傳》:“[合達]欲再議,[蒲阿]言:‘止此而已,復何所議。’蓋已奪魄矣。”參見“天奪之魄”。

奪目(夺目),◆謂光彩耀眼。○[南朝][梁][聞人倩]《春日》詩:“林有驚心鳥,園多奪目花。”○《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解元倚窗獨酌,忽見有畫舫從旁搖過,舫中珠翠奪目。”○[冰心]《寄小讀者》十八:“窗戶間陳列的玩具和兒童的書,五光十色,極其奪目。”

奪門(夺门),◆1.破門,奮力沖開門戶。○《舊唐書‧韓游瑰傳》:“賊急奪門,[游瑰]隔門血戰。”○[清][王韜]《淞濱瑣話‧魏月波》:“[戚]遽奪門去,女亦避之他所。”○[沙汀]《煩惱》:“[劉久發]喃喃說,奪門沖出去了。”◆2.[明英宗]親征[瓦剌],兵敗被俘。其弟繼位為[景帝],即與[瓦剌]議和。○[英宗]返回京師,入居南宮,不許朝謁。○[景泰]八年,[石亨]、[徐有貞]等以兵迎[英宗]於南宮,毀垣壞門而入,[英宗]乃復辟。史稱此次政變為“奪門之役”。見《明史‧英宗後紀》。後因以“奪門”泛指復辟、政變。○[章炳麟]《詠南海康氏》:“奪門偉績他年就,專制依然屬[愛新]。”◆补证条目■夺门之役。○明朱国祚《西山谒景皇帝陵》诗:“北狩專馳通問使,南還偏賞奪門功。”○清朱彝尊《土木堡》诗:“元戎苦戰翻迴蹕,諸將論功首奪門。”

奪路(夺路),◆1.指攔路搶劫。○[宋][文天祥]《宣州勸農文》:“第五戒爾莫奪路,做賊不休終敗露。”◆2.爭奪道路。○《三國演義》第一回:“殺到天明,[張梁]、[張寶]引敗殘軍士,奪路而走。”

奪利争名,◆同“争名奪利”。○唐吕岩《敲爻歌》:“苦苦煎熬唤不回,奪利争名如鼎沸。”○《西游记》第七八回:“買金販錦人如蟻,奪利争名只爲錢。”○明张岱《自为墓志铭》:“奪利争名,甘居人後,觀場游戲,肯讓人先。”

奪禮(夺礼),◆猶奪服。○《陳書‧程文季傳》:“[文季]性至孝,雖軍旅奪禮,而毀瘠甚至。”

奪勞(夺劳),◆古代對犯罪官吏剝奪其職務令服勞役的一種制度。○《梁書‧元帝紀》:“長徒鎖士,特加原宥;禁錮奪勞,一皆曠蕩。”○[南朝][陳]徐陵《陳武帝即位詔》:“亡官失爵,禁錮奪勞,一依舊典。”○《隋書‧刑法志》:“奪勞百日,杖督一百。”

奪爵(夺爵),◆謂因罪而被削去爵位。○《漢書‧景帝紀》:“奪爵為士伍,免之。”○[顏師古]注:“謂奪其爵,令為士伍,又免其官職,即今律所謂除名也。”○[明][沈德符]《野獲編‧刑部‧劉東山》:“[東山]坐論如法,枷示而死,[鶴齡]奪爵貶[南京]。”○《清史稿‧后妃傳‧敏惠恭和元妃》:“郡王[阿達禮]、輔國公[扎哈納]當妃喪作樂,皆坐奪爵。”

奪錦(夺锦),◆見“奪袍”。

奪冠(夺冠),◆奪取冠軍。○《人民日報》1984.10.7:“一個優秀運動員不僅能在運動項目上奪冠,在思想品質上也要過得硬。”

奪官(夺官),◆削去官職。○[明][沈德符]《野獲編‧吏部‧司農署銓》:“至次年,[梁]遂奪官歸。”○《明史‧唐龍傳》:“後坐[嵩]黨,奪官。”

奪服(夺服),◆謂喪期未滿,官員應詔除去喪服,出任官職。○《後漢書‧桓焉傳》:“踰年,詔使者賜牛酒,奪服,即拜光祿大夫,遷太常。”○《新唐書‧張儉傳》:“時[儉]以母喪,奪服為使者撫納之。”

奪膽(夺胆),◆猶喪膽。○[南朝][梁武帝]《移檄京邑》:“武力喪魂,義夫奪膽。”

奪彩(夺彩),◆失去光彩。○[南朝][齊][王融]《謝竟陵王賜納裘啟》:“降飾自尊,垂榮及賤,玄玉不純,曾波奪彩。”○[明][陳汝元]《金蓮記‧就逮》:“詞苑飛龍,天孫為之奪彩。”

