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资料转载来源于:颜渊山庄花卉批发基地

https://www.toutiao.com/i6692371940801249796/?group_id=6692371940801249796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结合市场上流行的各种选本,总结其丰富经验,力求做到精练、准确,鉴赏深刻、透彻。每篇文字。融合古代意韵和现代视角,不空不繁,不涩不滥。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陶冶自己美好的情操,用一颗诗意的心去看待生活、体验人生。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尤其是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巅峰”的唐诗,至今仍是传统文化中所关注的焦点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张

目录:第1章 前言第2章 王绩第3章 卢照邻第4章 骆宾王第5章 杜审言第6章 苏味道第7章 王勃第8章 杨炯第9章 刘希夷第10章 宋之问第11章 沈佺期第12章 郭震第13章 陈子昂第14章 贺知章第15章 张若虚第16章 张旭第17章 张九龄第18章 王之涣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2张

第1章 前言

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唐朝的二百九十多年里,涌现出了大量诗歌名家,创造出了五万首之多的唐诗。它已经成为了传承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了解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渠道。古往今来,历代人吟之诵之,和古人一起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时弊……唐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有数不尽的精神、文化珍宝期待着我们去发现、去采撷。

目前,社会上有大量的唐诗编本,而其中衡唐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为当时社会风俗和诗家清规的限制,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我们所选的诗都是为大家广为传诵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如《静夜思》(李白)、《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相思》(王维)、《春晓》(孟浩然)、《石壕吏》(杜甫)、《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韵律和谐。其中的名言警句颇多,如“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满城尽带黄金甲”,“人面桃花相映红”等等。

第二,所选诗的题材广泛。有描写自然景色的《望岳》(杜甫)、《望庐山瀑布》(李白)、《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有表现田园生活的《过故人庄》(孟浩然);有写送别友人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王维)、《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有写亲情的《游子吟》(孟郊),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兵车行》《石壕吏》(杜甫),……从边塞风光到乡野小景,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或浪漫主义或现实主义,应有尽有。

第三,本书所选诗的诗人范围比较广泛。有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王维、岑参、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也有鲜有人知的王侯、僧侣、歌女等。如黄巢、秦韬玉等。

第四,选择诗歌体裁全面。五言、七言的古诗、律诗和绝句以及乐府的名家代表作品均有收录。如五言古诗中有杜甫《望岳》、李白的乐府诗《将进酒》、王维的五律诗《山居秋暝》等等。

第五,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每首诗歌,我们在其后边加上了非常详细的注释和优美、实用的赏析。注释中包括有词、字意思的解释,诗中出现的典故故事等内容,力求使读者更快更好地理解诗歌。我们在鉴赏诗歌的内容中,涉及部分诗歌句子的译文和字、句运用起到的作用以及诗所表现的意境等等方面内容,信息含量大。同时,我们也给诗中的部分文字加上了注音,总之,我们以方便读者为原则,尽可能地为大家欣赏诗歌提供帮助。

第五,本书精选了二百多幅名家画作,图文并茂,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诗歌意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多家新作,得到了出版社和行内朋友的大力支持,在这里致谢。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见识孤陋,文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疏漏,敬请大家谅解并积极批评指正。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3张

第2章 王绩

王绩(585—644) 字号:字无功,号东皋子 籍贯:绛州(今属山西)人。

作品风格:真率疏浅,质朴自然

个人简介:隋末唐初时诗人也是一名医生。15岁便游历长安(今西安),拜见当时的权贵大臣杨素,被时人称为神仙童子。大业元年(605),应孝廉举,中高第,授秘书正字,后改授扬州六合县丞。因嗜酒误事,被解职。唐武德八年(625)王绩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他性情旷达,嗜酒如命,贞观初期,太乐署史焦革善酿酒,王绩自求任太乐丞,后因焦氏夫妇相继去世,王绩弃官回乡。他心念仕途,却又难以显赫发达,便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他被后人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文风清逸朴素,扭转了齐梁绮靡余风,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存世,卷中《五斗先生传》、《酒赋》、《独酌》、《醉后》等诗文,被太史令李淳风誉为“酒家之南董”。

