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念奴娇赏析(赤壁怀古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赏析(赤壁怀古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赏析(赤壁怀古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美学评分】

总体评分:86.98分

作品影响:8.00

合于章律:18.00

工于意境:29.48

臻于情感:31.49

推荐指数:★★★☆

【美学详解】

作品影响:

作者辛弃疾,能文能武,风格多样化的南宋代表词人。

合于章律:【顿】【喻】【层】

顿:本阙长调,压词林正韵十八部,属仄韵。仄韵的语气,往往会比平韵要重,读起来也更有力量。辛弃疾词风偏豪放,包括本词,虽是思念、怀旧主题,却也有一股英雄侠气,这让本阙,一洗花间之绮态,而有了新的风采。

喻:“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这个比喻,是本词的一个亮点。词人与所思之人,像是镜中花(也是比喻)一样,即便看在眼前,却再难得,所以,心生幽恨。这种恨,像春江水一样,滔滔不绝,颇有感召力,并且,新恨云山千叠,更是语出惊人。新恨旧恨相叠,竟有一种春江山水的画面感,实属巧妙。李煜有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有词: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对照来读,此阙比喻,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感。

层:本阙长调,层次清晰,逻辑严谨,也是一大亮点。上阙首先交代了时间(清明过了)、地点(一枕、暗示卧室)、回忆(此地曾经别)、对象(飞燕能说、用典暗示歌女)。下阙,写寻人不遇(闻道)、而后新恨旧恨、然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最后落脚到对时光老去、岁月流逝的伤感。虽然是长调,但是层次清晰,理解品读起来,都轻松很多。

工于意境:【雄】【渺】【寒】

雄:词中“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一句,颇有雄壮之美。可以想象,一江春水向东流,浪淘尽,山谷风流人物,而远处,千山相连,高耸入云,让人感觉叹为观止。辛弃疾之侠骨气量,可见一斑。

渺:本词下阙,有雄壮之美,而上阙“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又是回忆的场景,有虚无缥缈的意境。而且“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也具有缥缈之。作者填词,实景与虚景相结合,相互转换,让词多了一份回忆的色彩。

寒:本词词境应该是凄寒的。这种寒冷,让过去的回忆,当下的夜晚,以后未来的期许,都带有一些寒凉的色彩。我们读此词,要假象一下心寒之感。

臻于情感:【思】【逝】

思:有词评家说,这首词写的是辛弃疾对故国的思念,笔者更愿意相信,这首词,是写给一位萍水相逢的歌女的,并且这位歌女,曾经就在东流村这一带。因为,“燕子楼空”这个典故,是比较典型的爱情的典故:相传为唐节度使张建封的爱妾关盼盼居住的楼名,后泛指女子的居处。苏轼有词: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也用的是此典故。

逝:本词尾句:近来多少华发?一方面说明,相思之苦,青丝已然成霜,一方面又说明时光流逝,哀时光之不复。这让本词脱离了单纯的儿女情长,而有一种伤逝之美。这也是本词的情感升华。

人本美学总评:

本阙长调,用仄声入韵,顿挫有力。新恨旧恨一句,可圈可点,不仅比喻非常巧妙,而且有雄壮之美,词人一身侠气,真情流露。凄寒的夜晚,又回到旧地东流村,词人思念往昔,感慨流年飞逝,即富深情,又有殇逝之美,是一篇层次清晰的佳作。

【名家观点参考】

1、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评:“欺”字妙。

笔者思考:“欺”字,让人感觉,词中思念之人更像是一位歌女,词人对她有意,而她可能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如此,下文的“行人长见”、新恨旧恨、“镜里花”,便都能解释圆满了。

2、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起笔愈直愈妙。不减清真,而俊快过之。“旧恨”二句,矫首高歌,淋漓悲壮。悲而壮,是陈其年之祖。

笔者思考:陈廷焯先生,对新恨旧恨一句的评论,值得参考。

3、梁启超《艺蘅馆词选》评:此南渡之感。

笔者思考:梁启超先生作为一位政治人物,喜欢从政治上品读诗词,笔者觉得有些过度解读了。虽屈原《离骚》,美女佳人,常有家国君王之喻,但所有诗词都要如此理解,未免有些牵强附会。

4、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客途遇艳,瞥眼惊鸿,村壁醉题,旧游回首,乃赋此闲情之曲。前四句写景轻秀,“曲岸”五句寄思婉渺。下阕伊人尚在,而陌头重见,托诸行人,笔致便觉虚灵。“明朝”五句不言重遇云英,自怜消瘦,而由对面着想,镜里花枝,相见争如不见,老去相如,羞人文君之顾盼。以幼安之健笔,此曲化为绕指柔矣。

笔者思考:俞陛云老师的解读,非常全面系统,值得重点参照。

【诗词疑问】

1、“一枕云屏寒怯”中“怯”似乎不押韵。

本首长调,押韵为词林正韵第十八部,而“怯”属于第十九部。此处似乎不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