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人莫予毒的意思是什么_人莫予毒的意思

人莫予毒的意思是什么_人莫予毒的意思

人莫予毒

突然之间很想把自己教孩子背文言文的心路历程以及背文言文的过程中的一些遭遇写出来,从什么地方说起呢?就先从这个名字----“人莫予毒”开始吧。

人莫予毒,是一个比较少见的词语,比较生僻,现在基本上没有人使用了,我们先来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一个字一个字对应着解释,人-----别人,莫-----不能,予-----我,毒------伤害,那么合起来的意思应该是“别人不能我伤害”,这是什么意思?不太好理解。其实这个词的意思是“别人不能伤害我”,那么按照这个意思,这个词应该叫做“人莫毒予”才对,为什么写成“人莫予毒”呢?

其实这涉及到我国古汉语中的一个语法规则,如果有否定词,那么否定词后面的谓语和宾语的位置要交换,在“人莫予毒”这个词当中,莫是否定词,毒是谓语,予是宾语,正常顺序是人莫毒予,谓语和宾语交换之后,就变成了人莫予毒。

类似的词语还有“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等等,当然最常见的一个词是“时不我待”,意思就是时间不等我,按照这个顺序应该写作“时不待我”,但是按照上面提到的汉语的语法规则,要写作“时不我待”。我总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文化常识,不应该写错,至少“时不我待”这个词不应该写错,因为这个词很常用,但有一次我在帝都的某建筑物上看到大标语写成了“时不待我”,有点惊讶,如果中华文化这样继承的话有点愧见祖先羞对子孙了。

我感觉原来的大中华文化圈所包含的地区,大陆、台湾、朝鲜半岛、日本,还有越南,除了越南已经完全放弃中华文化了,连文字都改成字母了,其他地方还基本继承了中华文化,尤其是台湾地区,日本,韩国还是用繁体汉字,还经常使用一些在大陆都很少使用的词语,比如台湾经常使用“福祉”,还经常说“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前一段时间韩国总统还是用了一个中国成语来形容本国所处的政治环境-----“间于齐楚”。

日本也是保留了大量的中国繁体字,在整个社会中根本离不开。以前有个话剧叫《王府井》,讲的是抗战时期的事情,剧中有个人物,是专门给商家刻匾额的,在剧中说了一句赢得了观众热烈掌声的话-----“坚决不给日本人刻匾额,坚决不刻那些缺胳膊短腿的中国字”。其实日本商家,任何著名的企业的名称都是完整的中国字,而且是繁体字。编剧和观众似乎都不太了解这点。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才决定让孩子能够去多学习、继承中华文化,起码能做到不把常用的词语用错吧,再起码别人使用成语你得能听懂吧。这就是我让孩子多背文言文的初衷。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文言文,而不是古诗词,因为我自己有一个感受,文言文大多是一个小故事,比如刻舟求剑,或者买椟还珠之类的,有情节有人物,比较感性,对于孩子来说易于理解,因而也就容易背诵,大量的成语也是出于文言文。而对于古诗词来说,诗言志歌言情,大部分诗词除了表面的意思之外,都有很深的内涵,或者是表达作者的志向,对于孩子来说很难理解诗背后的深意,比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前两句好解释,但后两句就需要自己体会,自己揣摩,有些诗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人莫予毒的意思是什么_人莫予毒的意思

如果自己说不清楚,又怎么能跟孩子讲明白?这些诗还不算复杂的,李商隐的诗才是晦涩难懂,比如《无题》、《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念起来口有余香,除了美实在是说不出什么更多的,至于含义更是众说纷纭,我又不能误人子弟,所以我就干脆不化大力气让孩子被诗词了,等孩子大一些让他自己去背,去理解吧。

从开始背诵到现在大约八个月了,我让孩子背诵了大约50篇文言文,有长有短,长的一张A4纸写满了,短的只有三句话,大概的进度是一周两篇,内容有从《小学生必背文言文》中找的,也有是我从各种书中摘抄出来的,自然有我自己的偏好在内。从下一篇开始,我会把孩子背会的这些以及将来要背的文言文一篇一篇讲讲过程,以及我对每一篇文言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