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诗人厌倦官场的污浊风气,曾两次归隐。这首诗就描写的是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

从田园诗的发展上看,陶渊明的诗重点在写意,王维的重在创造优美意境。王绩的这首诗受到了陶渊明诗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说是王维田园诗的先声。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了作者几分惆怅、孤独和抑郁心情。

这首诗一改以往诗歌的浮华靡艳风气,文笔朴素,文风质朴,让人读来如沐浴清风,沁人心脾,简朴自然。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尾中间两联写景,前后两联抒情言事,经过情──景──情的结构,深化了诗文的意思,这正符合律诗的章法。而在当时,律诗这种新的体裁还尚未定型,所以,这首诗是现存唐朝最早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4张

第3章 卢照邻

卢照邻(约632-约695) 字号:字升之,自号幽忧子 籍贯: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人。

作品风格:逻辑严密,诗文清峻

个人简介:唐高宗、武后时的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少时师从曹宪、王义方学习经史,才学广博。高宗永徽五年(654),任邓王李裕府典签,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离蜀后,身染风疾,居住太行山,因服丹药中毒,导致手足残疾。后迁至阳翟具茨山(今河南省禹县北)下。因为长期受病痛折磨,自投颖水而死。

曾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有《幽忧子》三卷,会编诗二卷。 长安古意

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宝马七香车③。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⑤。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⑦。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萧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翼,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这首诗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卢照邻的代表作品。从汉魏六朝开始,有许多通过写洛阳、长安喧闹奢华的场景,来表现富豪权贵浮华生活的作品,而卢照邻在这首诗中采用传统题材,通过描绘长安城的车马、侍女、交通等现实生活场景,透视权贵骄奢淫逸的生活和相互倾轧斗争的情况,讽喻了当世的奢靡黑暗的生活,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寥和悲愤,最后也揭示了世事变幻无常、荣华富贵难长久的生活哲理。

此诗为七言古体,用墨有重点,详略恰当,结尾发人深思,诗文场景转换自然且有节奏,虽有六朝铺陈华艳余风,但大体服从内容的需要,是一篇七古巨作。

胡应麟:“七言长体,极于此矣!”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5张

第4章 骆宾王

骆宾王(约640—684以后) 字号:字务光 籍贯: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

作品风格:精工整炼

个人简介:唐高宗、武后时著名诗人、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七岁作诗《咏鹅》,在当时被称为“神童”。龙朔初,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官。后拜奉礼郎,为动台详正学士,因事被降职,从军西域,戍守边疆。后又入蜀平定蛮族叛乱。返京后,任武功主簿,后又入朝为侍御史。他被诬入狱,遇赦得释,调露二年出任临海县丞,后又弃官。徐敬业起兵讨武,骆宾王为其写讨武檄文,徐敬业兵败被杀,骆宾王下落不明。

他的诗题材较为广泛,因才高位卑,常常抒发激愤心情。他尤其擅长七言歌行,排比铺陈、笔力雄健,其中《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绝唱。他的五律也有很多佳作。现有《骆宾王文集》存于世。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议论政事,触忤了武后,被诬蔑贪赃罪,含冤下狱,当时他只有三十多岁。这年秋天,他在狱中听到蝉鸣有感而发,写作这首诗,表达自己心含冤屈,无处申诉的愁闷。

整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咏物抒怀,感情充沛,人和物在这首诗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浑然天成。用典自然、恰当。

《唐宋诗举要》云:“以蝉自喻,语意沉至。”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时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讽谏,触怒了武后,不久,便被诬入狱。仪凤四年(679),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这年冬季,他奔走幽燕地区,投身军幕,以报效国家。这首诗大概就写在这个时期,诗人在此诗中借咏史来喻今,描述自己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表达诗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感慨自己不能一展抱负苦闷。别友人的地方,在这里诗人很自然地想起了曾经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战国末年,燕太子丹复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燕太子丹、高渐离和宋意都身着白衣在易水河畔送别荆轲,荆轲在易水河边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悲壮。“壮士发冲冠”描述的是当时荆轲壮士不惜用生命报效国家的悲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英雄荆轲的钦佩之情。这本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但是诗人只字未提送别时的悲伤、留恋而是直接写曾经荆轲送别这一场景,可见,诗人内心充满抑郁,单刀直入主题,为之后的抒情做铺垫。

