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教案)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教案)  第1张

一、 我的课题提出的因由

为推进素质教育,改变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根据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具有“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导,我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进行了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语文教学的每一知识起点都与有着千丝万缕的迁移联系,每一招每一术都可以唤起学生自主学习感知的萌发追求,每一知识点的落实和运用都能引领学生进入更高的精神状态。正是这样,我申请了“中学语文听说读写思创综合能力立体化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

二、“听说读写思创”综合能力立体化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定义

“综合能力立体化教学”这个课题的意义是指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多维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它以课堂为轴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拓展,使课内语文训练与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形成浑然一体的强有力的结合。

我对这个课题的定义是:在教师的激励、组织、启发、诱导下,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语文的真知,逐步学会语文的方法,初步地掌握听、说、读、写、思、创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终至形成习惯提供基础。这样一种有领导的学习思考、研究和练习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自始自终多方面受到严格、认真的语文训练,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种以提高训练效率、自主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过程的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力求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由若干互相联结渗透的有关听、说、读、写、思、创的练习群组成的,尽量压缩非训练性因素,突出训练性因素,或变非训练性因素为训练因素。

简单地说所谓立体化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时给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有效的学习,尤其要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有效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自己掌握听、说、读、写、思、创的本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听说读写思创综合能力立体化自主学习主要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听说能力的培养

与朱元思书教案(与朱元思书教案优秀教案)  第2张

在具体措施上,我抓住以下三个环节,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整体的训练:

第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养成正确去听的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运用多媒体整合听读材料,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完整的、准确的、有感情地表述出来。要求学生养成边看边听边理解、边记忆的良好习惯,长期坚持,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

注意精听和泛听相结合。我经常制作一些精听和泛听的综合课件,这种精听教学有助于学生

第二、挖掘课内外语文资源,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具体措施:(1)学生每天早晨有10分钟的“晨说”时间,轮流到讲台上说。可以说电视新闻、家里发生的事、想让同学知道的事……只要能开口说,说什么都行。(2)每周安排一节说话课。有看图说话,有故事接龙。(3)平时上语文课,我经常安排小组讨论、代表总结发言的环节,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口语交际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三,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

语文读写能力培养

1、明确读写关系,抓实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我在几年的实验中,紧紧把握在语文教学中立足课堂,抓实教学环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努力实践。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把握文章重点的前提下,激发学生阅读和表达。例如我教学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一文时,带着学生梳理文意后,以选拔船行富春江中一路上看到的美景现场直播主持人的方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教学张晓风的《行道树》中,最后以让学生试着给行道树写一句广告词赞颂它们精神的方式引导学生完善课堂板书,学生们异常兴奋。通过这一系列的指导活动,阅读教学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了以读促写,以写悟读,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2、构建以对话交流为中心的课堂格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我和学生打成一片,和他们做朋友,学生们信任自己、亲近自己,这样学生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我让学生直接面对作品,用他们自己的眼去触及作品,用他们自己的心去抚摩作品,使他们在阅读中去学习阅读。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下册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抓住文中一句“我们是多么喜欢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啊!”设计问题:“面对长大,特别是你们这些孩子们应该是喜欢,可‘英子’为什么害怕?”让学生尽情表达,与学生老师交流心里想法。课堂上多给学生“倾听”作品的权力,多给学生“言说”感悟的机会,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认知,也达到了提高他们读写结合能力的目的。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只有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才有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善于求异,要有挑剔、批判的眼光,对不“人云亦云”,敢于批判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3、注重积累收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厚积、接触和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后才能形成语感,才能逐渐形成语文能力,才可能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课堂教学中,对那些语言文字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韵味等一类的文章,我都要求学生熟读成诵,背诵积累。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高尔基的《海燕》、光未然的《黄河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活动课上,我组织学生以新课标推荐的名著篇目为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促进学生的阅读。自习或课余就布置学生欣赏《语文报》上刊登的佳作,积累语言。有了这些积累,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不至于思维阻塞,笔力枯竭,无话可写。

4、拓展学习和生活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每个假期,我都安排学生进行“创新性作业”布置,每位学生通过努力,都拥有了自己的“一本书”。2009年我的创新作业获得临朐县政府成果奖和潍坊市政府成果三等奖。

