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阮籍诗的特色,是以隐幽手法表达内心无法说明的情意。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第1张

{竹林七贤不是个个都贤}三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流行清谈避世。竹林七贤是三国魏时期的七个著名士人,他们常常聚会清谈→吹牛逼,喜欢弹琴、下棋、吟啸→内心情怀未形成诗句时直接发出声音以表达情怀。他们是一批对现实生活感到压抑不平的才智之人。早年斗争较缓和,看不出每个人的操守品行,从正始开年之始,一系列政治斗争发生,重大考验来临,圈子出现分化。

{魏晋政治斗争——禅让与篡逆}①禅让→主动让位给有贤德的人。②篡逆→以武力夺取帝位。

以圣清标准看→①曹丕得汉之天下虽是篡逆,但算是和平的,因为曹丕允许汉献帝保持天子礼法,没有杀他。②但晋之取魏而得天下→手段不和平。因为:丕死睿继→睿死芳继(年幼)→曹爽和司马懿辅佐→爽萌发野心,懿称病居家→懿灭爽专权→懿死师废芳立髦→师死昭当权→髦灭昭不成反被杀→昭改立奂,称晋公,加九锡→昭死炎当权,废奂称帝→晋武帝。

[礼法崩溃]儒家的礼法本意→不管君主臣子,每个人都有所应持守的道德分寸。自汉以来,社会很重视孝道。但魏晋礼法的缺陷已不是儒家本意。道德礼法的美名被权势之人假借利用→君主可以不讲道德,臣子要遵守一切→父亲什么都是对的,儿子什么都要遵守→丈夫什么都可以不遵守,妻子什么都要遵守。

[社会心理变化]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当时的社会心理出现两极倾斜→①上位标榜道德,实为假借道德;②反对虚伪道德。

[竹林七贤分化]社会心理的两极分化表现在竹林七贤方面,他们的行为出现两歧分化。①嵇康反对司马氏最强烈者→被司马氏所杀。②山涛、王戎依附司马氏做高官。③向秀非真心依附司马氏做官。④刘伶天天醉酒麻醉自己。⑤阮咸鄙薄功名利禄,官场不得意。⑥阮籍内心最复杂→既反对司马氏篡权,又害怕遭到生命威胁→委曲求全→狂放又谨慎,不肯褒贬善恶。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第2张

{阮籍其人}①少年阮籍有济世之志,自认为雄才大志不次于项羽和刘邦。但他和项羽、刘邦、曹操不同,他不是一个能够独立开创事业的人,他需要的是有一个能用他的人和机遇,才能展现他的才智。实际他很不得志,所以行为狂放而不守礼法,尽管如此,他的天性却很淳厚→当时很多人外表讲究礼法,内心却没有孝敬感情,是做给人看的。阮籍是倒过来。②阮籍言论谨慎,这在那个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里,很独特。他本不想做官,但从司马懿到司马昭的执政期间,他断断续续做过好多次官→他不满当权派,又不愿意因明显反对而招致杀身之祸,所以才做官,而他的官做得也就不认真。阮籍与司马氏的关系一直维持着。司马昭要为他的儿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让他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阮籍不愿意与司马家走近,又不敢明确拒绝,干脆一连醉酒六十天→醉酒避祸。司马昭自封晋公加九锡,他的那篇假惺惺的劝进表文,也是阮籍写的。

{阮籍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因为阮籍的内心孤独痛苦→感情委婉而曲折,而这种感情微妙地表现在他的诗文里,因此他的诗很难读懂。竹林七贤中,他的诗写得最好→不是在语言雕饰上下功夫,而是用非常隐蔽幽微的方式表达内心无法说明的情意→这对后世诗歌影响很大。

{阮籍诗的好处}作为读者,当感到性情急躁或不平时,去读阮籍的诗,可以获得性灵上的修养;如果内心有复杂矛盾的感情而感到难受的话,去读他的诗,可以得到宣泄。虽然他的诗表面上不漂亮,但内容情意是丰富的。

{阮籍的咏怀诗}阮籍的咏怀诗是他的悲苦的写照。他的五言咏怀诗→抒写他的怀抱,内容广泛。八十多首咏怀诗不是作于一个时候,没有次序,没有一定的主题,多是愤激之言,隐喻象征,反映内心反复零乱的感情。诗中的意旨渊深遥远,具体是指代什么难以确切指明。