《诗境浅说续编》评论:“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6张

第5章 杜审言

杜审言(约645—708) 字号:字必简 籍贯: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迁居巩县(今属河南)。

作品风格:朴素自然

个人简介:他是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及进士第,曾任隰城尉、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因事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后又被武则天召用,任著作佐郎。中宗神龙元年(705),因攀附张易之而被流放岭南,次年,被赦。后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他曾和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全唐诗》仅存其诗一卷。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唐中宗时杜审言被流放到南方偏远的峰州。他在渡湘江南下时,正是万物复苏的春季,诗人触景生情,悲从心来,写下了这首诗。

胡应麟在《诗薮?内编》中说,初唐七绝“初变梁、陈,音律未谐,韵度尚乏。惟杜审言《渡湘江》、《赠苏绾》二首,结皆作对,而工致天然,风味可掬。”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7张

第6章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 籍贯:赵州栾城(今属河北栾城)人。

作品风格:清丽挺秀,绮而不艳

个人简介:苏味道少有才华。20岁中进士,先为咸阳尉,苏味道受吏部侍郎裴行俭的赏识,并随其两次征讨突厥,任书记。武后时居相位多年。当时政局复杂,他为明哲保身处事模棱两可,时人称其为“苏模棱”。后因攀附张易之兄弟,被中宗贬为眉州刺史并卒于任所,终年58岁。

其诗文多为应制之作,浮艳雍容。青年时与崔融、李峤、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他推动了唐代律诗的发展。著有《苏味道集》已佚,所作诗今存十六首,载于《全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据《唐两京新记》和《大唐新语》所记载的,每年元宵节时,长安城里都要三天的放花灯,夜间不戒严,这时看灯的人非常多,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这首诗就是描写的长安城里元宵夜繁华热闹的景象。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把元宵夜里的长安城写得灿烂辉煌,盛况非凡,表现了当时人们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的境况。该诗文的字字句句中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满是节日的繁华。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8张

第7章 王勃

王勃(650—676) 字号:字子安 籍贯: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人。

作品风格:清新流畅,质朴自然

个人简介: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祖父是隋朝时学者王通,叔祖是唐朝诗人王绩。自幼聪颖,好写作诗赋,被当时人称为神童。高宗乾封元年(666)科试及第,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当年,又被沛王李贤征招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为作《檄英王鸡》,被高宗逐出王府。总章二年(669),王勃离开长安,游历蜀地。咸亨三年(672)王勃返回长安,第二年,王勃做了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县)参军。不久,王勃因罪被判死刑,后又遇大赦得免一死。但王勃的父亲却因此事而被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从龙门老家南下,前往交趾看望父亲。在途径洪州时,遇到滕王阁大宴,并在那里写出了《滕王阁序》这一名篇。第二年在去交趾渡海时,不幸溺水而亡,年仅二十七岁。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著述很多,曾撰有《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等,但都已佚失。现存有《王子安集》,收录有诗、赋、文、序等,诗文多为五律。王勃主张文学实用,他一改上官仪绮丽的诗作风格,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扭转当时诗文绮靡风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是一首旅愁的诗,大约作于诗人被废斥后,游历蜀地这个时期。内容充满了思念家乡之情。

而王勃还有一首和这首极为相似的描写游子思乡的诗,《羁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只不过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季时羁旅愁思。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云:“寄兴高远,情景具足。”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作品。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离别诗,离别诗有惜别和壮别之分,而以惜别居多,例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一改离别诗惯有的酸楚、伤感,而是用质朴自然的感情,奔放横溢言辞,把离别写得很真挚、旷达,让人耳目一新,属于壮别,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和这首诗一样是壮别诗。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了经典名句。

《批点唐音》云:读此诗“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南下,前往南海交趾看望父亲,在途径洪州(今江西南昌)时,恰遇洪州都督在滕王阁的宴会,于是在滕王阁宴中作《滕王阁序》,而《滕王阁》诗是《滕王阁序》的结尾。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评价说:“初唐短歌,子安《滕王阁》为冠。”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9张

