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诗联之岛江心屿

安徽 同蒙

温州江心屿,有一个别致的雅称:诗之岛。游览之后,笔者以为,她既是诗之岛,又是联之岛。游江心屿,在行程之外。参加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温州论坛,与湖南教育社《漫话周刊》谢乐军总编,《幼儿画刊》梁小平总编一道,同游江心屿。丁总编的学生钟立华是湖南人,在温州做生意已经十多年了。专门做大型文化活动策划。得知老师到达温州,第一时间向恩师发出了邀请。盛情之下,我们搭了便车。同行的还有两位美女作家,一位王砅,一位于飞。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1张

我们从南岸游船码头乘船入岛。天色阴晦,但游人比肩,不减兴致。欢快的汽笛声中,东西双塔依次映入眼帘,如在画中游。登上码头,迎面是一片茂盛的花园,中间镶嵌一泓深潭,乱石堆叠,流水成瀑,苍松翠柏掩映,青幽藤萝相间。深潭后面,一块巨石横卧,上书鲜红“孤屿”二字,遒劲有力,落款为江苏仪征方鼎锐。方鼎锐号退斋,是清末诗人、书法家、藏书家。同治十年(1871)到温州任职。性慷慨、倜傥多能,工于书画,尤擅山水,用笔简淡,惜不多作。著《且园倡和诗》《温州竹枝词》《退斋诗稿》等,有作品被收录于《清史列传》。

“孤屿”一词,出自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诗《登江中孤屿》:“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实际上,孤屿并不孤,原本分东西两屿,后来填筑合成一个小岛。“孤屿”刻石后面,是江心屿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纪念馆肃穆,纪念碑巍峨。纪念碑基座镌有“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毛体大字。馆前一井,名为“海眼泉”,“海眼泉香”为江心十景之一。井水不深,也就两米左右。将井边的水桶放下去,轻松就打上来满满一桶水,濯手洗面,清冽无比,不知能否饮用,未敢尝试。

“孤屿”刻石右边,是温州近代历史陈列馆,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187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烟台条约》增辟温州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英国人建了一幢三层西式楼房为领事馆。领事馆面宽十多米,进深也有十多米,较中式楼房宽阔敞亮。立面采用券柱式外廊,清水墙面,窗子砖砌拱券。东面还有一幢两层楼房,两座建筑坐北朝南,面朝瓯江而建。登楼远眺,江山如画。温州城的风景隔着瓯江尽收眼底。西洋建筑,虽然也充满古意,然而我不太喜欢。因为总觉得这些东西有着抹不去的耻辱。因此,尽管风景优美,也只是匆匆一览。

出陈史陈列馆,漫步前行,就是遐迩闻名的浩然楼。朱及登楼,先见门庭上一副楹联:“南航海上无多土,中柱江流有此楼。”撰联者为曾曼琴,书者为周沧米。据温州文天祥纪念馆编印的《文天祥祠诗词楹联碑记》一书记载,曾曼琴为永嘉(今温州)人,清道光乙酉(1825年)拔贡。诗联颇丰。

浩然楼临江面城,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据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2张

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取意文天祥《正气歌》中的“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而命名。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次年被押解至元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在狱中受尽各种威逼利诱,但始终坚贞不屈。1281年夏,文天祥在牢房中写下了与《过零丁洋》一样名垂千古的《正气歌》。他在自序中说道:“予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侵沴,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于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文天祥在《正气歌》的小序中写到“浩然”出自《孟子》。《孟子·公孙丑》这样写道: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坦荡之胸怀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3张

“浩然楼”命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唐朝山水诗人孟浩然曾经游览江心屿。后人为了纪念他而建的,并因此命名为“浩然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温州巡道秦瀛以先贤之名不宜命楼,改“浩然楼”为“孟楼”。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复名“浩然楼”。 浩然楼造型雅致,大堂宽敞舒适,栏杆围置,是观澜听潮、饮酒和诗的绝妙地方。伫立楼上,眺过鹿城,俯瞰瓯江,如画风景,尽收眼底。楼上中间悬有“江城为画”匾额,及清乾隆学使李芝令撰的名联一副:“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扬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1981年,该楼列为温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浩然楼西侧,是宋文信国公祠,即文天祥纪念馆。大门两旁,悬挂一联:

