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水门简介

水门简介

水门简介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目录

  • 1拼音
  • 2英文参考
  • 3概述
  • 4水门的别名
  • 5出处
  • 6穴名解
  • 7所属部位
  • 8水突穴的定位
  • 9取法
  • 10穴位解剖
  • 11穴区神经、血管
  • 12水突穴的功效与作用
  • 13主治病症
  • 14刺灸法
    • 14.1刺法
    • 14.2灸法
  • 15配伍
  • 16文献摘要
  • 17研究进展
  • 18参考资料
  • 附:
    • 1古籍中的水门

1拼音

shuǐ mén

2英文参考

Shǔitū ST10[中国针灸学词典]

水门简介  第1张

3概述

水门为经穴别名[1][2]。出《针灸甲乙经》。即水突穴[1][2]。

穴位 水突 汉语拼音 Shuitu 罗马拼音 Shuitu 美国英译名 Rushing Water 各


号 中国 ST10 日本 10 法
国 莫兰特氏 E10 富耶氏 E10 德国 M10 英国 S10 美国 St10

水突为经穴名(Shǔitū ST10)[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水门、水天。属足阳明胃经[3]。水即水液,突指冲撞,穴在喉结外下方,当咽下饭浆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向上冲撞,故名水突[3]。主治咳嗽,咳逆上气,气喘,喘息不得卧,哮喘,咽喉肿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扁桃体炎,喉头炎,声带疾病,咽炎,扁桃腺炎,甲状腺肿大,呃逆,瘰疬,瘿瘤等。

4水门的别名

水门(《针灸甲乙经》),水天[4]。

5出处

《针灸甲乙经》:水突,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

水门简介  第2张

6穴名解

水即水液,突指冲撞,穴在喉结外下方,当咽下饭浆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向上冲撞,故名水突[3]。

7所属部位

颈[5]

8水突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水突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6][7]。

水突位于颈侧部,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或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取穴[8]。

水突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正坐仰靠取之[3]。

水突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

水突穴的位置

水突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

水突穴的位置(骨骼、血管)

水突穴的位置(肌肉)

9取法

正坐仰靠,在人迎与气舍之中间,胸锁乳突肌前缘取穴。

水突位于颈部,横平环状软骨,胸锁乳突肌前缘。正坐仰靠取之[3]。

正坐仰靠位,人迎直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在人迎与气舍两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9]。

10穴位解剖

水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侧叶(下端)。有颈总动脉。分布著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皮肤由颈丛的皮神经之一,颈横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支外,还有颈阔肌、颈前静脉、颈静脉弓。针经深筋膜浅层入颈丛肌支支配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再进甲状腺实质。腺体下端的后方,有甲状旁腺,并与颈动脉鞘相邻。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颈固有筋膜浅层及胸锁乳突肌→颈固有筋膜深层及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3]。

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前缘→肩胛舌骨肌[7]。

11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颈横神经、面神经颈支和颈前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前支和甲状颈干分布,再深层有颈交感干[7]。

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并有颈总动脉通过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并有颈总动脉通过[8]。

12水突穴的功效与作用

水突有清热利咽,降逆平喘的作用。

水突有宽胸利气、消肿散结等作用[3]。

本穴有通利降逆、清肺利咽、理气化痰之功,其所治症,多属气分,故治咳逆、上气、咽肿等症[4]。

足阳明经脉循喉咙,络脉“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水突穴位于颈前喉结旁,故常用于治疗瘿瘤、瘰疬、咳喘等[9]。

13主治病症

水突穴主治咳嗽,咳逆上气,气喘,喘息不得卧,哮喘,咽喉肿痛,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扁桃体炎,喉头炎,声带疾病,咽炎,扁桃腺炎,甲状腺肿大,呃逆,瘰疬,瘿瘤等。

水突穴主治咳逆上气、喘息不得卧,咽喉肿痛、呃逆、瘰疬、瘿瘤[7]。

水突主治咽喉肿痛,气喘,咳嗽;以及甲状腺肿等[8]。

水突主要用于治疗胸肺、颈项等疾患:如咽喉肿痛、咳逆上气,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扁桃体炎、甲状腺肿等[3]。

水突穴主治瘿瘤,瘰疬;咽喉肿痛;咳嗽,气喘[9]。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哮喘,百日咳,喉头炎,声带疾病,咽炎,扁桃腺炎;

其它:甲状腺肿大。

14刺灸法

14.1刺法

一般直刺0.3~0.5寸[8][7][9],局部有酸胀感[9]。

直刺0.3~0.4寸,局部酸胀,不宜深刺,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

治瘿瘤向内下斜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沉重感[9]。

向内下斜刺1.0~1.5寸,针体呈45度角刺入甲状腺腺体,局部酸胀沉重,以治甲状腺肿大。

注意:避开动脉[3],不宜深刺,以免伤及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分支 。

14.2灸法

艾条灸5~10分钟[8]。

灸3壮,或温灸5~10分钟[3]。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配伍

水突配气舍、天突,有利咽消肿的作用,治咽喉肿痛、气喘[9]。

水突配风门、百会、气户,治咳嗽[9]。

水门简介  第3张

水突配膻中、巨阙、关元,有降气解痉的作用,主治发作性横膈膜痉挛。

16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咽喉痈肿,呼吸短气,喘息不通,水突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肿。

《针灸大成》:主咳逆上气,咽喉壅肿,呼吸短气,喘息不得卧。

17研究进展

对甲状腺机能有促进和抑制作用[3]。

使甲状腺滤泡缩小,上皮变高,降低摄碘量[3]。

18参考资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0。
  2. ^ [2]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99。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22。
  4. ^ [4] 柴铁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5. ^ [5]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8。
  6. ^ [6]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中医药基本名词(200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7. ^ [7] 孙国杰主编。 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1。
  8. ^ [8]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01。
  9. ^ [9] 王民集,朱江,杨永清主编。 中国针灸全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1。

古籍中的水门

  •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卷三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脉证五条、方九首

    而渴不渴。经有误错。是其明征也。越婢汤方(外台风水门。引古今录验云。此本仲景伤寒论方。云。里水越婢加。。。

  • 《高注金匮要略》:黄胆病脉证治第十五

    难治。是女劳疸病。诸症具而腹不满者。生。满甚而如水肿状者。死。腹若已满。虽不甚。而生死即相半矣。此仲。。。

  •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九十一针灸门]足阳明胃经

    动应手挟结喉旁一寸五分以候五脏气)水突二穴(一名水门在颈大筋前直人迎下气舍上)气舍二穴(在颈直人迎下。。。

  • 《类经图翼》:[卷六经络(四)]足阳明胃经穴

    太深令人逆息。孕妇禁针。主治喘急息贲,咳嗽,胸满水肿,瘰寒热,缺盆中肿外溃,伤寒胸中热不已,喉痹汗出。。。

  • 《针灸聚英》:[卷一上]足阳明胃经

    呼。主奔豚。泄泻。胀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肿腹胀肠鸣。上气冲胸。不能久立。久积冷气。绕脐切痛。。。

  • 更多古籍中的水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