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

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

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  第1张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刻有让世人传扬的一首诗: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诗是清朝时期张英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名叫《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又字梦敦,号乐圃,又号倦圃翁,安徽省桐城人,先祖世居江西。清朝大臣,张廷玉之父。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写诗缘由: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书信收到后,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  第2张

这就是“六尺巷”的由来。故事至此,余读后有诗云:【感悟“六尺巷”】(平水七阳)文/山辉

人心筑起两垣墙,六尺登堂成训章。

千里修书书结好,一篇出俗俗流芳。

长城盘礴疆绵界,始霸杳冥终永藏。

迷事五尘须巧变,三分谦让最周当。

这个故事还告诉人们,生活不是战场,无需一较高下。人与人之间,多一份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心与心之间,多一份包容就会少一些纷争。

得排律再曰:

【“六尺巷”故事的启示:心宽路就宽】(平水韵)/山辉

八皖桐城钩尺巷,文园乐道世人倡。

邻居脉衍名望族,过客云生齐倚傍。

吴府只因修旧葺,界基便把误新方。

张家权贵奋争顾,夤夜飞书宰相房。

笺啟朝堂举闲定,太爷回话费思量。

岂能宅地枉情义,双臂开伸安德坊。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归路上见秦皇。

乡闾友爱常交访,宗族诚谦话热肠。

六尺俱还我宜让,宽门深巷岁悠长。

从今往后重归好,日月照墙群颂扬。

遇事劝君多忍让,累功积德永流芳。

注:安徽又称“八皖”;“文园”为“桐城文庙”;“钩尺”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是什么(六尺巷的故事的启示)  第3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