第8章 杨炯

杨炯(650-692) 籍贯: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

作品风格:文风雄健,有气魄

个人简介:高宗显庆六年(661),杨炯被举为神童,在上元三年(676)他考科举及第被授予校书郎,年仅十一岁。永隆二年(681)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但因恃才傲物,武则天当政时的垂拱元年(685),杨炯被降为梓州司法参军。如意元年(692)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所以,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他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写五律。和其他三杰一样,主张诗文风格“雄健”、“骨气”,反对齐梁时宫体诗的绮靡诗风。有诗文《杨盈川集》流传于世。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根据《旧唐书·高宗纪》中记载,此诗记录的是永隆二年(681),西北突厥部族进军唐朝固原、庆阳一带地区,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这一事件。描写了一个年轻的读书人从军征战边塞的整个过程。

《唐诗广选》蒋正舒曰:“三四句实而不拙,五六句虚而不浮。”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0张

第9章 刘希夷

刘希夷(约651-?) 字号:字延之,一作庭芝 籍贯:汝州(今河南省临汝县)人。

作品风格:清丽婉转,多含感伤情调

个人简介:上元二年(675)中进士,后据传《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其舅宋之问想要据为己有,刘希夷没有答应,而被宋之问杀害,死时还不到三十岁。

他的诗作仅一卷共三十四首留存于世,闺情诗是他的代表作。

代悲白头翁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诗。题目中的“代”意思是拟。题目又作《白头吟》。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里写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女子表示对情人的决裂。而刘希夷虽拟古乐府,但他由女子的青春年华写到白头翁,慨叹时间如白驹过隙、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精妙,语言婉转优美,开创了一片全新的意境。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整首诗悲喜交织,跌宕起伏,并且诗人灵活运用对比、用典和对偶多种手段,叙议结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情。

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1张

第10章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0至656—712至713间) 字号:字延清 籍贯:汾州(今山西汾阳)人。

作品风格:清新朴易,感情真挚

个人简介: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历任洛州(今河南洛阳东北)参军、尚书监丞、司礼主簿等职,唐中宗执政后,因他攀附张易之,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后又任鸿胪主簿、考功员外郎,后被太平公主诬蔑,于景龙三年(709)被贬为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长史。景云元年(710),他又被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先天元年(712),宋之问被唐玄宗赐死。

宋之问多写的是对朝廷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靡丽诗文。但经历了仕途沉浮之后,他也曾写就了一些好的作品,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他善于写五言诗。有《宋之问集》传于世。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曾经因为攀附张易之而被贬泷州,这首诗是他从泷州逃归,经过汉江时所写。

这首诗中诗人对归乡时微妙变化的心里描写非常到位,这种感情也很典型,代表很多人的感受。这也许就是该是能广为传颂的原因吧。

明人唐汝询:隔岁无书,故近乡反不敢问,忧喜交集之词。(《唐诗解》卷二十一)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中宗时,宋之问因为攀附张易之而被贬为泷州参军,他在被贬途中经过大庾岭,想到自己明天就要过岭,从此与中原隔绝,又看到大雁南飞,因而有感而发,在大庾岭北边驿站写成这首诗。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痛苦和孤寂。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通过描写见到的景物,委婉而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包含的被贬痛苦,思念家乡的忧伤。诗人情景交融,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清人孙洙:(前)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唐诗三百首》卷五)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2张

第11章 沈佺期

沈佺期(约656—714) 字号:字云卿 籍贯: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

作品风格:诗风沉郁,感情真挚

个人简历:唐初著名诗人,少时博览群书,曾游历西南。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后又历任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因贪污被弹劾。武则天称帝后,沈佺期攀附张易之,张易之被杀后,其幕僚被流放岭南,沈佺期也被流放灌州。中宗时被召回,任起居郎,官至中书舍人。

他的诗文多为宫廷应制之作,内容浮华空洞,而在流放期间写作了许多好的诗篇,诗风一改以前的富丽,诗文凄楚,真挚感人。他和宋之问齐名,时称“沈宋”。沈宋两人总结了六朝以来的诗律成果,促使了唐代五七言律体的成熟。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作品。借用乐府“独不见”古题,描述一位长安少妇思念征战十年还未归来的丈夫,表达她内心的愁苦情绪。

