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口罩里的春天摘抄分享_口罩里的春天读后感

口罩里的春天摘抄分享_口罩里的春天读后感

于燕:与时间赛跑的人

疫情期间,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就是市民群众的 “定心丸”,而一张张核酸检验报告单背后,是检验科人日日夜夜的坚守。

“从核酸采样到出具检测结果,对大家来说,是6到8个小时的等待。但对核酸检测团队来说,却是24小时不停歇,步步筛查、层层把关。”1月22日下午,随着新一批核酸检测样本送入实验室,西安市红会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于燕便和她的团队迅速投入到工作中。

“现在的每日检测量仅有千余份,和前一阵相比真的是轻松了不少。”于燕感叹道。

2021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万家的宁静。自2021年12月19日起,医院闭环管理,于燕与她的核酸检测团队便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检验阵地”,24小时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检测要快、要准,更要安全。核酸检测流程有些步骤只能手工操作完成,手工加样是核酸检测最危险的一步,需要打开样本管盖操作,这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感染风险。进入样本制备区的人员直接面对样本,这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三级防护标准严格穿戴护目镜、N95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等防护装备,整个穿戴过程需要十多分钟。由于实验室防控要求严格、不得随便进出,穿、脱防护服也十分不便,开始实验后,检验人员常常要不吃不喝,在憋闷的防护服内连续工作数个小时。

于燕手机中存有一张检验科的“大白”们,穿着防护服,在地上睡觉的照片。“这天是2021年12月21日,我们从下午4点开始连续工作19个小时,检测标本1.2万余管,大家累了就躺在地上休息一会。”于燕说。

“检测人员每天拧管数千个,虽戴着手套,但大拇指肚还是磨掉了一层皮,可没有人说过一声苦。为了尽早得出检测结果,大家都在咬牙坚持,昼夜奋战。” 于燕说。进入实验室,检验人员没有了时间概念,常常不知白天黑夜,眼中只有一个个“排队等候检测”的试管……

这段时间,于燕与医院的门卫师傅熟络了起来,“之前,我们经常晚上三四点才回酒店休息,门卫师傅会对我们说‘你们辛苦了’。后来,我们晚上十点就提前完成工作走出医院大门时,门卫师傅还会打趣地说一声‘今天还挺早的’。”(记者 张家祯)

李福利:冲锋在前保平安

1月25日下午,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小寨路派出所212办公室内,警长李福利忙着协调处理警区内的治安案件。疫情防控期间,他冲锋在前,彰显了公安干警的责任和担当。

2021年12月15日,因出现确诊病例,小寨路派出所对长安路以东、翠华路以西、小寨东路以北、二环以南区域全面封控。封控区域内有陕西历史博物馆、赛格国际购物中心、长安大学本部等多个重点单位、4个全面封控小区,还有6个居民小区。李福利负责封控区域的治安秩序管理。

为有效遏制疫情扩散,长安大学本部及家属区仅留东门供物资及工作人员进出。李福利连续十几天守在东门,认真核查进出人员160余人、核验出入物资18批次,开展全面消杀。同时,他还要安排自己警区的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等工作。得益于出色的工作能力,他负责的各项工作均高效完成。

口罩里的春天摘抄分享_口罩里的春天读后感

李福利警组的管辖片区中包括吉祥村区域,该区域流动人口多,防范责任重。他敏锐意识到要提前加强辖区城中村防控管理。为此,李福利带领社区民警,多次与村委会协调沟通,及时采取管控措施,要求全村“只进不出”,闭门隔离。他和同事及时摸清村内常住和流动人口底数,查清人群分布情况,做到精准管控、精细服务。疫情期间,1万多人的吉祥村井然有序。

“李警官,我家孩子奶粉没了,能否帮个忙?”“李警官,我丈夫老毛病犯了,我们出不去,您能帮帮忙吗?”

李福利负责的片区内,商户和流动人口多,疫情管控期间群众需求非常多。他把群众的求助事项一一标注,逐一处理。在他看来,这些求助事项没有一件可以轻视。

1月4日深夜,李福利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中,一名男子焦急地告诉李福利,他在吉祥村隔离,刚刚听说母亲突发脑溢血在唐都医院抢救,请求民警送他见母亲最后一面。

了解清楚情况并做好防护后,李福利立即驾车送该男子前往医院。

疫情防控期间,李福利几乎每晚工作到半夜。开展核酸检测时,他坚守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在封控小区门口随时解决群众的难事急事,通过手机做好24小时防疫服务电话“接线员”。

2021年底,李福利因疫情防控有力荣立个人二等功。“我只是众多参与疫情防控公安民警中的一员,大家都是好样的。”李福利说。(记者 霍海澎)

曹淑银:志愿抗疫的“95后”

“真好,西安恢复了往日的活力,我也能正常上下班,和宝宝天天见面了。”1月25日,西安市浐灞生态区世园集团酒店管理公司的员工曹淑银,在办公室处理公司的内勤事务。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必须冲在一线。”当过5年兵的曹淑银动情地说。疫情面前,这位尚在哺乳期的“95后”年轻妈妈,将出生8个月的儿子留给公婆,成为一名抗疫志愿者。

2021年12月23日,曹淑银“打包背囊”住进临时宿舍,开始了24小时待命的抗疫时光。在一线,她积极参与小区核酸检测秩序维护、人员管控排查、居民物资保障等志愿服务;在后方,她化身“后勤兵”,全力协调各类防疫、生活物资,确保“战友”安心上阵。

