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最知名是诗句赏析及诗意-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最知名是诗句赏析及诗意-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来源:读特

作为古诗词爱好者,也曾读过不少名家前辈和同好诗友的诗词鉴赏作品集。大体看来,为读者打造一部好的鉴赏集,就像为不同的食客做一桌菜。这吃饭和读诗一样,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人们则不必选择美食,李白不会夸“玉盘珍馐直万钱”,苏轼不会求“好竹连山觉笋香”,饮食不会成为文化,食欲也不会带来诗意。正如我们翻开鉴赏集不只是为了多背几首诗,而是去在作者对诗词解读赏析中寻找“空山松子落”的静谧,品味“采菊东篱下”的淡雅,感受“渔歌入浦深”的释然,或许这些高层次需求才是饮食和品诗的真味。当打开方笑一教授新著诗词鉴赏作品集《诗意人间》时,能从中看到一桌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好菜。在驻马闻香,下箸知味后,方知“人间有味是清欢”。

最知名是诗句赏析及诗意-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第1张

《诗意人间》

方笑一 著

东方出版中心

2021年9月

这写一本好书和烧一桌好菜一样,这成功之处首要便是要注入“食以民为本”的理念,尤其是诗词鉴赏集的编写,更要明确这“菜”的目标客群是谁?如语言直白,故事性强,朗朗上口的五七言绝句名篇集,那是孩子们喜欢的汉堡炸鸡薯条汽水,再配上一个小玩具的欢乐儿童餐;温李新声和纳兰公子等缘情绮靡的情诗合集,那是少女期待的满桌梦幻般甜点佐以气泡酒的摩天轮下午茶;而要准备商务酒宴,除夕团圆家宴这种高规格的“圆台面”就要照顾到各年龄,各身份,各地域的口味了,所以选料严谨,风格雅正,追求本味和清新平和的淮扬菜才是国宴和家宴的选择。透过《诗意人间》的行里字间,体会到方教授像一位淮扬菜的国宴大师,选诗就像选料力求精益求精;鉴赏就像烹饪著重突出本味。正如自序所言:“人间的真味是清淡,清新的欢愉,并不是浓烈的,穷奢极欲,手舞足蹈的快乐。”正是这种清丽而不追求绮丽,清淡而不堕入寡淡的审美追求,让《诗意人间》选诗和鉴赏风格在整体中正平和的同时,每首诗风味特点尽显。

鉴赏集选诗好比是对食材的选择,具体操作上要做到广、精、适。首先是“广”,宴会的食材的选取来源要广,要不拘于一类,不限于一地,这样才能使菜色丰富。而鉴赏合集的选诗也要照顾到各个时代,选择的诗人作品也不过分集中。《诗意人间》选诗时代上接建安风骨,下至两宋风韵横跨千年。且所收入的90首诗词的体量下,除了“光焰万丈长”李杜诗篇,和“三教贯通”和词史有着开创意义的苏东坡有所偏重外,几乎所有名家都只选一首到两首,即便是“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词别是一家”的李易安,“词必稼轩”的辛幼安,这就让更多诗人能在书中亮相,将不同风味作品呈现给读者。

再看“精”,食材在广选的基础上还要精挑,不仅要经历去粗取精的过程,一桌菜的规模也是有限的,对于上桌的菜更是斟酌再三避免同质化。就像方笑一教授在编选时,他时而是浩瀚的诗海中拾取明珠的舟人,挑剔处不把一颗相似的珍珠收入囊中。他时而又是东晋南渡后金陵城的猎人,只取最鲜美的猪后颈肉献给食客。《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黄鹤楼》《无题》《虞美人》《定风波》等选取皆为浪底淘金,琼林撷英而来,在《诗意人间》90首诗人诗词的选择上,可谓无一人不可称名家,无一阙不可称佳篇,无一首不曾有警句。

最知名是诗句赏析及诗意-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  第2张

方笑一,《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副系主任兼古籍研究所所长,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最后是“适”,在佳肴的选择上要与食客习惯合适,比如北客为主,就要肉多于鱼,如果南客偏多,那就多加点河海鲜。《诗意人间》的选诗重点选取了唐宋诗词,之所以“略古详今”,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照顾到更多读者的接受水平。唐诗和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两峰并立,相对读者来说普适性较好,读熟悉诗篇的鉴赏作品更容易让读者找到心灵的共鸣,和诗人和鉴赏作者高处相接。“略古详今”并不意味着“薄古厚今”,唐以前的诗虽然只选了四首,但亦能感受作者用心良苦:曹孟德《短歌行》代表建安风骨和四言诗最后的辉煌;阮嗣宗《咏怀》是正始风流,陶渊明更是“隐逸之宗”,开田园一脉,“更无一字不清真”的神品。