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海燕双栖”反衬了“卢家少妇”的孤独,同时,诗人选用了“寒砧”、“木叶”、“明月”这些景物来烘托“十年征戍”和“音书断”这些添人愁绪的征人信息。使景物和人物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更增添了愁绪气氛。最后“含愁独不见”在“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使得整首诗情景交融,更加耐人寻味。这首诗从多方面多角度抒写了女主人公虽居住在华丽居所,却心系万里之外的内心愁苦之情。该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仍能看到齐梁后绮靡的文风残余,但读起来流畅自然、节奏畅快,因此这首诗被称为“初唐七律之冠”,历来评价很高。

杂诗三首(其三)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这是沈佺期的名作之一。诗人共写有《杂诗》三首,都描写的是闺中怨情,流露出了诗人强烈的反战情绪。这一首诗不仅写出了诗人怨恨征战的心情,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希望军队早日结束战争,胜利归来的感情。该诗是这三首中艺术特色鲜明,思想较积极的一首。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构思新颖,尤其是第二联和第三联,“情”和“意”彼此联系在一起,由情生意,由意足情,两者婉转缠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不显局促,转合得非常自然,这点非常可贵。同时一二联,一气贯通,语势和缓;第三联的两个短句,气势促迫;最后一联采用散行的句子,使整首诗的语气又恢复和缓,节奏和谐,并且最后一个问句,让人产生无限希望和遐想,意味深长,言尽而意远。

清人王夫之:五六分承,三四顺下,得之康乐,何开阖承转之有?结语甚平,故或谓之懈,然宁懈勿淫。初唐人家法不紊,乃以持数百年之穷。(《唐诗评选》卷三)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3张

第12章 郭震

郭震(656—713) 字号:字元振 籍贯:魏州贵乡(今河北大名县)人。

作品风格:慷慨豪迈

个人简介:郭震少有大志,十八岁举进士,任通泉尉。武后时,因《古剑篇》上传给武后,武后对此诗文很是喜欢,于是,授予他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曾出使吐蕃。长安元年(701)任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州大使,治边有方。唐中宗神龙年间,迁左骁卫将军、兼检校安西大都护。不久,任金山道行军大总管。唐睿宗时,召为太仆卿。景云二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先天元年(712),为朔方军大总管。筑丰安(今宁夏中卫西)、定远城(今宁夏平罗南),以加强边防。后因参与平息皇室内乱有功,封代国公,兼御史大夫。唐明皇讲武骊山,因郭震军容不整,被流放新州。开元元年,被任为饶州司马,上任途中病卒。

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元振虽少年雄迈,但生活极俭约,手不释卷。著有《定远安边策》三卷,《安邦策》一卷,《九谏书》一卷,文集二十卷,已散失。《全唐诗》录其诗23首,编为一卷,《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五篇。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相传是郭震受武则天召见时写的,他借写宝剑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整首诗豪迈奔放、主题明确、气势充沛。诗人通过对宝剑形成到最后宝剑沦落依然紫气冲天这一番讲述,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要统治者明察秋毫,要善于辨识人才,珍惜人才。诗人敢于在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者面前显明地表达自己建议。这种胆识和豪气让人敬佩。这对身在下层社会,怀才不遇的人们来说,是极大的振奋和鼓舞。此诗不求技巧,而是用丰富的感情,高亢的精神打动了读者。

张说评述郭震“文章有逸气,为世所重。”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4张

第13章 陈子昂

陈子昂(约661—702) 字号:字伯玉 籍贯: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作品风格:质朴明朗,苍凉激越

个人简介:出身富豪之家,唐睿宗文明元年(684)中进士,后升为右拾遗。敢于直谏,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后被降职。圣历元年(698)陈子昂辞官回乡,后武三思指使残暴的县令段简编织罪名,将陈子昂诬陷入狱,最后他在狱中忧愤而死,时年四十二岁。