“风帆”文学社是学生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平台。这几年来,我社坚持每学期至少开展三次社团活动,每年至少出刊一期,收录了各年级各班学生的优秀习作,社刊习作中最为出色最受学生喜爱的作品就推送给地、市级刊物发表,以荣誉促进步,以进步化动力。这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从2006年 “风帆”文学社连续获奖;2006年评为山东省一等奖、2007年评为山东优秀社刊。其中部分学生的优秀习作选送参加地、市级征文评选,也获得了不少奖项。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的密切相关。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二、实施思维教育的途径

第一,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比如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我的办法是:一通过对图画的观察来培养,二通过对人和事物的观察来培养,三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培养,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培养。

第二,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结合文体的联系来安排思维训练的顺序。我根据这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思维训练的顺序,即“对观察对象的分析综合→ 对形象材料的分析综合→ 对理性材料的分析综合”三级训练的顺序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由直观到形象再到理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第三,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具体方法有:(1)多角度设问。即围绕问题精心设计系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探索。(2)一题多解。即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多方面寻找答案。实践证明,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认识过程实质上是思维过程。怎样使语文思维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鼓励切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是语文思维能力的核心。我认为不能一切以教材为依归,不能人为能滚瓜烂熟地背诵教材就算学好了语文,那不过是一堆死知识。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是指创新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我是从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的:

一、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

具体做法:

1、变“教师主导”为“师生合作”,激发学生兴趣。以我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为例,我在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用你自己的观点来探讨一下鲁提辖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的说他疾恶如仇;有的说他粗中有细;有的说他慷慨大方;有的说他有勇有谋;有的说他脾气暴躁……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而且很多学生还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内容加以印证。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在分析任何事物时,也就都能自觉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以激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2、变“狭义读写”为“广义读写”,拓宽学生视野。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①积极发动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上网浏览搜索的方式收集材料,然后分门别类整理,建立起个人写作的文字材料库。②立足学校及周边的人文资源,多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具有个性化的感性生活材料,为写作建立个人的情感材料库。③积极开展假期创新作业编写一本书、办黑板报、手抄报,或向报刊杂志社投稿及组织各种写作竞赛等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④注重全面提高所有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加强检查反馈力度,增加交流次数,对学生的作文以鼓励为主,多进行面批,从而提高评析质量,直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络包罗万象,溶上下千年于分秒瞬间;化纵横万里于咫尺之间。传统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生动有趣了。多媒体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与创新,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听说读写思创综合能力立体化自主学习教学法模式分导学课和导练课两种课型。

一、 导学课的模式、框架

① 开展课前演讲活动,操作时可按学号顺序,每次一人或二人(无一例外)。演讲的内容可以是教师命题,针对学校、班级发生的好人好事或存在的问题展开评论;也可以是讲成语故事,讲笑话;还可以由同桌的两位同学,模拟播音员的一整套播音方式,用现场播音的方法,播讲国际、国内,校园、班级新闻,并展开评论活动,中间穿插文学知识有奖征答活动等等。

② 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讲授时,精心设计一串既能覆盖整篇文章,又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钻研课文。这些问题可以延伸到课外,可以前联以前学过的课文,也可以后联后边未学的课文,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写作实际。这种问题,我把它叫做“导读题”。它能引导学生直逼课文的学习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③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我要求学生人入会做书间笔记,并养成习惯。书间笔记的具体要求是:给课文编写节码; B 分段,给段落编上段码,写出段落大意; C 归纳中心思想; D 归纳写作特点; E 画出文中的重点句段,并指明它的基本含义或作用; F画出疑点,以待进一步学习时研究,或向老师提问;G 给生字注上拼音;H通过查字典、词典,解释词语;I 重点钻研教师提出的导读题,并把答案做在课文上相关的语句旁边。

④ 培养学生讨论、切磋、钻研、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维的习惯。我在课堂上,创设了一个多方向、多渠道学习交流和进行质疑问难的教学流程:分学习组讨论和进行大班交流、讨论。学习组的设置是:以课桌前后四人为一组,充分发挥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带头作用,使原来学有困难的学生能在学习组内受到感染,得到帮助。学生讨论、质疑和切磋的时间,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

⑤创造条件,安排一定的课文,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编教案,推选代表(或自告奋勇)当小老师。学生讲课后,可以质疑,可以讨论。对教学不足之处,或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教师给予点拨或订正。

二、导练课的模式、框架

按训练类别,导练课又分为听记训练、口头和书面语言训练和“学学看”活动课三种课型。

①听记训练。上完每课书后,学生在充分学习、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再进行“听记训练”,以期达到“学而时习”。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课文的行文思路(以本课内容为主),结合上下文、课内外相关的知识点,编制出一连串互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作整体性回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组织学生自己批改,把批改作业的“专利权”让给学生。具体教学流程是:

