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航标的河流简介及详细资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盘老五、石牯和赵良是三个普通的放排人。在十年动乱中,他们带着浩劫创伤,漂流在萧水上。烦恼、苦闷与不平缠绕着他们,无法解脱,只好无聊地吵嘴,发泄地殴斗,苦闷地酗酒。夜晚,木排停靠在荒野,石牯上岸去找他那被区革委会主任李家栋逼迫出嫁的未婚妻改秀,遇到了被监督劳动、已经奄奄一息的老区长陈鸣鹤,赶来寻找石牯的盘老五毅然决定,把老区长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改秀虽然被迫出嫁,但一直是抗婚不从。她闻讯逃出,在河边等到木排,与石牯团聚。改秀上木排后,胆小怕事的赵良担心李家栋追查,盘老五又见义勇为,同意承担起一切后果,这样,才把改秀留到了木排上,跟他们一起漂流。石牯和改秀这对年轻人的遭遇,不禁勾起了盘老五对自己年轻时爱情悲剧的回忆:三十多年前,他与纯真的少女吴爱花有着一段甜美的爱情。但是,他因为散了排而背上了磨盘债,他不忍让吴爱花跟着自己受苦,就主动离散了。他与吴爱花的爱情,成为一段幸福而痛苦的记忆,永远铭刻在盘老五的心中。木排漂流到双河街,盘老五为了急救生命垂危的徐区长,要去买人参,但偏偏钱又不够。平时非常小气的赵良,竟然慷慨解囊,把给女儿办嫁妆的钱掏了出来。在面铺,盘老五突然遇到了吴爱花,谁能想到,这时的吴爱花已经沦为一个讨饭婆子。30年的沧桑变迁,在两个人中间隔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使他们变得生疏了、冷漠了。可是,旧时有爱情,今天的苦难,却又像一根无形的链条把他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吴爱花述说了自己的不幸身世,盘老五向她解释了当年离去的原因,他用诚挚的热情和力量,唤起了爱花生活的信念。吴爱花接受了盘老五给徐区长送人参的委托,可人参又被李家栋一伙劫去。盘老五冒着生命危险夺回人参。大雨如注,山洪暴发,木排在洪流中狂奔。盘老五发现洪水中的浮木,他把伙伴们推下木排逃生,自己驾排向前冲去。清晨,石牯、改秀、赵良在河滩上寻找著,呼喊著盘老五 。
见多识广的放排工。他虽然有酗酒的恶习,有点粗野、爱骂人,但是粗犷豪放、爱憎分明、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见义勇为、坚强、乐观。老干部有难,他仗义相救;年轻放排工石牯有了难处,他倾心相救。年轻时他与吴爱花相爱,因为欠了债,不忍心爱花受苦,忍痛离开了她。
双河街的洗衣妇,盘老五年轻时的恋人。她苦等八九年,但盘老五却杳无音讯。解放后,翻了身的她与别人结婚生儿育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仍深切地怀念著盘老五。在“史无前例”动乱中,她也在劫难逃,丈夫、儿子相继去世,自己一身病痛,沦为讨饭婆。
与盘老五一起放排的青年放排工,健壮、善良。他与改秀真心相爱,却区革委会主任李家栋强行拆散。他痛苦不堪、愤愤不平却无可奈何,只能借着与盘老五吵架斗殴来发泄。
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该片基本上保持了原小说的特色,又根据电影的规律做了一些适当的剪裁、浓缩和修改,这种再创造的努力值得称赞。影片刻画了几个个性鲜明的具有一定深度的人物形象。编导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中,让他们的个性在碰撞的冲突中放出光彩,形成了有利于深化主题的戏剧性场面。该片也有一些缺陷,一是艺术风格上还不够统一,总的看来,这部影片像一首含有辛酸而优美的散文诗,它的思想倾向是通过人物命运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可是双河镇演“样板戏”的场面却像散文诗中插入了一段活报剧,使人感到别扭。二是影片对原小说的某些重要情节的改动不尽妥当 。(原《文艺报》副主编、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钟艺兵评)
声明:久久散文网为非赢利网站,文字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如相关信息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
本文链接:https://www.99sanwen.com/n/50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