《诗意人间》广、精、适的整体选诗的精心布局,让唐宋诗词的历史如卷轴式的展开,像重要宴会中根据食客的需求把握上菜的节奏。而每一首诗选择表现有蘅塘遗风中正平和审美,则是作者待人接物的敦厚谦和。笔者晚辈对方教授以师尊之,深愧方师屡以兄弟相称;每与相谈则沐鸿儒之风,仰先生长松之志。

如果选诗是选料,那鉴赏则是烹饪的过程。有人曾把诗词鉴赏称为对诗词的二次创作,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字词的训诂,技法的赏析,典故的讲述和意境的把握,就像对于优质食材的深加工,煎炒烹炸蒸煮烤卤等不同烹饪方法,正如从文学、美学、史学、哲学等角度不同侧重的去解读诗词,酱醋盐酒的调料的添加,似从艺术造诣的角度来提升品味。

方笑一教授在鉴赏解读中,会根据不同的诗篇选择最适合的视角精准解读,就如大闸蟹必清蒸,金枪鱼必刺身,扣三丝必用火腿一样顺理成章。比如在孟郊的《登科后》讲了唐代科举制度,尤其是读者感兴趣中第后新科进士们都做些什么。而李商隐的《无题》侧重于美学角度的剖析,将绮美的晚唐诗“语极摇曳”背后的深婉展现在读者面前。解读“无一字不可无出处”的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诗作时,以应注尽注的方式来讲透典故和出处。阮籍的玄远、王维的佛境、朱子的儒道,通过生动的事例让读者理解先贤的境界。此外,方师在解读中往往能旁征博引,还善用西学解诗,在对东坡《洗儿戏作》鉴赏中援引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理,并结合了中西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当前家庭教育的问题,如此大的学科跨界解读尝试,堪为此书的亮点。

诗人往往都有艺术家的身份,有的是画家,有的是音乐家,画面感和音乐性更是诗意的一部分。诗词鉴赏作者对艺术的理解高度,深刻影响对诗人诗心的感悟和赏析精彩程度。第一次知道方师是他为《中国诗词大会》所出的一道抢答题,关于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大地之歌》用的王维的《送别》作结。后来在方师的《诗家十讲》中看到文章《李白与马勒》,他对马勒的大地之歌中三首李白诗解读,从生死豁达,人间美丽到圣人忘情,除了让我感慨李白的诗救赎了千年之后马勒,也羡慕马勒在百年之后在世间还有这样一位高山流水的知音。正因作者的艺术天赋,在《诗意人间》鉴赏集中,随时都能以音乐,美术等艺术的解读来调动读者感官,《江南逢李龟年》他告诉读者音乐的悲喜有时代特点,品味李白的《清平调三首》他劝读者可以听邓丽君古词新唱的演绎,鉴赏文章用音乐为佐料,是耳得之而为声,此作声之美。而对王昌龄《采莲曲二首》,王维的《山居秋暝》,文章描写又深谙画道,在“能事不受相促迫”从容下笔白描诗中之景,又不似韩幹画马有肉无骨,而是“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境深远意味悠长,这是目遇之而成色,此作色之美。诗词鉴赏集的有声有色,就像添加过佐料的菜才能色香味俱全。

再好的饭菜也需是用来吃的,品位高但要控制距离感,读来《诗意人间》另一妙处是格调高而不冷,有些内容颇有烟火气,比如解读《卜居》谈到了现代人搬家换房子的现实需求和心理需求,在解读诗词专业技法“融炼”和评王维诗“渣滓俱融”时比喻用破壁机和榨汁机制作果汁作比,实有别趣。这或许是每一位《中国诗词大会》参与者对“在云端里爱诗,在泥土里生活”的践行。同时,方师的语言风格很有特点,温和且说服性极强。读他的书就像听一场有趣的诗词讲座,《诗家十讲》的地点在剧院礼堂,时间要两个课时,是一场完整的大讲座,可以深度的叩问自己的诗心。而《诗意人间》就像是在公园,在沙龙,在茶馆中十分钟以内的脱口秀式的微讲座,能帮助你随时唤起你对生活的诗意。

或许你的人生正耽于庶务,精神又不满足于红尘世俗,请给忙碌身心每天一首诗的时间,见诗人,见自己,见广袤天地,见人间众灵。让《诗意人间》不同风味,各有清欢的90篇诗文绚烂一整个季节。

编辑 周晓飒

(作者:晶报特约作者 陈曦骏)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