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第1张

一、词语解释

1、追悼:沉痛地怀念(死者)。

2、失声:因悲痛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3、挽联:哀悼死者的对联。

4、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其家属。

5、黄包车:旧时一种用人拉的车,主要用来载人,也叫人力车。

6、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7、张冠李戴: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8、恍然大悟:恍然,形容忽然醒悟。悟,了解;领会;觉醒。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9、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二、近义词汇总

追悼—悼念 惊异—诧异 忍受—忍耐

深奥—深邃 悔恨—懊悔 —— 枯瘦—枯槁

羞愧—惭愧 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三、反义词汇总

深奥—浅显 详细—粗略 阴暗—明亮

爱戴—憎恶 个性—共性 慈祥—严厉

恍然大悟—百思不解

四、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1、周晔(1926—1984),浙江绍兴人。鲁迅三弟周建人的大女儿。鲁迅逝世时,她才十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晔回忆伯父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1945年)。

2、写作背景:作为鲁迅的侄女,周晔从小亲身感受到 鲁迅的关爱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关心劳苦大众,热爱劳动人民,勇敢地与反动势力做斗争。这些事情都深深感动着周晔,她长大后更是经常怀念鲁迅。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她情难自抑,写下了这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3、时代背景:鲁迅所处的时代,中国正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当时社会黑暗,革命者没有言论自由。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鲁迅为了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创作了一篇篇针砭时弊的文章,直插反动统治者的心脏,也因此受到反动统治者的迫害。

五、课文内容导读

(一)第一部分“深切怀念”(第1自然段),写伯父去世后, “我”看到他受到很多人的崇敬和爱戴。

1、“失声痛哭”是真情的流露,写出了人们的悲伤程度之深。从“数不清”“挂满”“大大小小”“堆满”可以看出挽联和花圈的数量多,间接表明人多。“各色各样”说明送挽联和花圈的人遍布各行各业。这些词语表明鲁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2、“……,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排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作者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第2张

(二)第二部分“谈《水浒传》”(第2、3自然段),写伯父借谈《水浒传》教育“我”要认真读书,并送书给“我”的事。

1、“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到伯父家去团聚。”交代了去伯父家的时间,说明“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正因为经常去伯父家,所以才对伯父有了深入的了解。

2、“囫囵吞枣”“张冠李戴”这两个词用得比较形象,二者形成因果关系,生动地写出了“我”读书时的不认真。

3、“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摸”“笑”这两个动作再现了伯父慈爱宽厚的长辈形象。【语言描写】这句话表面看是伯父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间断的语言描写,表现了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4、“羞愧”“悔恨”说明“我”听懂了伯父的话,接受了伯父的批评。

5、“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含蓄地表达了“我”对伯父的深切怀念。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第3张

(三)第三部分“笑谈‘碰壁’”(第4—13自然段),写伯父借谈“碰壁”来抨击黑暗的社会。

1、第4自然段,由“我”的观察和天真的问话引出关于“碰壁”的话题。

2、“碰了几次壁”暗示鲁迅受到反对势力的迫害,“几次”说明次数多。“把鼻子碰扁了”暗示鲁迅受到反动势力的迫害很严重。从幽默的语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顽强抗争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的态度。

3、“恍然大悟”在这里是说“我”自以为听明白了伯父的话,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听懂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哈哈大笑”既是笑“我”的天真,也是笑鲁迅先生的幽默机智。

(四)第四部分“欢度除夕”(第14—16自然段),写伯父与“我们”一起放爆竹和花筒,表现了他的慈祥、和蔼。“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神态描写】详细描写了伯父放花筒时的神态,表现 了他慈祥、和蔼的形象。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第4张

(五)第五部分“救助车夫”(第17—25自然段),写伯父热情地帮助黄包车车夫的事。

1、“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环境描写】烘托气氛,为下文人物的出现做铺垫。

2、“一滩血”表明车夫受伤了;“饱经风霜”形象地写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痛苦、悲惨的生活;“难以忍受的痛苦”表明车夫的伤势很重。

3、第21自然段,写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扶、蹲、跪、夹、洗、敷、扎”等一系列动作,说明爸爸和伯父为车夫包扎伤口时特别细心,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心,突出了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品质。

4、“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鲁迅先生不仅为车夫包扎伤口,还赠钱、赠物,进一步体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5、“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环境描写】“冷得像冰”说明了天气的寒冷也暗示伯父为了救助车夫在门外待的时间很长。

6、“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反问句】突出了车夫的生活十分艰苦。

7、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鲁迅忧国忧民的神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8、“严肃”说明鲁迅先生由车夫联想到更多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心情变得沉重。“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写出了鲁迅深知人民命运悲惨的根源在于当时社会的黑暗,他却无力帮助他们改变命运的痛苦与无奈。表现了伯父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_鲁迅风波里的时代背景  第5张

(六)第六部分“关心女佣”(第26、27自然段),总结全文,借写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1、“三更半夜”说明鲁迅先生工作的时间长,工作的强度大。阿三的话,体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贵品质。

2、“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总结全文。

六年级第25课《好的故事》笔记,追求美好的故事,美好的生活

六年级第24课《少年闰土》预习笔记,初次品读鲁迅先生作品

六年级第七单元《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笔记汇总

六年级第七单元《语文园地》预习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