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句-表现社会责任感的诗句

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句-表现社会责任感的诗句

编者按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深圳诗词学会会员,汕头岭海诗社社员,惠来诗社副社长、著名诗人林炯亮先生于2021年7月20日不幸逝世,我们深感悲痛。他平生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是惠来县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这位正直而多才的诗友,我们选编了几篇评论文章刊发,以表示对炯亮先生深切的怀念!

选好题材写好诗

林锡彬

——林炯亮作品的启示

写好一首诗,选材是关键。这好比厨师做菜,选什么材料,做什么样的菜。做出来的菜,味道怎么样,有什么价值,这些,都首先决定于于选材。

诗友林炯亮君,在诗词创作上,就是这样一位善于选材的“厨师”。在惠来诗社中,他作品比较多,有新意的作品也不少,所以他能经常在各类诗赛中获奖。据我所知,他荣获潮汕诗词大赛二等奖的作品有《廉政吟》、三等奖《南山泪》;《悠悠龙溪》则获得了“蜃楼追梦”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这对于一位诗词爱好者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为什么他的作品,就那么受评委的青睐呢?从诗作的内容和评委的点评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炯亮君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取材。首先,他的这几篇作品,能结合政治形势,选取了反腐败斗争这个人民大众非常关注的题材,顺应了历史潮流;其次,他的作品充满了正能量,旗帜鲜明地站在人民大众一边,深刻地揭露了社会黑暗面,抨击腐败现象,同时也体现了相应的艺术水平,所以,得奖是很自然的事情。

上述诸篇都属古风,篇幅较长的。其实,我觉得他的绝句也不俗。例如《水晶梨》《巡警》《秦淮小唱》等篇,也能做到题材新颖,表达明快,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弱者,鞭笞丑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大众的意绪,所以也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再如他的一首《塑料花》, “材料”普通,唯他是用。而且,他能运用诗家特别的触角,来感知新时期这个新物种的意蕴,难能可贵!请看——

满树繁华不吐芽,春光占尽入千家。

只缘时尚宜虚假,四季妖娆更有花。

首句以谜语形式对塑料花的形象进行概述,设下悬念。——这是什么东东,乍一看,枝叶茂盛而且纷繁鲜艳,似乎非常好看的。注意:这里故意避“花”不谈,是一种蓄势待发的手段。但“不吐芽”三字,马上抓住了它的特征,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它“假”的本质。这一来就非常别致,饶有风趣了;跟上来的景致是“春光占尽入千家”,——好家伙,它虽然是不会吐芽的塑料花,却居然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将“春光占尽”啊,这还不止呢,它还进入了千家万户,这真是不可思议的问事情!

问题在哪里呢,啊,明白了——“只缘时尚宜虚假”,我们目前这个社会,原来很适合这种假东西的,这是真够有病的。这个病就象塑料花一样虚伪、做作,爱这“花”的人,也简直是自欺欺人!这里一转,将讽切的矛头直戳目前社会现实:可谓犀利,入木三分!

末了一句“四季妖娆更有花”,经过前面隐伏,到此才让 “花”亮相,具有不同凡响的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却立即在读者感觉中形成了强烈反差,——这是因为 “花”非真花,它已经不是美好的,已经到了能“四季妖娆”的程度,而且它四季不会凋谢,长期“更有花”呢,这才更加糟糕!作者将这种时代虚伪性暴露无遗,提醒人们要格外警惕。——意象独特,意蕴深邃,耐人咀嚼。

塑料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曾经给人们生活带来欢乐。但炯亮君却从中领略了“虚假”的意味,将它作为题材,写入诗中,给读者诸多启发。由此可见,选好题材,是写好作品的先决条件。

神出古异 淡不可收

林锡彬

——林炯亮《钓魂》赏析

葵阳诗家林立。林炯亮君是其中一位很有特色的诗人。我与之以诗交谊达数十年之久,知其为人耿直,不设堤防;于世事目光敏锐,思维深刻;于修身高怀旷远,淡泊明志。诸多风格品性,均体现于其诗集《融雪集》中。人到中年之后,炯亮君创作水平不断提升,创作了大量作品,并屡屡在全国或者省市诗词竞赛活动中获奖。至少,他在潮汕三市诗坛,赢得了诗友们的尊重。