“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联作者为仪征阮元。阮元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浙江学政,户部左侍郎,后任浙江巡抚近十年。亲为信国公祠撰联,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进了大门,穿堂正中是一副木匾,右侧是宋文信国公像及简介,有诗云:“飘零丞相历艰辛,丝发风霜老战尘。南渡山川余一旅,中原天地识三仁。誓登祖逖江边楫,奋击田横岛上人。却望西台更萧瑟,杜鹃啼罢六陵春。”两边楹柱上悬挂一副对联:“花外子规燕市月;柳边精卫浙江潮。”自明代诗人边贡曾经写过《谒文山祠》一诗:“丞相英灵消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这副联看似写景,其实用了子规啼血、精卫填海等典故,其内涵十分丰富,感慨深。由“精卫填海”的神话典故可知,精卫填海应是“水边”,不应该是柳边。因此,此联语明显属于错联,建议有关部门及时更改,以免以讹传讹,有损联意。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4张

穿堂背面也挂着一副楹联:“白雁谶妖声,一旅孤舟,莫挽厓山事去;黄冠殉故国,大江落日,好招柴市魂归。”联文也为曾曼琴所撰,曾一琰书。

越过庭院,来到正堂。正堂中间的红色幔帐里,供奉着文天祥坐像,青袍方冠,左手持卷,右手握拳,双目直视,不怒自威。坐像上方,高悬一朱红匾额,上书“天地正气”四个隶书大字。两边楹柱联语多多。最为瞩目的当属李石农撰写的一副联语:“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忠肝如铁石;敢问何为浩然之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秦小岘联云:“杜宇声寒,柴市一腔留热血;梅花梦断,瓯江千载泣忠魂。”彭清典联云:“孤屿有邻,喜得卓公称死;严陵在望,直呼皋羽哭先生。”

而启功先生撰并书的那副联语:“一死倍饴甘,万载民心同不死;半香逾鼎享,寰区人节尽馨香。”更引人遐思无限,感慨无限!

出文天祥纪念馆前行,是江心屿上最著名的建筑江心寺。

江心寺大有来历。

1130年正月,宋代皇帝赵构乘船来到江心屿,一住就是十多天。在江心屿的禅院里,他写下了“清辉”“浴光”四字。七年后,宋高宗下诏蜀僧清了禅师由普陀来江心屿住持龙翔、兴庆二寺。那时的江心屿还是两座孤岛,分称东屿、西屿,隔水相望。东屿有龙翔寺,西屿有兴庆寺。清了禅师便率领众僧人抛石填土,合二屿为一。当时的知州李光请示朝命,拟将“龙翔”“兴庆”两寺合并为一。宋高宗得知后龙颜大悦,亲自赐名为“龙翔兴庆禅寺”。清了在上面建了山门、大殿,形成了以“中川”为中心,“龙翔”“兴庆”为两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的典型中国风格的佛家建筑群,被文天祥称赞为:“楼高百尺蜃吐气,塔耸双角龙昂头。”江心寺建成后,声名大振,位列禅宗五山十刹。

江心寺的大门上,悬挂了一副文化名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5张

这副楹联为南宋诗人王十朋所撰,在中国楹联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少人为读它怎样断句伤透了脑筋。其实如果弄懂了多音字的关系,非常容易读它的。这首叠字联看似只有6个不同的字,却因为独特、有趣的读法被人们所知晓。据说这是一位方丈给王十朋出了一道题目,王十朋做的回答。当时方丈无法读通,王十朋作了解释:“云,朝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散;潮,长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上联描绘的是云时隐时现,而下联写的是潮水时涨时退,生动地描绘了浮云聚散、潮水涨落的奇特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江心寺两边的钟鼓楼大门均有对联。钟楼对联曰:“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此联出自宋·薛季宣《龙翔寺》一诗:“二江涵古寺,双屿耸平沙。翠浪环流净,金城到眼奢。水光摇殿阁,塔景动龙蛇。不减蓬壶意,屯云未许遮。”

鼓楼对联曰:“清磬龙听法;空阶月送潮。”《幕府燕闲录》:“有僧讲经山寺,常有一叟来听,问其姓氏,曰:‘某乃山下潭中龙也,幸岁旱得闲,来此听法。’僧曰:‘公能救旱乎?’曰:‘上帝封江湖,有水不得辄用。’僧曰:‘此砚中水可用乎?’乃就砚吸水径去。是夕雷雨大作,逮晓视之,雨悉黑水。”(曾慥《类说》卷十九)

