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第1张

一、作家介绍

杨朔,山东省蓬莱县(今蓬莱区)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小说家、全国政协委员,与刘白羽、秦牧并称为"中国当代散文三大家"。

1929年,毕业于哈尔滨英文学校;1939年参加八路军,转战于河北、山西抗日根据地,从事革命文艺工作;1942年7月到达延安,在中央党校学习3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到宣化龙烟铁矿蹲点,创作了反映工人生活和斗争的中篇小说《红石山》;解放战争时期,杨朔担任新华社战地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文艺部部长;1950年12月,以《人民日报》特约记者身份赴朝鲜前线,写出大量战地报道,写下了反映抗美援朝生活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4年回国后,调至中国作家协会,任外国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主任;1958年后,从事外事工作,任驻开罗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中国书记,亚非作家会议中国联络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杨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8月3日,在绝望中吞服安眠药自杀,享年55岁。

二、原文讲解欣赏

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欲扬先抑写法。)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螫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螫;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讲蜜蜂的故事。)

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晚上的错觉,在暗示。引出荔枝林。)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dàn]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荔枝的妙处。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有声有色之色),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有声有色之色),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在从化温泉吃鲜荔枝了。(引经据典,说到花。)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第2张

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有声有色之声),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从视觉感受到嗅觉感受,再到味觉感受)。

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语言的陌生化)。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闹(动词妙用,注意这个细节)。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暗示)。

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小心心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对话的变化。说出了蜜蜂不辞辛苦的美德。)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第3张

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害么?”

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蜜蜂的美德。)

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第一层)。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第二层);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第三层)。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引入哲学思辨,表达主题情怀。)

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从歌颂蜜蜂,歌颂勤劳的人民)。

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结合自己。有争议。)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第4张

三、主题情怀

杨朔把清甜的蜜汁和新社会人民美好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歌颂创造清甜蜜汁的蜜蜂,进而歌颂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人民。

四、艺术特色

1.画龙点睛。

如在《荔枝蜜》中,杨朔透过荔枝树林,看到辛勤劳动的农民时写道:"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已的生活,实际上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代子孙酿造生活的蜜。"作者抓住"酿蜜"这个词语的本义加以引申,把蜜蜂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生发开去,平凡的事物顿时焕发出熠熠光彩,进而揭示了一个"充满人世之间的"道理-生活是美好的, 而美好的生活来自于我们普通劳动者无私的奉献和辛勤的创造;劳动者是平凡的,但劳动者又是高贵的。假如人人都能如蜜蜂那样,"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杨朔这种在抒情、绘景的基础上揭示道理的表现手法,往往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常常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索,使之对生活的感悟更进一步。

2.欲扬先抑。

开始写不喜欢蜜蜂。被伤害和牺牲生命。最后写辛苦、勤劳、奉献、酿造美好生活。感情上是一百八十度的变化。一条线贯穿,颗颗珍珠相连,全文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3.对比与批判。

作者为什么写到黄蜂呢?这一点很容易为人忽视,其实有深意。作者赞美善与美。同时鞭挞恶与丑,用老梁的话来斥责大黄蜂这贼最恶,它专干坏事。作者对于害人者,批判得不留情面,其用意就是告诉人,应该做蜜蜂那样的好人,不应该做黄蜂那样的恶人。

杨朔荔枝蜜原文-荔枝蜜杨朔原文加赏析  第5张

五、相关阅读欣赏

好雪呀,一定要落到好人家,12万朵梅花献给您

窦跃生

北风那个吹。

吹的是惊喜万分,吹的是满怀期待。

吹来了晶莹剔透,吹来了崇高圣洁。

雪花那个飘。

飘的是琼楼玉宇,飘的是冰清玉洁。

飘来了无限期许,飘来了春的曙光。

这是我家乡今年降落的第一场雪呀。

第一场雪,你是天公天母的长子长孙么?第一场雪,我以诗歌的姿态迎接您。

这是好雪呀,让窦哥心旌摇荡。

这是好雪呀,让窦哥带你去观赏。所有爱雪的人啊,我们站成欢迎好雪的仪仗队吧。

观赏这白玉无瑕的雪漫漫,雪漫漫。

雪漫漫,漫漫在白河弯。

雪漫漫,漫漫在诗歌的故乡,漫漫在善良的家园。

雪绒花,柔柔媚媚。雪绒花,飘飘洒洒。

雪白着,雪白着。

雪白成千树万树梨花开,雪白成花仙子。

雪白成白马王子,雪白成白雪公主。

好雪呀,你是圣母玛利亚派来的天使。一定,一定,一定。

王子的白马呀,我只能求求你,马儿哟,你慢些走,你慢些走喂。

你要把这白河的景色,白河落雪的景色看个够,看个够。

好雪呀,请你不要落到坏人家。千万不要落到坏人家。好雪呀,你落到坏人家,只能遭到蹂躏,只能被人糟蹋。

好雪呀,请你落到好人家,招待你的有诗歌,有梅花。

好人家,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

好人家,没有向别人戳刀子,没有摧残孩童的虐根性。

好人家,没有四处炫富招摇,没有为富不仁的恶习。

好人家,靠善良养家 ,靠劳动糊口。

好人家,不恶语相向,不苦苦相逼。

千百年,千百代,我们恭敬好雪为“瑞雪”。好雪呀,您一定要落到好人家。好雪呀,您落到好人家,我们就是一家人了啊。好雪呀,您一定要给好人家带来祥瑞啊!一定,一定。

这个冬天,我没有玫瑰,我不能像别人那样,不能像春天那样献花,我不能献99朵玫瑰。这个冬天,只有梅花。窦哥向好雪献花,献12万朵梅花。

瑞雪兆丰年。好雪呀,您可要给好人家带来个丰收的年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