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文|张强强;

欢迎关注“文化点心铺”:这里没有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只有通俗易懂的小知识。学无止境,每天陪伴!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第1张

人的一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的,过去了就过去了,可是有的却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例如在古代,读书人探亲访友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如果这个朋友对你来说非常的重要,而你恰恰又没有遇到,那么这件事将会成为你一生的遗憾。

对此,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他从襄阳前往洛阳,去探访一位朋友,谁知却没有遇到。因为这位朋友当时已经被流放到了岭南,一场千里访友就这样遗憾不遇了。

在万般伤感之下,孟浩然写下了一首诗《洛中访袁拾遗不遇》。于是,这场千里访友就化成一首精炼小诗,竟成文坛绝唱。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第2张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孟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在孟浩然的所有诗作中,这首诗显得有些其貌不扬。可事实上,它却将孟浩然心中许多复杂而难言的感情写出来了,含蓄而唯美。

整首诗里语言平淡,却淡而有味。它既有不平,也有伤感,既有感情深沉,却又含而不露,实在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

首先,诗作题目中的“袁拾遗”是谁呢?在所有关于孟浩然的记录中,似乎并没有具体而确切地指出他是谁,只知道这是一个官职,而这个人恰巧又是孟浩然心中景仰已久的人。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第3张

孟浩然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从襄阳去往洛阳探访袁拾遗,这其中自然有许多不可知的原因。但这位袁拾遗必定是对孟浩然有帮助的人。

其次,诗作前两句“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这两句看似平淡,其实暗含着深深的对比:“洛阳”对“江岭”,“才子”对“流人”。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袁拾遗既然是才子,为何此时却成了流人?对此,诗人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可是读者却能够生发出许多联想。

作为襄阳人,孟浩然特意千里探访身在洛阳的袁拾遗,除了说明二人感情深厚外,肯定还暗示了作者对袁拾遗景仰之深。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第4张

众所周知,孟浩然本身就是一个品行高洁之人,而一个人能让他如此景仰,不怕路途遥远,千里探访,只能说明这个人在人品处事上比孟浩然要高很多。

可是,这样的人却被流放到了岭南,只能说明当时的政治比较黑暗,君主也很是昏庸。这样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让作者心中极度不平。

最后,诗人还是没有明说,只是故作淡然地叹道:“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诗句初看,写得非常洒脱飘逸,没有一点伤感之情。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翻译(洛中访袁拾遗不遇孟浩然)  第5张

因为大庾岭在古时多梅,而且气候温暖,所以梅花自然就会早开,当然也特别引人喜爱。可是,流放岭外,怎么比得上留居北地的故乡?

诗人心中其实非常怀念朋友,可是却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借用岭外早开的梅花来含蓄表达。岭上早梅虽好,却不如北地花开之迟,小小的波澜中更见二人感情的深厚。

很多时候,现代人更喜欢直接,但有的时候含蓄还是比直接更加唯美。孟浩然一片深情,用含蓄委婉的笔法来叙述,才成就了这一首千古经典。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