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诗歌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诗歌朗诵技巧和方法指导)

诗歌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诗歌朗诵技巧和方法指导)

“走心一点”,“声音大一些”,“不要拿腔拿调”,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评语搞得头昏脑胀,甚至会恶化到自我怀疑的地步,“怎么哪里都不对了呢”,“怎么感觉自己退步了”。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焦虑和怀疑,首先放轻松,看完下面的干货或许会让你豁然开朗。

在朗诵中普遍存在的误区

我们在这里把朗诵中存在的误区做一个简单的归纳。主要存在三大误区,第一种就是“唱”,第二种就是“喊”,第三种就是“糊”。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谈谈。

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拿腔拿调”。

这类问题在诗歌朗诵中比较明显,当然诗歌存在着韵律,我们很多同学为了拿捏这个韵律就不自觉的陷入了“调子”里。

举一个例子来说,很多人都朗诵过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一句我们所熟悉的诗句很多人的朗诵中都为它加上了“调子”,这不仅不会打动听众,甚至还有一点让人出戏。

那这样的诗歌要怎么来处理呢?我们等一下再说。

有的人会把声音的大小作为评判一个人朗诵优劣的重点。在这种观念下,很多人会陷入“喊”的误区。

诗歌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诗歌朗诵技巧和方法指导)  第1张

充满意境的诗歌在“喊”,柔情似水的散文也在“喊”,朗诵比赛似乎成了“嗓门大赛”。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情”和“意”全喊没了。

“喊”这种极具张力的表达方式,还要慎用,更重要的要因“材”而用,这个“材”就是我们所要处理的稿件。

这个误区是指表达模糊,就是我们在朗诵中没有清晰地向听众或观众表达出稿件所具有的意蕴以及自己对稿件的思考和理解。

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案头工作我都做了,但是就是表达不清楚”,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把注意点放在表达技巧及方式上,看看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唱”或“喊”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清晰表达的绊脚石。

那么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三大误区来谈一谈解决方法或改善方式。

如何做朗诵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在拿到稿件后先不要着急把它读出来,“开口不凡”的前提是我们要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也可以把它们称之为案头工作。

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分析稿件。在这里我们把分析稿件这项工作分派成四个小的单元,它们分别是“作品传达了什么”,“怎样理解作品”,“选择表达的视角”,“确定表达的基调”。

“作品传达了什么”

在这个小单元中我们要做到的是对作品的精读,最终我们要清楚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拿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来说,这首诗写于1938年,这个时间节点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沉重而悲愤的,我们可以想象艾青当时面对着国破家亡的景象在悲痛中眼含热泪写下来这几行诗句。所以他要表达的是对整个民族承受的巨大苦难的哀怜和强烈的爱国之情。这种爱国之情是如同涓涓细流般宣泄而出的,它不同于岳飞的爱国的悲愤之情喷涌而出的《满江红》。所以在我们理解了这首诗之后就会产生相适应的表达方式。

诗歌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诗歌朗诵技巧和方法指导)  第2张

“我们对作品怎样理解”

这也就是说我们与作品有着什么样的共鸣与联系,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对作品就产生了思考,这自然也就生成了我们对于作品的理解。我相信一个作品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创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意蕴是不同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我们还说《我爱这土地》,有的人会表达出悲愤,有的人会表达出哀怨,还有人会表达出淡淡的哀伤,不同的表达基于的是创作者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理解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表达视角。

“选择表达视角”

表达视角的建立是基于对作品和表达任务的理解。表达任务是指,我们想去传达给听众什么,这可以是你对作品的思考,可以是你想通过作品引起观众什么样的思考。

举一个例子来说,熊苑教育公众号曾推送过我们熊苑教育的校长宋怀强先生朗诵的《傅雷家书》,他的表达视角是站在了父亲这样一个身份的角度去处理的,所以我们可以听出他的朗诵中语言非常朴质,仿佛一位父亲在用温厚的声音对子女进行人生的教诲。温厚的声音如涓涓细流般流入我们的耳朵,流入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傅雷先生的这封家书不光是写给他的子女的,也是写给所有成长中的青年的。这便是“表达视角”的确立。

熊苑校长宋怀强朗读《傅雷家书》,感化心灵无限缅怀

“确定表达的基调”

我们在建立了“表达视角”之后,剩下的就是要确定“表达基调”了,说白了就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处理这篇稿件,用“诵”还是用“说”。

比如我们处理一篇诗歌大多会用“诵”的方式。再比如宋怀强先生对《傅雷家书》的处理就采用了“说”的方式。所以基调的确立要依据我们所说的“作品传达了什么”,“怎样理解作品”,“选择表达的视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的同学可能存在这样的困惑“我案头分析做的很充分啊,为什么就是表达不清楚呢”。

在朗诵中我们通过有声语言作为媒介去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所以我们可以把有声语言看作是一个“桥梁”,是我们创作中的情感和思考通达观众或听众的“桥梁”。

所以有的同学出现了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桥梁”存在问题了。看看自己在哪方面存在着问题,是气息不够,还是吐字归音不准确,还是重音点送不清晰,还是节奏存在问题。

在上麦之后我们的老师们会像“老中医”一般帮同学们诊断出问题的所在,剩下的就是按我们的方法和指导去刻苦练习了。

- 熊苑教育 -

一个温暖的有声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