向来,林炯亮诗词多以社会题材为主,接地气,察民情,扬良善,征腐恶,风格凝重、深刻,发人深省。例如荣获潮汕三市中青年诗词大奖赛二等奖的《南山泪》《廉政吟》诗,正气凛然,振聋发聩;优秀作品《水晶梨》,酸甜辛苦辣,五味俱全;获奖的《路易十三随想曲》,大胆披露,辛辣讽刺,令读者拍手叫好。

最近在网上读到他一组《钓魂》诗,使我眼前一亮,感觉清奇无比。请看:

钓魂

其一

钓风钓雨钓西东,恣意放怀酒半盅。

醉到江河清彻石,一杆南北接苍穹。

其二

清溪何处问龙宫,一线浮沉钓彩虹。

万仞悬崖峰倒影,玄机不忍告渔翁。

其三

天心皓月照星空,抛出垂纶钓晚虹。

杆里六韬云袅袅,清风唱彻大江东。

其四

敲诗融雪主人翁,抛下银钩不钓龙。

万里山河滋绿韵,晚霞月色染霓虹。

此诗以“三钓”开笔,看似钓实物,实则钓虚无,畅怀驰骋,即命千里之遥,为以下诸段宏开基调,并推出了一位狷狂不羁、旷达无为的隐士形象。语言虽直,境界却高。人到无求时,酒半盅足矣。不知此来,能钓到什么,无所谓!呵呵,醉了,看透了江水,水中的石头,那么明白——水里还有天哪,我的钓竿还可以贯通南北接上苍穹!想象奇特,不同凡响。

第二首以设问开篇,似是要钓那“龙宫”之彩虹。啊,不是啊,水中有“万仞悬崖”,那不是曾经经历过的人世险峰吗?如果是——对不起,我就劝你罢了,这里钓不到彩虹的,至于其中的“玄机”,我就不对你说了伙计!这其中有什么人生感悟,唯作者知道,或者天知道。此首诗让人有“忽逢幽人,如见道心”(司空图《诗品》)之感。

第三首,钓鱼钓到天昏暗,还有晚虹没钓到。这晚虹,就是月虹,也非空空道人之说也。但罕见,在天空极端黑暗的特殊气象下才会出现。所以,皓月和星星,司空见惯,越发俗不可耐者也!罢了!我只能对清风叙说,我以手中《太公六韬》,说得那白云袅袅升腾,说得那大江之水浩然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的晚虹,我要有你,让我于苍茫之中坦然无憾。

第四首,作者现出原形,这钓者,是作者自己——“敲诗融雪”者也。作者明确“不钓龙”,他要“万里山河滋绿韵”,还要那“月色染霓虹”。看来,追求黑暗中的光明和美丽,理想中如此,现实中也是如此。这就是《钓魂》所要表达的内涵。

纵观组诗,从总体上讲,风流蕴藉,意趣盎然。浅深聚散,万取一收。禅味十足,简约、旷达、哲理,甚如其人。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美中不足的是,第四首较弱,较平,与前三首不太匹配,消耗了前三首的好多韵味。如果不能再升华的话,可以考虑放弃。

以上是我一点粗浅的感受。我与炯亮,是一客荷樵,一客听琴,各得其妙啊。读者以为如何?

林炯亮先生《秦淮小唱》赏析

罗锡文

林炯亮先生是一位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人。其诗作敢于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诗风排闼泼辣,痛快淋漓,味虽苦口,却不失为医时良药。

林先生近作《秦淮小唱》一改往常格调,在亦庄亦谐中收到绝妙效果。奇文共赏,现录如下:

秦淮小唱

莫说荒唐莫说狂,如今世事不寻常。

奴家下海捞经济,且把青春换小康。

古往今来,以秦淮风月为题材的诗词可谓篇帙浩瀚,传世之佳作也不少,但多数限于主题而显得较为低沉。对于这类有关民情风化的严肃主题,能够象林诗“举重若轻”,从容表现的并不多。首句“莫说荒唐莫说狂”奠定了全诗轻松活泼的基调,“如今世事不寻常”,为下文埋下伏笔,此句妙在一个“不”字,虽说寻常,其实也寻常,收入到了“山色有无”的效果。后两句模仿古代女子口吻,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信不信由你,回应首句的“荒唐”和张狂:“下海捞经济”及“青春换小康”采用时下流行的新词,是论古还是讽今,不言而喻。诗人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现象有锥心之痛,切齿之恨,但全诗未作一个贬义词,“且”字既表现了“奴家”的无奈,也表现了诗人的宽容与谅解。的确,“下海捞经济”的潮流造成了某些人价值观念的扭曲,因为少数人的“笑贫不笑娼”,“青春换小康”虽不寻常也变得寻常了。

此诗最值称道的是在戏谑中引发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岂止是橄榄之余甘?