这个故事说僧人讲法,佛法感动了龙王,因而违天命降雨普救苍生。

江心寺里也有许多楹联,如:“门开芥子须弥大;水抱莲花世界香。”“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海上有仙山漫说应无缥缈;花中藏世界行深般若波罗。”“耸翠流丹勾结空中楼阁;落霞飞雾添来画里江山。”……

出江心寺,继续前行,临江有谢公亭。亭柱两边有联:“两峰涧合原青老;孤屿诗多首谢公。”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6张

亭子后面的廊柱也有联语:“隐吏逢梅福;看山已谢公。”(杜甫《送裴虬尉永嘉》)谢公亭边,是著名的澄鲜阁。阁门两边联云:“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一千五百年前,永嘉太守谢灵运登岛游览,作《登江中孤屿》诗,留下了千古名句:“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江水共澄鲜。”随后,李杜等诗人慕名而至,写下许多诗篇,留下诗之岛的美誉,成为全国闻名遐迩的山水人文的胜迹。

谢公亭旁边,建有卓公亭,是为纪念温州历史文化名人卓敬而建。卓敬是温州瑞安人,字惟恭,明代洪武年间进士,官任户部侍郎,生性耿直,敢于秉公直言,批评朝政。明建文年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卓敬因反对朱棣,被其诛杀,夷三族。卓夫人闻京中卓公难时,即奋身投河而死。后人唏嘘之余,钦敬有加。相传抄家之日“一室肃然”,金银财物一无所有,唯有书画数轴而已。身居朝廷要职,掌握全国财政大权,竟然如此清廉,就连朱棣也不得不深为赞叹:“国家养士三十年,不负其君,惟得一卓敬!”

卓敬死后200多年的明万历元年(1573),神宗朱翊钧“有诏褒录建文忠臣”,御史屠叔方奏建卓敬祠于温州郡城南郊和瑞安县前街。万历十一年(1583),温州知府卫承芳移建郡城的卓敬祠于江心屿文信国公祠右,紧邻谢公亭。据史料记载,当年卓敬祠里匾额、楹联、碑刻多多。祠中立有明代著名学者焦竑题写的《卓忠贞江心祠碑志》,有“忠炳几先”匾额一方,大门联为“作管夷吾,有所不屑;惟方正学,可与为邻”,称赞他不学管仲,而像方孝孺一样不附燕王,“人臣事主,死而不二”。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7张

卓公亭为花岗岩建筑,典雅宏伟、庄严肃穆。南面上方悬挂“卓公亭”匾额;左右两侧悬挂楹联:“祠接谢亭亦有文章惊海内;忠符信国并悬肝胆照江心。”雷鋐撰,马亦钊书。北面上方悬挂“忠毅千秋”匾额;左右两侧悬挂楹联:“计忽徒薪坐使上游飞燕子;祸随抄蔓拼将热血殉龙孙。”曾曼琴撰,曾一琰书。卓公亭旁边立有卓敬塑像,形象忠愤激昂,正气凛然,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到西塔,被工作人员劝返,说前面正在进行施工。于是折回头,竟然发现江心屿中处处蓄水成湖。湖面如镜,水波不兴。沿湖畔小径曲折而行,我慨然发现,江心屿上,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深藏着历史,每一步都充满着诗意,每一处都可以欣赏到隽永的联语!

信步走到岛屿的最东端,远眺瓯江,碧波荡漾,远山如黛,高楼林立,船影点点,回望身后,一座精美的八角亭倚岸耸立,巍峨挺拔。前面匾额为“中流砥柱”,两旁楹柱书联:“瓯江赴海锦浪奔腾八百里;白鹿衔花祥云呵护二千年。”后面匾额为“听涛阁”,两边书联:“山雨晓来浮海气;沧波东去走涛声。”看到这些,我忽然想到了江心屿上的另一副楹联:“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8张

渡船离开了江心屿,水花拍着江心屿的码头,在我人视野里渐行渐远,纤秀的西塔,身影也越来越小。离船登岸时,江心屿已经隐在苍茫的暮色之中,与对岸的楼群融汇到一起。江屿中的水声和微风,江屿中的树丛和鸥鸟,青萝与水波,都已经不见了踪影。脑海中回荡的,唯有那些让人意遄神飞的楹联……

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_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到则不能也  第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