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

《《将进酒》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教学方法:吟咏,赏读结合,讨论、讲析相互结合学法设计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有一首诗《寻李白》,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在中国文学史上,“酒”可以说是留下了千古美名。许多文人,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曹孟德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还有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在这些人中,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因为他的诗写得独绝千古而获得了“诗仙”的称号,而且也因为他的酒而留下了“酒仙”的美名,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李白。

那么,李白是如何使他的酒和他的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有怎样的感情倾注于其中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诗来走近李白——《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

(一)、大家先听老师读,听的过程中注意体会诗歌中的:节奏变化,韵律变化以及情感变化。并在课本上作适当的标记。

(二)、指导学生用不同方式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问题一:为什么喝酒?

明确:“与尔同销万古愁。”

问题二:因何而愁呢?

明确:学生自己在文中自主寻找,例如“古来圣贤皆寂寞”、“朝如青丝暮成雪”之类。

问题三:作者是怎样写愁的?

明确:不是哭哭啼啼,也不是唉声叹气。而是另有一番风味。

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1)、开头四句写悲。

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壮)

《将进酒》教案  第1张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明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极浓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的渺小、短暂。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提供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

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3)、“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

(一种乐器)(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板书)

“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古来圣贤——寂寞

饮者——留其名

《将进酒》教案  第2张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渲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总结:(1)时间的无情人生的短暂;

(2)壮志难酬之愤慨;

(3)万古寂寞之愁。

问题四:李白要忘却这万古愁,他要借酒浇愁,浇得掉吗?

他知道自己无法真正忘却的。那他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充其量只能暂时忘却。

明确:物不平则鸣。一种感情的宣泄而已。知道于事无补,但是说出来做出来能够让人暂时得到释放,感到痛快。就像我们有的同学哭过一场,虽然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心里却会舒服一点一样。

(四)、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他人所喜爱,那是因为人们可以在文中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我们能够从李白的诗里李白的身上找到许许多多自己想要的东西。

诗歌本身的音韵美节奏美参差变化美。诗歌描写景物的波澜壮阔。主人公多感受到的时间的残酷无情人生的短暂渺小。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性情流露,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绝对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取富贵如拾草芥不费吹灰之力。怀才不遇的愤慨,古来圣贤皆寂寞的自我安慰,三五知己酒酣耳热时的忘我狂态。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叫李白的人在一千三百年前演绎得淋漓尽致。读他就像读我们自己,而他的诗就像为我们而写。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你所需要的东西,你的自信、你的不平、你的愤懑、你无所逃避的痛苦,或者把自己等同成那个伟大不屈的灵魂,再现一次一千三百年前的那场欢宴。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将进酒

(情、愿)

李白

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蔑视权贵反客为主

《将进酒》教案  第3张

乐愤狂悲

《将进酒》教案  第4张

人生易老及时行乐自比陈王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将进酒》教案这篇文章共1034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