奪標(夺标),◆1.奪取錦標。龍舟競渡時,優勝者奪得錦標之戲。亦以喻科舉考試中元。○[唐][盧肇]未第時,郡守輕之。及[肇]狀元及第歸,郡守宴之,會觀龍舟競渡,[肇]於席上賦詩曰:“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見[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卷五五。○[宋][曾鞏]《南湖行》之一:“奪標得雋唯恐遲,雷轟電激使人迷。”○[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幸而藝成,然亦僅得一第止耳,猶未能掉鞅文場,奪標藝院也。”◆2.特指奪取冠軍。○《人民日報》1983.10.2:“啦啦隊的隊員們齊聲高呼:‘歡迎,歡迎,歡迎運動員精彩表演,歡迎來[上海]奪標。’”◆3.在招標活動中戰勝競爭對手,從而使自己的投標被招標單位選中。如:十多個單位參加該廠一期工程招標,我廠一舉奪標。

頓奪(顿夺),◆謂違反情理地強行斷絕。○[南朝][宋][宗炳]《明佛論》:“頓奪其當年,所以超升潛行,協於神明,福德彰於後身,豈能見其所得哉。”

鬥奪(斗夺),◆爭奪;搶奪。○[明][馮夢龍]《山歌‧燒香娘娘》:“船一搖搖到[木瀆],轎夫鬥奪來搶。”

定奪(定夺),◆1.決定事情的可否與去取。○[宋][范仲淹]《奏辯陳留移橋》:“既聞差[王礪]重行定奪,遂令人探問移與不移。”○[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摺:“你父子們有甚不相和,倒着俺定奪?”○《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今日正有人間兒女英雄一樁公案該當發落,請旨定奪。”○[郭沫若]《創造十年》二:“所以在瞬息之間事情便定奪下來了。”◆2.引申謂主意、主張。○[元][無名氏]《桃花女》第二摺:“我勸你所作依公莫太過,投至得到我根前問個定奪,討個提掇,決個死活。”

顛奪(颠夺),◆反覆斟酌。○[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第十三章引[明]無名氏《二賢傳》:“老蠻子爬伏在那鞍轎上,唬得他渾身打戰戰兢兢,良久還過一口氣,腹內展轉自顛奪:我今年枉活八十多歲許,這是我少智無謀缺欠通。”

盜奪(盗夺),◆掠奪,侵奪。○[漢][荀悅]《漢紀‧景帝紀》:“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為吏,以貨賂為市,盜奪百姓,侵侮萬民。”

打奪(打夺),◆用暴力搶奪。○《元典章‧戶部四‧娶逃婦為妻》:“[安陽縣][李伴姊]告[滋州][塗陽縣]人戶[胡大安]等將逃妻[高喚奴]打奪去了。”○《元典章新集‧刑部‧騙奪》:“今犯為首起意糾合[何勝一]持杖就路上打奪過往客人錢物。”○《水滸傳》第二一回:“你不要來打奪人去,要你償命也。”

打奪,◆劫夺;用武力夺取。○《水浒传》第二二回:“〔宋江〕把我女兒殺了。老身扭結到縣前,這唐二又把宋江打奪了去!”

打打奪奪,◆劫夺。○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争些把緑藍撾破,遇着我便打打奪奪。”

察奪(察夺),◆經過考察研究而作出決定。○[清]林則徐《扎蘇藩司飭查寶山縣海塘工程各款約數》:“此外樁石各工,尚需若干,其存項共有若干,果否足數樁石各工之用,開具各款約數清摺,刻日星馳稟覆察奪,毋任違延。”○[孫中山]《建國方略‧第六計劃》:“至增設之鐵廠,應用資本若干,可留為有經驗者另行察奪。”

查奪(查夺),◆考查定奪。○[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拿審》:“若眾皆願保無他,或密稟上司,准與保候查奪。”

不奪時(不夺时),◆不失農時。○《文子‧下德》:“足用之本,在於不奪時,不奪時之本,在於省事。”

博奪(博夺),◆取得;奪取。○[明][李贄]《卓吾論略》:“彼謂吾利口能言,至長大或能作文詞,博奪人間富若貴,以救賤貧耳,不知吾大人不為也。”

標情奪趣(标情夺趣),◆謂傳情逗趣。○[明][湯顯祖]《邯鄲記‧極欲》:“只有教坊之女,攪箏琶,舞《霓裳》,喬合生,大迓鼓,醉羅歌,調笑令,但是標情奪趣,他所事皆知。”

暴奪(暴夺),◆猶掠奪。○《墨子‧辭過》:“當今之主……必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以為宮室。”

白奪(白夺),◆不付代價而公開掠奪。○[元][無名氏]《陳州糶米》楔子:“見了人家的好玩器,好古董,不論金銀寶貝,但是值錢的,我和俺父親的性兒一般,就白拿白要,白搶白奪。”○[明][丘濬]《大學衍義補》卷二五:“萬乘之王而有四海之富,乃白奪貧人之物,以為食用,無以異於盜賊之白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