陈子昂在文学创作方面反对齐、梁和初唐时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主张恢复“汉魏风骨”、“风雅兴寄”。并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佳作。现有《陈子昂集》十卷,补遗一卷。共存诗一百二十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族人攻破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当时,陈子昂为武攸宜参谋,随军出征。武攸宜不善谋略,行事轻率。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多次向他进谏,但都没有被采纳,最后武攸宜竟将陈子昂降职为军曹。诗人由于不断受到挫折,雄才大略不能施展,报国愿望无法实现,所以登上幽州台,写下这首诗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一表自己内心的悲愤和孤独。

诗人独自一人登上幽州台,极目远望,苍茫大地,遥远而空旷,他此刻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是整个国家的利益,眼看国家军队打败,战士惨死,而自己有无数的良策,却没有人能采纳、接受。站在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燕王在台上放置黄金,一心招纳贤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然无用武之地,前途一片渺茫,那种眼前一片黑暗的孤独感,凝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一旷古名句,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本来有古代的贤士他们招纳贤才的事迹可以慰藉诗人,未来可能出现的贤明之主也可以给诗人以希望,可是“不见”二字割断了诗人所有的期望,向前看不到古代的贤主,向后看,也看不到将来的贤主,诗人生不逢时,生长在这个时代,在辽阔的天与地之间,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诗人的心情,诗人只能孑然而立,饱尝那份孤独的痛苦。这正如《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同时,诗人不仅对现实满怀伤情,也含有对现实环境的憎恶。

这是一首五言七言交错的古诗,该诗语言苍凉奔放,大气磅礴,极富感染力,一扫齐梁绮靡诗风。该诗文辞凝重,体式古朴,意境苍茫雄浑,感情慷慨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虽然仅有四句,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苍凉壮丽的艺术画面,在这样深邃而苍茫的背景衬托下,诗人的怆然独立形象更加鲜明,同时,诗人蕴含其中的激动悲壮的心情也自然流露出来。句子长短不一,使语句节奏和谐,读来抑扬顿挫,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诗人这种失意和寂寞的痛苦,代表了一大批怀才不遇人士的共同心声,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以上种种,使这首诗广为传颂,成为千古名篇。《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和这首诗同时而作,读者可以参读。

《柳亭诗话》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捉摸不定。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5张

第14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 字号:字季真,号四明狂客 籍贯: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作品风格:雍容省闼,高逸豁达

个人简介:贺知章少时就以诗文著名。武后证圣元年(695)进士及第,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三年(725)任礼部侍郎,后又历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天宝三年(744),因病请辞,还乡为道士,玄宗赠诗,皇太子率百官饯行。归乡不久病逝,年八十六。

贺知章生性豪放,放荡不羁,人称“诗狂”。常与李白、苏晋、崔宗之、李琎、李适之、焦遂、张旭饮酒作诗,时称“醉八仙”。他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不仅是诗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作品今在《全唐诗》中存一卷共二十首。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因病告老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经是八十六岁,这时的他已经离开家乡五十多年了。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容易衰老,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于是写就了这首诗。

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刚刚到达家乡时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用“少小离”和“老大回”概括自己人生经历,表明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诗人行走在回乡的路上,置身在熟悉的家乡山水之间,心中非常激动,想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从这里离开,到了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乡音没有改变,但是已经是两鬓斑白了。流露了诗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怀,同时诗人想到因为离家时间太长,现在人也变得老了,还不知道是否有人认识自己,所以内心也很忐忑。

第二首是第一首诗的续篇,写的是诗人回到旧宅之后,和家乡里的人们攀谈,了解到了许多事情,从中诗人不禁有所感慨。“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离开家乡有五十多年了,世事变迁,家乡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家乡发生的变化太多,也不能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所以,诗人用“近来人事半消磨”这句简单的话,笼统地概括了所有往事。

接着诗人转移视线,开始写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意思是只有这镜湖的水,在春风中依然泛着昔日的波纹。这两句和开始两句形成了对比,这里的“不改”反衬了“半消磨”,人生短短数十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镜湖水未变。而“惟”字强调人事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叹。如果说诗人在刚开始进家门还是心怀喜悦,当他听到亲友们的叙述家乡变化后,然后再面对波光粼粼的镜湖水,心中自然而生一种感伤。