阮籍所事奉的是危乱的魏晋之交的朝廷,司马氏有篡位野心。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文人名士只有两条路,委屈卑微地事奉权奸,或者因耿直招致杀身之祸。阮嗣宗常常忧虑招致罪名而遇到杀身之祸,内心的忧思是矛盾的,这是耿介而不甘心奉权奸和委曲求全之间的心里矛盾。现实政治生活中他远迹曹爽,在司马懿、司马师之时也能够洁身自守而不依附权贵。诗中的忧生叹息有隐讳的讥讽,所以很难读懂。

曹丕之篡汉和司马炎之篡魏是假禅让之名行篡逆之实,阮嗣宗非常愤慨的不仅如此,更是觉得道德礼法的破坏使得人生依附的意义和价值没有了。所以他写的不仅是人生的忧患艰难,更是仁人志士的品格。他的诗是他平生的生命感情在当时时代中的真实反映,是乱世诗人的悲苦写照。

陈子昂的感遇诗,李太白的古风诗,张九龄的感遇诗,题目不叫“咏怀”,但从写法上讲都是模仿阮嗣宗的“咏怀”。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特点(试论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第3张

{阮籍的《西方有佳人》}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

飘飘恍惚中,流盼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简说}过去,诗词选录的传统是把政治教化的价值附加在文学价值之上,凡是政治教化上没有可取之处的诗就不选。这首诗表面上写对美女的追求想望之情,但因为在里面找不到政治指向,所以一般选本不选。

{诗说}

1、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西方”出自《诗经》,“有佳人”出自李延年的“北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出自宋玉《神女赋》,说楚襄王在高阳台上睡觉时梦到一个神女,她“共始来矣,光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是带着一片光影出现的,好像早晨的太阳刚出来,一道明媚的金光就射到了你房间的屋梁上一样。阮嗣宗说,“西方”的“佳人”非常美丽而有光彩,如同白天的日光那样明媚夺目。这两句写美丽容貌。

2、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他说,这个女子穿的是用最细、最薄的纤罗织成的最美丽的衣服,身体的左右还佩带着一双璜状的美玉,璜的形状好像是半个璧的样子。→托喻:古人选择佩饰有寓意在里边。“璜”字无论从声音还是形状构造上都有平稳均衡的感觉,所以“左右佩双璜”蕴含品德操守上的持恒、完美。这两句写美妙服饰、美好品德。

3、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修容”出自屈原《离骚》。他说那个“佳人”即使有了美丽容貌、美妙服饰、美好品德也仍不以为满足,她还要不断地修饰完善自己的美好姿质。不但如此,甚至当一阵风从她身边吹过时,都能将她身体内放射、闪耀着的美好而芬芳的温馨发散开来,传播出去。

(小结)前六句以第三人称口吻写作者眼中的佳人形象。→假如真有这样一位“佳人”,怎么能不对“她”产生爱慕追寻的感情呢,所以接下来作者这样写。

4、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他说,这个女子登上高处,眺望她思念追寻着的一位令她倾心仰慕的人,这个人一定比这“佳人”更富光彩、更具魅力,这个人一定来自东方日出的方向,因为只有那里的人才会“皎若白日光”“光耀照屋梁”,所以她举起衣袖拢住分散的精神和目光,全神贯注地眺望那朝阳升起的地方。

5、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写“佳人”品格追求的高远与辽阔。她把自己的美好容颜寄托于高深莫测的云天之上,当她行动起来时就像两只翅膀一样宛若凌空而上,随风而翔。(她在追寻中期待着与她心中的偶像相遇,可那理想中人在哪里呢?就是下边)

6、飘飘恍惚中,流盼顾我傍。→这两句直接写阮嗣宗内心中的一份如梦如幻的期待渴盼之情。分明感觉到她在从身边经过时曾回眸一顾,脉脉含情的目光相遇了。

7、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还没来得及交往接触相互爱悦欢喜的心情,她便飘然而去。这两句说,我们向往光明,追寻美好理想的共同心愿在不期而遇的恍然一顾中感到了无限的愉悦和欣喜,但未等我们说一句话,就又匆匆离去了,因此反而使我陷入了这种相见不如不见的感伤之中。

(小结)后八句以作者口吻来写“佳人”的内心情感,作者的理想追求及感情寄托在对“佳人”的心理描叙中充分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