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生活随笔 >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第1张

导图解析:该部分内容较少,逻辑看似简单,但大道似简,其背后的关联、矛盾非大智慧不能掌控。

1.选人用人上,“听计留之”、“不听去之”,体现了服从力的刚性,决定了执行力的优劣。

2.形势利用,是拿到项目后的首要功课,就是要按你能掌控或者干预的“势”的大小来决定策略取舍,所以要“因利制权”。

服从力是形势利用的条件预置。前者保障后者效果,所以说“先听话,再负责”。

锦州之战前,中央军委制定出“要置长春之敌于不顾,集中力量打锦州,从而掌握战场主动权”的英明决策,但因为国民党军在葫芦岛增兵,让林彪感到了变数和压力,遂有了回头打长春的不算积极的想法,下面就通过《大决战.辽沈战役》一个片段来一探究竟,看看罗荣桓元帅如何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站在全局高度,通过输出“佐势” 理念,让林彪下定“听计”决心,“因利制权”进而“用之必胜”的。

片段

剧情:清晨,在辽宁彰武车站内,东野首长乘坐的2325次军列停在站台边,在林彪的车厢里,林彪坐在办公桌前、刘亚楼低着头站在桌旁,罗荣桓背着手在车厢里一边踱着步,一边做着林彪的工作,希望他能继续执行中央军委的决定。

罗荣桓:部队已经摆开,突然回头打长春,军委不会同意,士气也会受到影响。(一劝“听计”)

林 彪:锦西离锦州不过50公里,无险可守。以一个纵队阻挡敌人的强大兵团,谁有这个把握?(从战术角度的“因利制权”,正确但停留在东野本位)

刘亚楼: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围困长春和沈阳的主力抽调几个纵队过来?

林 彪:那样长春的敌人势必要乘机突围,沈阳廖耀湘兵团势必长驱西进。如果打锦州久攻不下,将受到东西夹击,重蹈四平的覆辙。唉!太冒险了。

刘亚楼:问题是……问题是军委指示……

林 彪:问题?(拍桌而起)问题是我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个饭怎么吃?(用专业说辞,强化“不听计”的认知局限)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第2张

剧情:在林彪的车厢里,经过一阵沉默之后,罗荣桓继续做着林彪的工作。

罗荣桓:敌人增兵葫芦岛,我们攻打锦州确实带有些冒险性。不过,主席早在今年二月就要求我们夺取锦州,封闭东北的大门,促成全国战局大的变化。要说冒险的话,我看这个险值得冒。在这种紧要关头,应当义无反顾。(晓以“因利制权”之理,引导 “听计”决心)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第3张

林 彪:那好,都考虑考虑吧!

……

剧情:在站台上,林彪穿着大衣独自一人边踱着步,边思考着。这时,罗荣桓、刘亚楼及警卫员走下了列车,警卫员将一件大衣披在了罗荣桓的肩膀上。

罗荣桓:嗯!

剧情:罗荣桓披好大衣后,看了一眼身边的刘亚楼,便径直朝林彪走去,并与林彪一边走着,一边做着他的工作。

罗荣桓:电报发出的时间不长,还可以挽回。(“听计”的台阶)

剧情:林彪停下了脚步,思考着看了看罗荣桓,便转过头来喊刘亚楼。(实现“计利以听”结果)

林 彪:刘亚楼!

剧情:刘亚楼正在给两位警卫员布置着工作。

刘亚楼:……明白了吗?

两位警卫员:是!

剧情:刘亚楼听到林彪的喊声,转身朝林彪和罗荣桓跑了过来。

林 彪:你记一下。

剧情:刘亚楼从口袋里拿出笔和本子,准备记录。

林 彪:我作如下部署调整,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两个师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给我复述一遍。(操作层面的“因利制权”)

孙子兵法始计篇深度解读_孙子兵法始计篇举例  第4张

刘亚楼(快速地):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强化塔山防线;2、3、7、8、9五个纵队,加6纵17师,包打锦州;10纵加一个师,在黑山、大虎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12纵加十二个独立师围困长春;5纵、6纵监视沈阳;1纵做总预备队。

罗荣桓:我补充一点,把炮纵和坦克分队加在锦州方面。

剧情:罗荣桓说罢,便用眼神征求着林彪的意见。

林 彪:就这么定了。

剧情:林彪说罢,三人便朝列车车厢走去。

罗荣桓:要向中央发报,收回前面的请示电。

剧情:随着一声汽笛长鸣,2325次军列缓缓驶离彰武车站,开始向锦州方向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