这两首诗是七言绝句,两首诗文字朴素自然,毫无雕琢,如诗人娓娓道来叙家长,轻轻淡淡的几笔,却写进了诗人对五十多年来家乡变化的思考和对自己回忆五十多年来生活而产生的感触,其中蕴含的感情真挚、深厚。同时诗中用“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贯穿全文,无形中将读者拉入了诗人的回忆中去。

《对床夜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天宝三年,贺知章辞官回乡,百官送行。他坐船经南京、杭州,到达萧山,然后再坐船到潘水河边的旧宅,这时,正是早春二月,杨柳刚刚发芽,微风拂面,一片春意盎然。贺知章回到家乡,心情非常高兴。见到一株柳树,于是一时兴起,写就这篇佳作。

自古以来,柳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柳树的轻盈、柔软、婆娑飘荡的姿态很为文人喜欢。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爱柳成癖,在自己宅院前种下五棵柳树,人称“五柳先生”。柳于是成了品行高洁的象征。柳是历代文人喜欢吟咏的对象,他们常常借咏柳,抒发内心感情。

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也是借柳抒情,但他用独特的笔调,把柳树写得生机勃勃,整篇诗文充满欢欣喜悦,读来让人轻松愉悦,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咏柳诗中的佳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整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客观的柳枝表现的充满生命气息,生机盎然,新奇而独特。同时这首诗构思巧妙,诗文描绘柳树从整体到局部,使柳树的形象由模糊到清晰,让人感到亲近而真实,把读者融入了诗文的氛围中。同时这首诗不仅借咏柳表达自己回乡的高兴心情,而且“柳”有“留”之意,也表现了诗人终于再不远走高飞,能在家乡安静生活的舒畅心情。

《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6张

第15章 张若虚

张若虚(约660—约720) 籍贯:扬州

作品风格:清丽和谐富有情韵

个人简介:曾任兖州(今山东省)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万齐融、包融等人因文词杰出而著名于京城,他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为“吴中四士”。他们的诗歌纵横驰骋、才气飞扬、意境清美,反应了盛唐时期的社会风情。

张若虚仅存诗文两首于世。分别是《代答闺梦还》和《春江花夜月》。其中《春江花月夜》称为了广为为传诵的名篇,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xiá)。

斜(xié)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在开篇从“春江潮水连海平”到“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八句,诗人描绘了一幅奇美的春江月夜画面,春天的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升起,仿佛是和潮水一起涌出来的。月光照耀着江面,随着波浪闪耀到千万里外,什么地方的江水没有在明亮的月光朗照中呢。江水蜿蜒曲折地绕过花草丰茂的原野,月光洒在满是鲜花的树林中,星星点点,好像是粒粒雪珠在闪烁。皎洁的月光朗照,使人感觉不到空中飞霜,看不到江水中小洲上的白沙。其中江潮仿佛和大海连成一片,烘托了江景的宏大气势。月光涌动,一个“生”赋予了潮水和月亮以生机,使静态的画面活了起来。各种花草在月光点缀下有一种静谧神奇的美。因为月光的普照,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月光的颜色,感觉不到有飞霜、看不到小洲中白沙。浑然一片,只有皎洁的月光高挂空中了。诗人写月光下的景物时,由远及近,由大到小,非常细腻传神地描绘了这样一个空灵宁静的月夜景。让人有身临其境陶醉其中之感。细细品味,美不胜收。

这是一首宫体诗。整首诗贯穿月这个主体,将各种思想都和月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月亮的升起、高悬、西斜、隐没是整首诗感情色调起伏的标志。在月光的照耀下,“江潮”、“花林”、“白沙”、“明月楼”、“妆镜台”、“玉户帘”等等景物组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加上月光的衬托,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斑斓充满生活哲理和趣味的画卷。融情、景、理于一体。将整首诗点染上了静谧、空灵的艺术色彩。同时,该诗的韵律节奏平和、抑扬有致。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韵律圆美而富于变化。每一处由景写人后又由人写到景的转换自然,衔接紧密。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全诗虽然写的是相思之愁,但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句是直抒胸臆,表达愁绪的,而是在月景这个大环境的衬托下,思念之情也变得淡淡的、静静的了,表达曲折委婉,但不矫揉造作,如水流一样自然流畅,表达的思愁却更加深刻,这绵延不尽的思念即使到诗文最后也没有断绝,余音袅袅。诗人笔下的思念哀而不伤,控制得恰到好处。可见诗人的文墨功力之深。

