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次经简介

次经简介

次经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次经简介

  次经(Apocryphal/Deuterocanonical Books),Apocryphal(外经、旁经、次经、伪经、伪书)一词来自希腊文αποκρυφο?,原意是指被隐藏的事物(hidden things)。在古代,用这个辞汇指称的作品有三种:一、极为重要与珍贵的作品,作品内容深奥并涉及密传,因此仅供教团内部成员阅读,外教人与初归信者禁止阅读;二、指内容未臻完美、不够好的作品,多半因其内容被认为有问题、甚或染有异端色彩,尽管有参考价值,但重要性居次;三、公元4、5世纪之交的教会的圣经学者圣热罗尼莫(St。 Jerome约342-420)将希腊文旧约——即:七十贤士译本(The Septuagint, LXX)——中,未见于希伯来正典中的古代作品,称为apocryphal。自5世纪以降,apocryphal一词的意义,基本上延续圣热罗尼莫的用法。

次经简介  第1张

  被圣热罗尼莫称为apocryphal的作品,虽然未被古代巴勒斯坦犹太人视为(希伯来)正典,可是它们于公元前3、2世纪以希腊文翻译经书时,被采录成为希腊文译本之希伯来经书的一部份,供海外犹太人(the Diaspora Jews)通行使用,并在1世纪基督宗教兴起时,成为基督徒「经书」(scriptures)的一部份,因此后来成为基督徒《圣经》「旧约」(Old Testament)的一部份,不仅与梅瑟五书(Torah)、先知书(books of the prophets)、智慧文学(the wisdom literature)等并列具有「经书」的同样地位,更常被早期教父们(例如:奥力振、亚历山大的亚大纳修、耶路撒冷的济利禄等)援引,圣奥思定(St。 Augustine of Hippo 354-430)也曾清楚表明这些作品与旧约其他作品同等重要。因此,5世纪初教会圣经学家圣热罗尼莫所称之apocryphal,事实上自教会肇始之初开始,即属于《圣经》旧约的一部份,并且是因教会的缘故才被保留至今(而非犹太教)。圣热罗尼莫亦承认这些作品的权威性,在其负责之拉丁文译本圣经(the Latin Vulgate Bible)中,他收录这些作品并翻译成为拉丁文(除了The First and Second Books of Esdras以及The Prayer of Manasseh之外)。

  圣热罗尼莫称apocryphal的作品,后来被天主教称为「次经」(deuterocanonical books, second canon)。这些作品有:《厄斯德拉上、下》(1 and 2 Esdras)、《多俾亚》(Tobit)、《友弟德传》(Judith)、《艾斯德尔传》尾章(Book of Esther)、《智慧篇》(Wisdom of Solomon)、《德训篇》(Ecclesiastius)、《巴路克》(Baruch)、《耶肋米亚书信》(A Letter of Jeremiah)、「阿匝黎雅祷词与三少年之歌」(The Prayer of Azariah and the Song of the Three)、「达尼尔苏撒纳」(Daniel and Susanna)、「达尼尔、贝耳与大龙」(Daniel, Bel, and the Snake)、「默纳舍的祷词」(Prayer of Manasseh)、《玛加伯上、下》(1 and 2 Maccabees)。也因此,罗马天主教会与基督正教称apocryphal的作品,是针对不在上述「次经」(deuterocanonical)名单中的作品,例如:《禧年之书》( The Book of Jubilees)、《亚当厄娃之书》(Life of Adam and Eve)、《依撒依亚殉道与升天》(Ascension of Isaiah)、《厄诺赫之书》( The Secrets of Enoch)、《梅瑟约书》(Testament of Moses)、《撒罗满圣咏》(The Odes of Solomon)等等,这些作品天主教称为「伪经」,基督新教称为「伪书」(pseudepigrapha),房志荣神父指出,「伪经」的写作动机是把旧约圣经所报导的是加以补充说明,以推广宗教教导、坚定读者信仰,对研究新约时期前后各二百年的犹太民间信仰、及教会初期的某些异端暗流,仍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希腊文与拉丁文的旧约圣经抄本,apocryphal作品分散在各本经书与各书章节中,与其他正典作品并无明显区隔,罗马天主教会与基督正教的圣经至今仍沿用此方式。16世纪起分裂的基督新教,由于拒绝承认旧约apocryphal作品正典性,因此在以地方语言(vernacular language)翻译圣经时,将旧约apocryphal作品(不论经书或是片段章节)抽离出来,或是集结起来放在《圣经》中的他处(例如:1526年出版的荷兰文圣经、1527-29年的瑞士文——德文圣经等),或直接删除不印(例如:1599年出版的日内瓦圣经),用以与罗马天主教会分庭亢礼(例如拒信炼狱存在、为亡者祈祷与献弥撒的有效性;参:《玛加伯下》12:43-46),同时借着新教基督徒重新编译的(新、旧约)《圣经》的正确性,强化其「圣经唯一」(Sola scriptura)的信理与教导。但由于这个做法造成阅读(以及圣经研究)的不便,因此近代圣经译本(尤其是供学术研究使用、或是强调大公合一精神的译本)均收录旧约apocryphal作品,但以不同的方式处理apocryphal经文,例如插入标题、增加注文与说明、或另外集结一处(en bloc)。旧约apocryphal作品的恢复、翻译与考证,是近代圣经学界极为重要的课题。

