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久久散文网 > 杂文 > “照”家雀儿

“照”家雀儿

  所谓的“照”家雀儿(雀,多音字,读qiǎo)就是在天黑以后,用手电筒到各家各户的房檐上去照,看见家雀儿在房檐下栖居时,就站在凳子上把家雀儿伸手抓个正着。

  那时,国家把家雀儿定为“四害”之一,有歌谣为证:苍蝇蚊子传疾病,老鼠麻雀偷食粮。全国人民齐上阵,一定把它消灭光!

  家雀儿即麻雀。因为它习惯于和人类同栖而居,且常见于房檐下筑巢繁衍,因而我们彰武老家的人们都把麻雀叫家雀儿。又因为它常和人们争食粮食,故也被人们称之为“家贼”。

  其实我们那时候照家雀儿还真的不是为了除“四害”,而是为了给过年的餐桌上增添一道美食。要知道,干炸一盘家雀儿,外焦里嫩,酥香可口,连骨头都能嚼了,那可是餐桌上难得的美味佳肴啊!

  照家雀儿讲究“天”、“时”、“地”、“技”这四点要素。

  所谓“天”是指在天黑以后,天气寒冷的时候为上,因为严寒使家雀儿常到屋檐下避寒过夜;“时”是指时间,最好是晚上十点钟以后等到家雀儿进入深睡期再动手,否则会把家雀儿惊飞了;“地”是地点的选择,均已平房的后房檐为主,因为房后很少有人走动,家雀儿有安全感才敢在此过夜;“技”当然是指照家雀儿的技术,一人用手电筒照着,另一人踩着凳子上去抓,这中间不能关闭手电,否则家雀儿立即被惊飞。

  其实,平时也有照家雀儿的,抓到的麻雀被掐死后,埋在火盆里烧着吃。我小时候就没少吃烧家雀儿,可香了。

  可腊月里不一样,临近年关,照家雀儿的目的显而易见。

  我和二哥一起出去照家雀儿时,我个子矮,负责打手电筒往屋檐上照,看见蹲在椽子空上的家雀儿后,我站立不动,大气儿都不敢喘,示意二哥上去抓家雀儿。二哥要猫着腰躲开手电光柱,侧身站到房檐下的凳子上,双手迎头去抓,动作要“稳、准、狠”,一逮一个准。可要是碰上有两三只家雀儿同时“就寝”的情况可就惨了,二哥想同时都把它们捉住,结果手忙脚乱,全都飞了,一个也没抓住。真是典型的“贪多嚼不烂”啊!

  尽管如此,一个晚上能抓十来只家雀儿的时候还是有的。积少成多,凑够一盘菜的数量也就几个晚上的功夫。

“照”家雀儿  第1张

  妈妈把我和二哥抓回来的家雀儿掐死后,当场褪毛,去掉内脏,用铁丝穿成串挂到外面的高处冻上,等到年三十再吃。

“照”家雀儿  第2张

  大年三十这天,妈妈把冻家雀儿拿到屋里缓上、洗净、控干后用调料味上,整个放到滚开的油锅里干炸。不一会儿,一盘酥黄的干炸家雀儿端上桌来。我急不可待,上去揪下一个圆溜溜光秃秃的家雀儿脑袋,扔到嘴里,像吃爆米花似的给嚼了。

  吃饭的时候,妈妈把一盘干炸家雀儿的脑袋全揪下来让我吃。妈妈说吃啥补啥,家雀儿脑袋里有雀儿脑子,吃了会更加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的。

  在一年到头见不到多少荤腥的年代,过年能吃上一盘干炸家雀儿,简直比神仙都美,因为这毕竟是飞禽啊。至今我还记得,一盘干炸家雀儿的脑袋,都被我扔在嘴里干嚼了,那叫一个满嘴香。这远比几十年后我在烧烤店里吃到的烤鸽子香多了。

  孩子们盼过年盼啥?就是盼吃、盼穿、盼玩儿。过年能有好吃的,是我和小伙伴们一致的祈盼。这在今天孩子们的眼里是不可想象的。

“照”家雀儿  第3张

  当年的“照”家雀儿已经成为过去,为了过年的餐桌上多一道美食而去残害生灵,这似乎有些荒谬。现在的麻雀已经被彻底“平反昭雪”,被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肆意猎捕、贩卖和食用麻雀均属违法行为。我对当年的“照”家雀儿行为真诚地向麻雀们道歉,我那时真的不知道家雀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原创作者:于世涛

  微信昵称:斯诺