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7张

第16章 张旭

张旭 字号:字伯高,一字季明 籍贯:吴郡(江苏苏州)人。

作品风格:构思巧妙,意蕴深远

个人简介:唐代著名书法家,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张旭为人豁达豪迈,学识渊博,才华横溢。醉酒后泼墨挥毫,如醉如痴,人称“张癫”,被列入“饮中八仙”。唐文宗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因词诗,他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合称“吴中四士”。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今《全唐诗》存其诗六首,都是写自然风景的绝句。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名叫桃花源,他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张旭因此而受启发,用陶渊明笔下桃花溪的意境,作此诗文。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字斟句酌,用精炼的文字轻松自然地将如诗似画的景色表现得淋淋尽致,美妙无穷。一个恰到好处的结语,让人沉浸在诗人笔下的幽美环境中浮想联翩,意蕴深长。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构思非常巧妙,该诗正面写实景由远及近,然后用一个问句由实入虚,布局新颖,角度变换灵活。作者文笔简练、清丽自然,诗文意境空灵飘渺、情趣深远。王维曾写也是以桃花源为题材的《桃源行》,读者可以参读比较。

蘅塘退士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8张

第17章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字号:字子寿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人。

作品风格:自然质朴,感情真挚

个人简介:出生官宦人家。从小聪明善写诗文,武后长安二年(702)中进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后又为左拾遗。因与宰相姚崇不合,告病辞官归乡。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待张说罢相时,因受朝廷权力争斗风波影响而被调往外地任职。开元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开元二十一年,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被认为是“开元之治”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因被李林甫、牛仙客等人嫉妒,受谗言诬蔑而于开元二十四年(736)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卒,终年六十七。

他执政时,培养、奖励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张说之后的文坛领袖。现有《张曲江集》存于世。

感遇十二首(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五年(737)诗人受到李林甫、牛仙客等人的诬陷,被排挤出朝廷,贬为荆州长史期间所作。其共作《感遇》十二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谄媚求荣的情怀。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兰、桂自比,同时“自尔为佳节”和“草木有本心”前后照应,使整首诗结构严谨。本诗文辞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平易近人。咏物的背后表现的是诗人高洁的情操。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周敬曰:“曲江公诗雅正沉郁,言多造诣,体含风骚,五古直追汉魏深厚处。”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时,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表达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篇紧紧围绕“望月”和“怀远”这个线索,通过“望月”怀远,然后,又通过“怀远”无法入眠而“望月”,贯彻整首诗,思念而不过度感伤,情深真纯。同时诗人无论是写月还是写诗人怀远的烦躁心理都是恰大好处,细致入微。同时,颔联一改律诗工整的对偶而是使用了流水对形式,使诗文写就得更为自然,贴切,亲切感人。张九龄这种然质朴的文风对之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引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19张

第18章 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 字号:字季凌 籍贯:并州(山西太原)人。

作品风格:大气磅礴,意境开阔

个人简介:王之涣出身普通官宦家庭,幼时聪明好学,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受人诬陷攻击,辞官而去,在家过了15年闲散生活。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他在职期间以清白、公正著名,不久,染病,卒于任所,终年55岁。

他是盛唐时的著名诗人,与王昌龄、高适、齐名,尤其善于写边塞诗。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今仅《全唐诗》存其绝句六首。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人登上鹳雀楼极目远望时,写成的一首诗,表现了诗人超凡的心胸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诗人将自己的胸襟和抱负、人生哲理全部完美融入景中,没有一点瑕疵和缺憾,天衣无缝,绝妙至极。此诗前四句,“白”和“黄”相对,“依”和“入”相对,结构工整,气势雄厚,雄劲有力。

沈括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诗人初到凉州时,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一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的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20张

鉴赏游子吟全文_关于游子吟的简单鉴赏  第21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