  旧约apocryphal作品与《圣经》的关系与其正典性,一千多年来始终争论不休,未能有一致的看法。尽管如此,apocryphal对于后人认识(并且研究)身处上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犹太教、基督宗教初期时的价值与重要性,则是毋庸置疑的。近代国际学界圣经译本收录旧约apocryphal作品,并且不刻意贬低价值与重要性的做法,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记号:基督徒(尤其是圣经学者)放下宗派的差异性与神学争论,共同接纳并且深入研究这些古犹太作品,借此一方面反省基督徒与犹太教徒从一开始就存在的紧密互动、相互依存的血脉关系,同时,在向古代犹太与基督徒神学家们学习时,也学习欣赏宗派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在去芜存菁、存异求同的互动与交流中,向团结合一的目标迈进。

  Apocryphal作品在新约圣经的研究领域中,则与旧约完全不同,而他们尽管具有权威性、或重要参考价值,但至于它们是否具有正典经书地位,则几乎所有宗派一律不承认,即便部份作品— —例如被后代学界称为宗徒教父(the Apostolic Fathers)的若干作品——被收录于若干古圣经抄本中。目前被称为新约apocryphal的作品,除了宗徒教父作品之外,另外还有以下几类:耶稣语录类(agrapha)、亡轶福音书类(lost gospels)、现存福音书补编类(extant apocryphal gospels) 、圣母玛利亚福音书类(Marian gospels)、耶稣童年故事类(stories about Jesus' birth)、耶稣下降阴府记事类(Descensus ad Inferos)、行传类(apocryphal Acts)、书信类(apocryphal epistles) 、默示天启类(apocryphal apocalypses)、圣母升天类(assumption of Mary)等。这些新约apocryphal作品尽管在新约圣经中不具有正典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们依旧影响了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生活、神学思想、文化与艺术(例如文学、戏剧、雕塑、绘画等),并且延续到今日,成为基督信仰的活传统(living tradition)之一。

次经简介  第2张

  《智慧篇》(Wisdom of Solomon)是重要的「次经」作品之一,从教会初期开始便成为基督徒的旧约经书之一。罗马天主教会与基督正教均承认这部作品的正典性与神圣经书的地位。它的成书年代是公元前1世纪,作者是一名海外犹太神学家,地点应是在亚历山大城。这部作品与《德训篇》(Ecclesiasticus)是海外犹太人在强盛的希腊罗马文化历史环境中,对以色列信仰传统的反思与捍卫之作,内容不仅反映了希腊哲学对海外犹太神学思想的影响,也同时呈现出雅威传统(Yahwistic tradition)中对「智慧」的教导以及宇宙观,对初期教会基督徒的影响甚巨。

次经简介  第3张

  以《智慧篇》为主的一本学术专书,内容除了翻译《智慧篇》的经文内容之外,也提供详细考证与注释。本书为The Anchor Yale Bible Commentaries系列丛书,由David Winston博士于1979年出版。David Winston博士是希腊与犹太研究的资深学者,美国加州柏克莱联合神学院于1968年创设「犹太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Jewish Studies )时,他不仅被邀请担任教授,并且担任首届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