曹淑银所在的西安浐灞生态区恒大御景小区,共有19栋楼、2000余户居民。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掌握核酸检测人员情况,曹淑银制作了居民核酸检测统计表,表格内容包括小区的楼栋、单元、楼层、房号、本户人口数等信息。依托表格的记录情况,整个小区的核酸检测仅用了4个多小时,不少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严寒之中,曹淑银的防护服下汗水渗透衣服,双手在手套里捂得起皱,防护面罩上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滴在脸上。但居民发出的“谢谢,辛苦了”的贴心问候,赠送的暖宝宝等爱心物资,都温暖着曹淑银的心,也激励着她继续做好自己的工作。

由于工作繁忙,曹淑银只能抽空跟家人视频。更多的时候,她只能通过监控视频,看看熟睡中的宝宝,缓解思念。曹淑银说:“感谢家人的支持,让我能放心地冲在一线。同时,作为一位妈妈,我希望通过实际行动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他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像曹淑银一样,无数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他们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道道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护墙”,用爱与真诚温暖着西安这座城。(记者 刘芊羽)

和永超:大学生的担当

1月16日22时,长安大学北校区灯火通明。发往西安火车站的首趟点对点集中转运学生返家的大巴车缓缓启动,长安大学首批返乡本科生踏上回家之路。

“疫情终于要结束了。”大三学生和永超既兴奋又有些失落,因为家乡河南目前疫情比较严重,家人和当地政府都建议他先不要回家。

“再为同学们服务一次。”和永超再次加入志愿者队伍,协助老师为学生办理离校返乡手续。“只要大家顺利返乡,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他说。

2021年岁末,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长安大学校园按下了“暂停键”。在校园疫情防控歼灭战中,像和永超这样的退役大学生闻令而动、挺身而出。

和永超是学校国防领航学社下属的弘毅中队队长,负责协助学校武装部开展征兵宣讲、国旗护卫队日常训练等工作。

疫情发生后,弘毅志愿服务队队员们第一时间投身到抗疫志愿活动中,负责为学生送餐、收集清运垃圾、配送防疫物资、组织核酸检测等工作。

和永超还记得做志愿者前一天,老师在群里通知第二天早上7时40分集合取餐送餐。

和永超对队员们说:“我们还是按照部队传统,要有提前意识,7时20分集合,大家没意见吧?”

“没意见,我们是退伍大学生,理应更积极。”大家积极性非常高涨。

第二天早上,弘毅志愿服务队队员们7时15分就集合完毕。

在领餐送餐中,和永超所在的宿舍楼距离餐厅较近,每天全靠志愿者们将全楼近1200份饭从食堂三楼搬到宿舍楼。

“我们中队都是退役回来的,这种体力活当仁不让。”志愿者们还搞起了领餐小竞赛,看谁速度快、跑的趟数多。

2021年12月30日,长安大学在教学楼设置了B、C类密接者健康监测点。和永超他们主动承担起健康监测点的志愿服务工作,负责同学们入住、核酸检测、生活用品发放等工作。

因为健康监测人员在教学楼居住不像宿舍那样集中,人数也没有宿舍人多,但志愿者人数有限,工作量又多了许多。

回望过去的一个月,从一名普通学生到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和永超说,这期间他也烦躁过、抱怨过,但看到老师们为了学生的健康,舍小家顾大家,自己的心态也就平和了。

“我们经历过部队的培养,在这紧急关头,挺身而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永超说。(记者 吕扬)

康复患者:要开启新生活了

“啊,要开启新生活了。”回忆起这段时光,王先生无比感慨。1月27日,他在定点康复医院,进行康复管理,期待即将到来的春节。在医院的这段时间,他曾沮丧、抱怨,但一想到家人,一看到为自己辛勤治疗的医护人员,他一次次坚定战胜病毒的信心。

王先生是一名在校职工,也是此次疫情中奋战在一线的志愿者。从他参加志愿工作的社区出现确诊病例后,他便开始居家隔离。

1月4日下午,王先生开始发烧至39摄氏度,他的妻子也出现咳嗽的症状。他立即联系小区物业进行上门核酸采样。“我祈祷着千万别有事,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王先生心中满是自责。

1月5日凌晨4时,疾控部门通知,王先生的妻子核酸检测呈阳性,很快救护车来接她去医院,而王先生和女儿,将被转运至酒店集中隔离。

1月5日下午,王先生刚到隔离酒店,便接到了“核酸异常”的通知电话。王先生的女儿看着即将离开的父亲,胆怯地小声说:“爸爸,我不要和你分开。”这一幕让王先生永难忘怀。

负责流调的工作人员,协调王先生的家人一起隔离,以方便照顾。“得知你是因为一线支援抗疫而感染的,我要代表西安人民感谢你为抗疫所作的贡献。”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告诉王先生,“孩子安顿好了,你也就放心了。”在寒冷的夜晚,这一抹温情让王先生十分感动。

1月10日,女儿确诊。西安市胸科医院的医护人员将王先生一家三口安排进一间病房。

1月12日,王先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女儿。护士推开病房门,轻声说:“小宝,看看谁来了?”女儿没有回头,自顾看着平板电脑,轻声叫了声:“爸爸!”这样的场景,似平常下班回家,随意而自然,却又珍贵而美好。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关心之下,王先生一家人的病情很快好转。

1月14日,王先生一家人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王先生的妻子向医护人员发去了感谢的短信。

“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家长给孩子做了一个有担当的榜样,我们医护人员也有职责让孩子看到正能量的社会。”医护人员在回信中写道。(记者 张家祯)

来源: 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