重读林炯亮先生叙事诗《南山泪》

罗锡文

李志浦先生潮剧力作《陈太爷选婿》获政府最高奖一文华奖之后,笔者受中国戏剧家协会之托,为该剧撰写评论,概之以“喻世三分谑,弘文数语赅”。近日细品林炯亮先生近十年来赐读诗稿,觉得赠以此联作为考语也颇为贴切。

林先生诗风,言不甚深,语不甚俗,更兼谋篇巧妙,寓意深远,擅长以调侃戏谑的手法,阐明深刻的道理。其表达主题的效果,比那些板着面孔,装腔作势的说教要好得多。如“满树繁华不吐芽,春光占尽入千家。只缘时尚宜虚假,四季妖娆更有花”(《咏塑料花》);又如“皮薄肉清颜色黄,新鲜嫩脆味甘芳。可怜沦落豪家宴,化作琼楼醒酒汤”(《水晶梨》),两者都是通过借助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凡的物品作为道具,“隔物传功”,无情地批判社会存在的某些不良风气。语言轻松活泼,但命意却非常严肃,可见诗人的良苦用心。林先生在这方面的最成功作品,恐怕要数《秦淮小唱》了,“奴家下海捞经济,且把青春换小康”之句,每次吟诵,均百味杂陈,一击三叹。

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诗句-表现社会责任感的诗句

《南山泪》是林先生的另类作品,也是难得的上乘之作。此诗是2001年潮汕地区“福田杯”青年诗词大赛的参赛作品,笔者阅稿至此,怦然心动,玩味再三,竟不知出自何人手笔。当时笔者与林锡彬先生分稿寻璧,再互换评分,以防遗珠。锡彬君也力荐此作。如以吾二人之评分合计,此诗为该次赛事之冠。及至放榜时,吾等急欲知《南山泪》作者何许人,谁知遍寻不见,终成遗憾。据闻,其他评委也深感《南山泪》是多年难得的好诗,只是囿于“常规”,恐《南山泪》题材敏感,可能会“伤官损民”,为诗赛带来不便,于是忍痛裁撤。今春林炯亮先生以手稿一束与笔者共享,中有《南山泪》原作,不幸再为之泪湿青衫。

《南山泪》讲述一九九六年夏天发生在某地的一个真实故事。某基层公安机关在侦查一起蒙面持刀入室抢劫案时,错抓三名青年,刑讯逼供,致一死二残。发觉出错之后,竟私改口供,贷款行贿,诱逼法医作假并使检察“失察”、法院“误判”,造成惨绝人寰的冤案。林先生以“人间惨剧,罕有其匹,故作诗以”。没有三年不雨、六月飞霜的虚拟和渲染,作者直叙其事,毫不隐讳,满纸悲愤之词,不平之气。为民请命之心,诛凶惩恶之意,呼唤正义之言淋漓尽致。冤案最后终于得以平反昭雪,昏官酷吏也难逃法网,但作品的高妙之处就在叙事至冤案最惨烈时戛然而止,以“愤作南山泪,惨案怎能忘”过渡,在最强烈的情感氛围只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呼喊,用悲剧气氛避开大团圆的俗套,使读者在震撼中深思。该诗体裁为五言古风,节奏凝重,语境沉郁,虽押平声韵,仍难稍释压抑之感,铿锵之声透出阴冷之气,锥心、切肤、刺耳。古诗“昔年种柳,依稀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情感处理,虽然把基线降到了最低点,但以树比人,从不能自己到自己,最终还是完成了感情的自我解脱。《南山泪》则通过笔者的“蓄意”筹划,让情感在故事的高潮处凝固,虽然以“潮流荡污浊,迷津有导航”及“人间有正气……”等暗示故事的结局,却使读者在类似紧箍咒的“一曲泪和血”中捶胸顿足,不能自拔。如与杜甫“三吏”相较,语言稍微逊色,谋篇则有过而无不及。

和谐新曲奏,万类皆承平。

我唱南山泪,晨钟警世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