A 教师表扬上一次练习进步快的学生,特别表扬那些学习有困难,近来进步快,作业书写清楚,字迹端正的学生。B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文的行文思路,口述听记训练题,要求学生不做笔记,不看书,不做记录,光用脑子记。C学生在大作文本上,按书写的格式,用完整的语句回答刚才教师报的一道道题(不写题目和题序,只写答案),答题必须用黑墨水笔书写。D 等75%的学生完成答题后,教师组织学生换用蓝色圆珠笔进行自改,可看书,可讨论,可向老师提问。此时,教师重点帮助和辅导尚未完成作业的25%学生,让他们尽可能在自改中完成作业。E 自改约五分钟后,即组织学生互批互改。互改的方式视具体情况由教师决定,可以在学习组内互批,也可以学习组与学习组之间进行互批。F 教师组织学生统计成绩:正确多少题,改正多少题。G 学生自我小结,总结成绩,找出差距,找到产生问题的根子,提出改正的办法,以期自我完善。H 课后再由教师批改,并统计成绩。

②口头和书面语言训练课。我们结合范文学习,在学完一课书之后,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一定的作文要求。规定:命题作文在22分钟之内完成,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口头和书面语言训练课的教学流程是:

A 教师结合范文布置作文题,并提出本次作文的要求。B 学生在座位上思考一分钟,快速组织作文题材。C 学生在22分钟之内完成作文(若是口头语言训练——口头作文课,就让学生在小组或大班交流)。D 组织学生互批、互改,或教师点名让学生上讲台读作文,也可由学生主动上台诵读作文。E 组织学生评讲作文,然后教师小结;课后教师批改。

③“学学看”活动课。在初中,许多课文是记叙文,有故事情节,描述生动具体,适合学生模仿表演。我让学生把课本改编成“课本剧”。通过改编和表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课文,比较适合学生诵读,我专门开设表情诵读练习课: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研究如何有表情地诵读,小组内交流诵读,在大班内表演诵读,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同时,我们还在一学期内,安排一定的课时,组织学生进阅览室自行阅读一些课外书,编写语文小报,写读书心得。

取得的效果:

一、学生读听说写思能力明显提高,人人积极向上。大容量、快节奏的教学创设了一种紧迫感,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得到调动,中下程度的学生追上来了。由于注重教书育人,学生道德品质好,关心集体,学习勤奋,文明守纪,多数我教的班级被评为县、校级先进集体。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认知能力。读书时能圈点勾画做书间笔记,能查检字典,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作业多数做在作文本上,注重书写规范;各种作业字迹清楚、工整。三、学生听记能力明显提高。学生不翻书,不动笔记,光听教师提问题,几乎都能记住并答对十五六题。四、学生能不打草稿边想边改,绝大多数学生能在20多分钟内做好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做到内容集中,文通语顺,有真情实感。五、学生能边想边说,即兴演讲。多数学生能做到内容完整,有中心,首尾呼应,声音清楚、响亮。六、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绝大多数作业在课内完成,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还须注意的问题

(一)要善于从民族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语文精华 。

以后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汲取民族文化精华的方法,充分发挥中华民族重整体辩证和直觉体悟的思维优势,在读写中既学会系统、全面、动态的审视、分析、解决问题,又达到思想感情的滋润、熏染和精神情操的提高和超越的目的。

(二)建立多元的、立体的语文教育体系的内容有待探讨。

一要大胆地把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科学的成果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二要把学习语文知识与学习其他文化科学知识高度结合,促进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的不断完善;三要以人为本,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本。四要指导学生切实根据需要正确恰当地解决好文本阅读和文本书写与超文本阅读、超文本书写的关系。五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学习的规律和人才成长的需要,建立活动式、参与式、发现式、探索式、创造式的立体交叉的活而能化,化而能用,用而能创的多元的、立体的语文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的同时,科学知识与技能素质,创新素质和身心素质,思维与道德素质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学实践者”课堂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机械地重复教案,而是要进入任意挥洒的“自由王国”。这大概就是常讲的“教无定法”。然而我又相信,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自有其规律。“立体化自主学习教学法”即是一例。面对学语文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学生,若我们依据科学性、序列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去指导学生,从“教有定法”跃入“教无定法”,师生共同努力,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时,叶圣陶先生所期待的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教”的语文教学新局面一定会出现。总之,语文,伴随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素养,任何教学法都是要不断创新发展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